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建群++馬亞瓊++周穩
摘 要:隨著近幾年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人們試著將其應用到各大領域,例如游戲、教育、旅游等行業中都出現了它的身影,2016年也被稱為是“VR元年”。媒體行業也抓住了這次技術革新的機遇,試圖開創一種新型的新聞報道方式,即“VR新聞”。目前,我國的VR新聞發展還不是很成熟,既有報道優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將結合目前VR新聞的發展狀況談一談VR新聞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前景和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虛擬現實;新聞報道;VR新聞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9-0020-02
VR新聞,即虛擬現實新聞(Virtual Reality Journalism),是一種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用戶通過佩戴一定的科技設備,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系統的感知讓用戶置身于仿佛身臨其境的三維虛擬空間當中。2013年,《得梅因紀事報》推出了采用虛擬現實技術的報道《豐收的變化》,第一個將虛擬現實技術運用到新聞領域。
我國第一個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報道新聞是2015年6月,新京報的新媒體中心對“東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進行的報道。隨后,國內媒體也紛紛試水,財新網在2015年運用VR技術,對深圳市發生的一次山體滑坡事件進行了報道[1]。兩會期間,新華網報道兩會的內容用VR技術的形式呈現在受眾的眼前,這些都是國內媒體對于這項VR新技術的嘗試性運用。
一、VR新聞報道的應用前景
(一)讓傳統媒體贏得機遇
VR技術在新聞領域的應用顛覆了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它所能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新聞事件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等六要素的基本報道,還加入了模擬新聞發生時環境里的聲音,場景,圍觀人群等一系列因素,讓受眾對整個新聞事件的發展有了更加直觀詳細的了解。同時,它還將用戶從傳統媒體發表的新聞信息的接收者位置中解脫出來,將用戶放置于新聞的參與者位置當中。
財新網在2015年12月,對廣東深圳市發生的“山體坍塌事故”進行了報道,這次報道在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中,加入了VR技術來進一步還原事故現場和緊張的現場救援狀況。眾所周知,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已經不斷擠壓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傳統媒體的生存狀況令人堪憂。VR新聞報道,作為一種新型的報道方式,他需要技術與資金的支持,以微信為代表的個人新媒體,是不具備這種技術與資金條件的,而傳統媒體恰恰具有這方面的優勢。VR技術的出現,給傳統媒體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二)讓新聞效果更加真實
2015年11月,紐約時報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拍攝了第一部VR紀錄片《The Displaced》,講述了三個敘利亞的孩子,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的故事,是2016年戛納創意節獲獎作品之一。在這部VR紀錄片中,人們能夠真切地看見經歷轟炸后殘存的廢墟,能夠真實地聽見不遠處戰機在空中的轟鳴。虛擬現實技術構造出的戰爭后的虛擬三維空間,將戰爭后的敘利亞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系統的感知全方位地展現在受眾面前,使信息的傳遞更加全面,也更加豐富,真實地還原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這種真實性的還原使得觀眾全身心的沉浸在影片當中,從而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梢哉f,VR新聞給受眾帶來了一種置身新聞現場極度真實的感受,它能夠給予受眾傳統媒體乃至新媒體所無法營造的現場沉浸感[2],使得新聞事件更加真切的被人們感知,這種真切感是目前人們迫切需要的新聞體驗。
(三)讓新聞傳播更具互動性
VR新聞有別于傳統新聞報道的還有一點是受眾在VR新聞中,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新聞信息,而是主動地參與到新聞中來,在新聞環境中自主探尋信息。2016年3月,新華網對兩會進行了VR全景報道,在此次報道中,受眾體驗著與傳統報道完全不同的新聞獲取方式。在報道中,受眾仿佛置身于兩會現場,最重要的是,受眾能夠對兩會中的講話、報告進行選擇式的聆聽。這種互動性讓受眾成為了新聞的參與者,充分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自我意識覺醒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化,新聞報道的互動性讓人們不再一味地被灌輸,填鴨式的接觸新聞,這是與當前人們意識上的追求一致的,可以說,VR新聞所能提供的這種互動性,既讓受眾能夠更加精確、高效地獲取自己想要獲知的信息,也讓受眾的自我意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滿足。
二、VR新聞目前存在的問題
