張建科
摘 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直接關系到他們能否健康成長。作為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協調一致,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
關鍵詞: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9-00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19
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復雜的社會問題,其思想品質的形成受家庭、社會和學校的三重影響。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學校德育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但不能脫離家庭、社會而孤立地存在,應與家庭德育、社會德育協調一致,取長補短、相互配合,構成一個綜合的德育教育網。既要發揮學校德育的主導作用,又要使家庭德育和社會德育配合學校德育,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
一、 發揮學校德育的主導作用,培養青少年的德育品質
(一)轉變“重智育、輕德育”的傳統觀念,發揮學校德育的主導作用,培養青少年的德育品質
我國人才選拔是通過各種考試實現的,上級教育部門、學校和社會看重的是青少年學生考試的分數,忽視了青少年的學習過程,評價教師能力也以學生成績為主要依據。在這樣的教育評價體系下,學校也把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智育教育上。因此,學校德育工作要轉變傳統觀念,在各科教學中加大德育的滲透,把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提到更重要的地位上來抓。對青少年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引領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在思想品德課、班隊課和各種活動中,陶冶其情操,優化學校育人環境。對他們進行普法教育,定期宣傳與他們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使他們成為知法、懂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青少年的德育品質
德育過程也是師生的雙邊互動過程,“21世紀的教育應當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主體性、發展性的教育”?!爸黧w發展”凸顯了現代德育以人為本的精神,倡導德育過程中人的自由和選擇。如果忽視了青少年德育的主體性,學校德育就會將青少年學生置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將一些具體的道德規范硬塞給學生,而不讓學生明理,這樣培養出的青少年人才缺乏道德判斷能力。因而,學校在德育中,設置相應的道德情境,選擇合適的社會生活中真實的道德實例,模擬道德情境,讓青少年在情境和實例中體驗、比較、分析后果,從而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然后把道德變成自覺的行為,培養道德品質。
(三)改變德育評價中的不合理因素,培養青少年的德育品質
學校德育評價中,大都以分值來衡量青少年的德育成績,以學生做好事或違紀加減德育分,青少年學生做好事是為了提高德育成績。然而做好事應該是一種自覺行為,這樣,青少年學生的為善與功利因素聯系在一起,卻成了一種被動行為,不利于青少年學生品德的形成。所以學校在各種活動中,通過對道德行為的培養和訓練,可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豐富和加深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青少年的德育品質。
(四)發揮全體教師的德育合力,做好榜樣引領,培養青少年的德育品質
大多數任課教師只是傳授知識,而不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班主任單槍匹馬地抓德育,任課教師置身事外,學校德育成效差。所以全體教師都應參與到學校的德育工作中,配合班主任工作,在自己的教學中滲透德育,學校規定學生做到的,全體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做學生的表率,樹立良好的榜樣,引領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 消除家庭、社會德育的負面影響,加強青少年學生的品德教育
(一)消除家庭德育的負面影響,加強青少年學生的品德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學習、生活、成長的第一空間,是青少年最早接觸的“小社會”,不良的家庭環境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
家庭的負面影響表現最為突出的首先要數家庭溺愛了,特別是現代家庭中的獨生子女,他們一切的物質享受,特別是一些不合理要求,家長也一概允許,甚至有的家長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袒護包庇,縱容放任。致使他們自私、任性。 其次是家庭暴力,某些家長信奉 “棍棒底下出孝子” 的傳統思想,平常疏于從小處管理,使得學生逐漸養成說謊、欺騙和虛偽的不良心理品質,甚至導致他們出現人格心理畸形發展。再次是缺陷家庭的影響,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造成損傷,不自信。最后是不軌家庭帶給青少年的負面影響,致使青少年易受暗示,愛模仿成人的行為。
家庭德育中,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要讓學生品行端莊,父母對學生的德育要從小的方面著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做出榜樣,不溺愛,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家長在以德育引導學生時,要讓其思考從事例中能學到什么,在講故事、看電視時,家長要引導學生從中既要學到知識,又要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家庭德育還要經常與學校教師合作,一起對學生的思想言行進行管理,形成教育合力,使學生的思想認識更加有條理。因為擁有好的品行學生的心理才會健康。
(二)消除社會德育的負面影響,加強青少年學生的品德教育
良好的社會風氣為學校德育創設了良好的環境,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但不良的社會風氣又會給學校德育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現如今的網絡五花八門,令不少青少年沉迷于其中,一些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往往經不住誘惑,會懷著好奇心去尋找暴力的、不健康的東西閱讀,甚至受“黃色”污染,以至不能自拔,后果不堪設想。家長又疏于管理,致使他們說謊、逃學,給學校德育帶來了負面影響,因而學校德育應注重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自制力和道德判斷能力,加大社會監管力度,共建和諧社會,盡量讓青少年學生在社會中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降低,使他們在社會德育環境中健康發展。
總之,既要發揮學校德育的主體性,又要克服家庭德育和社會德育的負面影響,從小對青少年進行德育教育,有待于學校、家庭和社會齊抓共管,讓學校德育引領家庭德育和社會德育,使三者相互配合,互相影響,取長補短,做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駱蘭.當前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J ].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1):38-40.
[2] 俞國寶.略論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環境[ J ].池州學院學報,2007(2):127-129.
[ 責任編輯 林 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