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運哲+遲東+李松
【摘要】 目的 比較分析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 1000例
膽總管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 每組500例。對照組予以開腹手術治療, 實驗組予以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手術時間為(2.8±1.2)h, 術中出血量為(20.4±10.7)ml, 術后下床時間為(39.8±19.7)h, 肛門排氣時間為(2.1±0.4)d, 住院時間為(7.3±2.5)d;對照組手術時間為(2.6±0.4)h, 術中出血量為(96.6±35.6)ml, 術后下床時間為(89.7±27.6)h, 肛門排氣時間為(3.6±0.4)d, 住院時間為(15.2±3.7)d;
實驗組各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3.536、45.836、32.905、59.293、39.559, 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1.2%低于對照組的3.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385, P<0.05)。結論 相對于開腹手術來說,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總管結石的療效顯著, 并發癥較少,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膽道鏡;開腹手術;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32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常見結石類型, 其臨床癥狀與膽總管內結石阻塞程度以及是否發生膽管感染有關。膽總管嚴重堵塞會導致患者出現黃疸現象, 若發生膽道感染還會導致患者出現上腹部絞痛癥狀, 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膽源性胰腺炎, 甚至發生感染性休克, 所以及時有效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1]。開腹手術雖具有一定效果, 但殘石率較高, 對患者創傷較大, 并發癥較多。本次研究主要對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 希望可以為臨床工作提供借鑒,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00例膽總管結石患者進行研究, 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 每組500例。其中, 實驗組中男350例, 女150例;年齡23~78歲, 平均年齡(50.5±9.2)歲。
對照組中男330例, 女170例;年齡24~79歲, 平均年齡(51.5±
9.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術前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檢查, 叮囑其術前4 h禁水, 術前1 h給予抗生素治療。
1. 2. 1 對照組 予以開腹手術治療, 具體方法如下:局部麻醉后讓患者取最佳體位, 在其右肋緣下進行長約7 cm斜切口, 逐層分離皮膚以及皮下組織, 充分暴露出膽囊并將其切除, 探查膽總管后將結石取出并給予T管引流。
1. 2. 2 實驗組 予以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 具體方法如下:全身麻醉后讓其取最佳體位, 建立氣腹并將腹壓維持在13~15 mm Hg(1 mm Hg=0.133 kPa)之間, 在病灶部位進行切口并置入腹腔鏡, 將膽囊切除后游離膽總管, 穿刺膽總管前壁并抽出膽汁, 然后完全切除膽總管前壁并置入膽道鏡, 進入膽總管探查相關情況, 將結石完全取出后采用可吸收線縫合切口, 然后用氯化鈉溶液徹底清洗腹腔并置入引流管。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手術時間為(2.8±1.2)h,
術中出血量為(20.4±10.7)ml, 術后下床時間為(39.8±19.7)h,
肛門排氣時間為(2.1±0.4)d, 住院時間為(7.3±2.5)d;對照組手術時間為(2.6±0.4)h, 術中出血量為(96.6±35.6)ml, 術后下床時間為(89.7±27.6)h, 肛門排氣時間為(3.6±0.4)d, 住院時間為(15.2±3.7)d;實驗組各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3.536、45.836、32.905、59.293、39.559, P<0.05)。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的并發癥主要有切口感染以及膽汁滲漏, 共發生6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2%(6/500);對照組的并發癥主要有切口感染、膽汁滲漏、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以及下肢靜脈血栓, 共發生17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4%(17/500);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5.385, P<0.05)。
3 討論
膽總管結石患者一般會出現寒戰、發熱以及腹痛癥狀, 不及時治療就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手術是主要治療方式, 開腹手術以及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取石術是主要手術方法[2]。
本次研究中, 實驗組手術時間為(2.8±1.2)h, 術中出血量為(20.4±10.7)ml, 術后下床時間為(39.8±19.7)h, 肛門排氣時間為(2.1±0.4)d, 住院時間為(7.3±2.5)d;對照組手術時間為(2.6±0.4)h, 術中出血量為(96.6±35.6)ml, 術后下床時間為(89.7±27.6)h, 肛門排氣時間為(3.6±0.4)d, 住院時間為(15.2±3.7)d;實驗組各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3.536、45.836、32.905、59.293、39.559, 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1.2%低于對照組的3.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5.385, P<0.05)。原因分析:開腹手術對患者創傷較大, 切口部位對血管創傷會導致出血量加大, 不利于患者快速恢復[3-5];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取石術可有效避免對十二指腸乳頭以及膽道造成刺激, 出血量較少, 對患者創傷較小, 結石清除率較高, 在取石過程中可反復沖洗膽道并將漏出膽汁吸干凈, 避免由于膽汁刺激而產生疼痛[4, 6-8];另外, 該手術方法取石直接, 手術難度較低, 針對難以直接取出的結石可使用膽道鏡配合激光將其擊碎后取出, 可有效減少膽管殘石發生率, 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降低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 改善患者預后[9, 10]。
綜上所述, 相對于開腹手術來說,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總管結石的療效顯著, 并發癥較少,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晨, 陶文雅, 徐韋,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臨床對比研究.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3, 22(2):230-232.
[2] 鄒治義, 吳建清, 肖克敏,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 肝膽外科雜志, 2016, 24(2):144-146.
[3] 黃康澤, 姚勇, 全勇,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總管結石與開腹手術的臨床對比研究. 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 2012, 16(6):421-424.
[4] 侯偉, 李連謙, 武文龍,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總管結石與開腹手術的療效比較. 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1):154-155.
[5] 陳駿, 居來提, 于亮, 等. 腹腔鏡膽道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與開腹手術臨床療效比較.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0, 15(7):545-547.
[6] 謝浩, 龍昊, 宋正偉,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 重慶醫學, 2013, 42(20):2359-2360.
[7] 陳武強, 王京立, 楊敖霖,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分析.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0, 19(2):120-123.
[8] 劉偉, 鄭軍, 趙延春.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療效比較.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2, 12(12):2359-2361.
[9] 趙冬雨, 成麗婭, 沈宏,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應用研究.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3, 8(7):126.
[10] 劉郁, 于亮, 段紹斌.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10):40-42.
[收稿日期:2017-0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