VR新聞固然是新聞報道的新趨勢,但是,每種新型的技術在應用到實踐當中時,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VR新聞亦是如此。雖然2016年被稱為“VR元年”,但是到目前為止,VR新聞依然沒有普及,出現的VR新聞報道也多是一次性報道。
(一)二次編輯下的“真實”
VR新聞作為一種新聞報道的方式,它依然有著編輯的過程,而這種編輯過程就必然會帶有編輯者的主觀意志。那么,這種編輯過后所呈現出來的真實場景,還“真實”嗎?VR新聞以其真實性與沉浸性領先于當前的傳統新聞報道方式,當虛擬的現實環境不再真實后,受眾的沉浸感還有其價值嗎?或者說受眾會更加容易被這種“真實”場景所欺騙。美國新聞部高級副總裁和內容編輯主任奧瑞斯克斯就曾指出,《紐約時報》的VR記錄片《The Displaced》,是在新聞發生之后,從犯罪現場拍攝的照片和視頻拼接而成。真相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思考VR新聞的真實性問題。
(二)新聞時效性的不足
新聞不是歷史故事,而是對新近發生事件的報道,時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報紙獨大的時候,很多事件第一天發生,第二天就被報道出來,被受眾所熟知。到現在網絡時代,事件發生半個小時之后,網絡上往往就已經有了鋪天蓋地的報道,那么VR新聞呢?NYT團隊發表了一篇名為《Vigils of Paris》的VR新聞報道來報道巴黎恐怖襲擊事件,而這篇報道的制作過程耗時五天[3]??梢哉f,由于VR新聞的制作過程復雜,基本上都會在事件發生幾天之后才會出現VR新聞報道,這就與新聞的時效性相沖突。endprint
(三)娛樂性與新聞價值的沖突
用VR技術變革新聞報道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新聞娛樂性,這種娛樂性雖然會給受眾帶來閱讀新聞的興趣,但也會降低新聞報道本身的新聞價值[4]。在一篇新聞報道中,用戶往往會傾向于體驗這種新型的報道方式,而忽略了新聞的本身價值。而且由于VR新聞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當中,用戶可能已經從傳統媒體的報道中了解了新聞真相,那么VR新聞的報道就成為了娛樂性的報道方式,受眾從這種報道方式之中獲取的不再是新聞價值,而是VR技術的體驗快感。
三、VR新聞未來發展的建議
VR新聞作為新的新聞報道形式,就目前我國來說,僅僅只是邁出了發展的一小步,各項技術都不是很成熟,并且在這一小步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我們必須逐步克服這些已知的困難來促進我國VR新聞的一大步發展。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技術和設備問題。雖說現如今很多城市都有VR體驗館,但是VR技術畢竟是一種新興的技術,其自身必然存在著種種限制條件,比如說設備的價格,設備使用的條件,設備使用所需要的知識水平等等。所以說要想VR設備以家庭為單位普及,還需要技術人員的努力和VR技術的進一步推廣。
其次就是新聞的時效性和真實性問題,VR新聞的報道方式不像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它需要有一個制作的過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聞的時效性。并且基于技術的缺陷,VR新聞勢必存在著報道不全面的問題,從而直接影響新聞的真實性。再者,由于VR新聞是二次編輯,這就需要新聞行業產生一個獨立的部門來對VR新聞進行把關,從題材的選取到后期的發表,保證新聞原有的嚴肅性與客觀性??偟膩碇v,就是使技術人員和新聞從業人員通力合作,來鞏固新聞的時效性和真實性。
再次需要解決的是記者自身的問題。就目前而言,記者所普遍使用的還是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VR作為一種新的報道方式,傳統的報道方式可能并不適用,對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這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并且VR新聞作為一項花費時間、資金都相對較大的新聞報道方式,在報道的題材方面,要有選擇性的對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進行報道。它所選擇報道的新聞事件是要有料可挖的新聞事件,即報道的內容不僅僅停留在事件的表面層次,而是要挖掘新聞事件的深度,將新聞事件背后的深刻內涵呈現在受眾眼前,做到在受眾了解這則新聞之后,再向受眾傳輸一些不一樣的,更深刻的,更深層次的內容。這樣,VR新聞就會以一種健康的方式發展。
四、結 語
VR新聞加速了媒介融合的進程,帶來了新聞行業的重大變革,雖然目前來說,VR新聞報道形式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VR新聞將是未來新聞報道的一個重要方向。這種全新的報道形式既給媒體行業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眾多挑戰,作為媒體,要積極地去面對這一事實,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來克服這些存在的問題,并最終促使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最后,VR技術是服務于新聞報道的,而不是新聞去迎合技術的發展,一味地去追求技術革新只會喪失新聞報道最本質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杜娟,田龍過.“VR+新聞”:新聞報道的新方式——以財新網為例[J].新聞知識,2016(9):22-24.
[2] 王祎楠.科技傳播新形式——VR技術在新聞中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7(2).
[3] 莊園.VR技術應用在突發新聞報道中的可行性思考[J].傳播與版權,2016(11):20-22.
[4] 扈培佳.VR新聞2016研究綜述[J].科技風,2017(3):8-9.
[責任編輯:思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