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美娟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咽喉炎癥患者在治療期間接受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60例慢性咽喉炎癥患者, 采用數學隨機數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咽喉疾病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 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的療效。結果 干預后, 兩組患者的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咽喉疾病治療期間僅有2例不良心理狀態出現, 少于對照組的9例,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6.7%, 觀察組為96.7%,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咽喉癥狀消失時間(5.13±0.68)d和治療總時間(8.65±2.17)d均短于對照組的(7.59±1.54)、(11.20±2.57)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慢性咽喉炎癥患者在治療期間接受心理護理干預, 可以使患者保持平穩心態, 縮短治療時間, 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慢性咽喉炎癥;心理健康;護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9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haryngitis during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pharyngitis were divided by mathematical random number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roat diseas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roat disease nursing. Efficacy i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had lower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2 cases with unhealthy psychology condition during treatment, which was less than 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uring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ha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76.7%, which was 96.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throat symptoms disappearance time as (5.13±0.68) d and total treatment time as (8.65±2.17) d, which were all shorter than (7.59±1.54) and (11.20±2.57) 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haryngitis can keep the patient in a steady state of mind and shorten treatment time, so as to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Chronic pharyngitis; Mental health; Nursing; Effect
慢性咽喉炎屬于近年來臨床上耳鼻喉科較為常見的一種門診病癥, 同時也是咽部黏膜出現的一種非特異性慢性炎性反應現象, 成年人是該疾病的主要發病人群, 主要是由于急性咽炎患者的病情反復發作, 沒有得到徹底的治愈, 進而逐步轉變為慢性疾病, 也可能是由于支氣管炎、哮喘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 或職業因素, 或長期處于嚴重的污染環境而最終導致發病[1-4]。本文主要分析慢性咽喉炎癥患者在治療期間接受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匯報如下。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慢性咽喉炎癥患者60例, 將其采用數學隨機數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9~67歲, 平均年齡(38.9±9.4)歲;男18例, 女12例;咽喉炎癥病史1~14年, 平均病史(5.2±2.9)年;本次發病時間1~13 d, 平均發病時間(5.1±2.6)d。觀察組患者年齡18~63歲, 平均年齡(38.2±8.3)歲;男19例, 女11例;咽喉炎癥病史1~13年,
平均病史(5.0±2.7)年;本次發病時間1~15 d, 平均發病時間(5.4±3.2)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咽喉疾病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 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①支持性心理治療:護理人員在疾病治療期間應該給予所有患者足夠的解釋、指導、疏通, 使其對疾病癥狀有關知識有充分的了解, 使情緒癥狀得以緩解, 使疾病治療的信心得到顯著性增強。讓親人和知心朋友能夠主動與患者進行接近, 囑咐其盡可能多的給予患者情感方面的支持和幫助。②心理動力學:幫助患者對癥狀背后的內在心理沖突進行了解, 可以使疾病的癥狀得到顯著緩解, 通過理智的思維有效的克制感情, 使敵意、怒氣等不良情緒狀態漸漸的得到消除和化解。③認知治療:疑病觀念明顯, 且存在嚴重疑病性格的患者, 應該及時對其進行矯正治療, 以使遠期治療效果更加理想。④森田療法:癥狀表現程度較輕的患者, 可以閱讀森田療法自助讀物, 堅持每天記日記, 并定期接受醫生指導;癥狀表現程度相對較重的患者則需要住院接受系統化的治療。住院期間的生活主要分為四個階段時期:第一階段指的是絕對臥床期, 該階段患者應該絕對禁止做任何的事情;第二階段指的是輕微工作期, 除了可以從事程度輕微的勞動外, 仍然不能夠做其他任何事情, 但可以開始記日記;第三階段指的是普通工作期, 該階段患者可以開始進行讀書, 體驗全心投入工作和完成工作后的喜悅;第四階段指的是生活訓練期, 同時也是出院的準備期, 該階段患者可以參與一些較為復雜的實際日常生活[5-8]。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的SDS和SAS評分、咽喉疾病治療期間不良心理狀態例數、護理滿意度、咽喉癥狀消失時間及治療總時間。
1. 4 滿意度評價標準[9-11] 慢性咽喉炎癥疾病治療結束后, 通過不記名打分的方式調查護理滿意度, 滿分為100分。<80分為不滿意, 80~90分為基本滿意, >90分為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SDS和SAS評分比較 干預后, 兩組患者的SDS和SA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咽喉疾病治療期間不良心理狀態例數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咽喉疾病治療期間僅有2例不良心理狀態出現, 少于對照組的9例,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治療期間,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6.7%, 觀察組為96.7%,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4 兩組患者咽喉癥狀消失時間和治療總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咽喉癥狀消失時間和治療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咽部不適、異物感、阻塞感、聲音嘶啞、粗糙、用聲容易疲勞、嚴重失聲屬于目前臨床上公認的慢性咽喉炎癥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共性癥狀表現, 只是不同患者之間的癥狀表現嚴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 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 還有可能會導致胃部癥狀出現, 因此, 病情的不斷變化, 會導致患者的軀體癥狀逐步加重, 從而還會導致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反應[12, 13]。在治療過程中產生敵對性, 主要是由于患者對病情產生了擔憂心理, 由于咽喉存在慢性炎癥病理學變化, 使患者與他人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存在不便, 從而產生一種厭煩心理, 對疾病的治療也會產生消極態度[1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后, 兩組患者的SDS和SA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咽喉疾病治療期間僅有2例不良心理狀態出現, 少于對照組的9例,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6.7%, 觀察組為96.7%,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咽喉癥狀消失時間和治療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 通過針對性的心理干預, 可以使患者在治療期間保持平和心態, 縮短治療時間, 形成良性循環模式, 最終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馬秀鳳, 康麗娜, 趙霞. 霧化吸入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臨床護理.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4, 14(5):267-268.
[2] 馬爽直. 霧化吸入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護理體會.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2):360-361.
[3] 許歡. 霧化吸入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護理體會.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2):209-210.
[4] 鄒秋雁. 霧化吸入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護理體會. 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34):267.
[5] 張志敏. 霧化吸入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護理進展探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10):59-60.
[6] 蘇雅琴. 霧化吸入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臨床護理體會.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25):318-319.
[7] 高麗, 徐會娟. 霧化吸入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護理體會.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9):492-493.
[8] 馬麗娜. 霧化吸入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臨床護理體會. 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35):260-261.
[9] 王絢麗. 對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急慢性咽喉炎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4):230-231.
[10] 王紅霞, 馬紅紅. 霧化吸入治療的急慢性咽喉炎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41):8209.
[11] 劉艷, 韓雪艷. 霧化吸入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臨床護理體會.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11):202-203.
[12] 劉睿. 對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急慢性咽喉炎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觀察. 當代醫藥論叢, 2015, 10(3):75-76.
[13] 李春霞. 霧化吸入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飲食保健, 2017, 4(1):149-150.
[14] 陳維忠, 陳雯. 急慢性咽喉炎治療中墻壁式高壓泵氧霧化吸入的臨床應用分析. 中國農村衛生, 2015(4):30.
[收稿日期:2017-05-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