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楓+徐小民+胡坤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負壓技術聯合濕性敷料在慢性傷口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96例慢性傷口患者, 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 各48例。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負壓技術聯合濕性敷料護理,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83%, 明顯優于參照組的70.8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平均換藥次數和愈合時間均明顯優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慢性傷口護理中應用負壓技術聯合濕性敷料, 臨床效果良好, 值得推廣。
【關鍵詞】 慢性傷口護理;負壓技術;濕性敷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113
慢性傷口指的是傷口難以通過及時、有序、正常的修復過程使其在功能和解剖上能夠達到完整狀態, 傷口在愈合的過程中會受到患者自身、護理以及治療等多方面因素的嚴重影響[1]。慢性傷口的愈合時間長, 患者住院時間增加, 同時痛苦也會增加, 進而直接導致醫療糾紛發生的幾率。針對本院收治的慢性傷口患者, 在護理過程中采用負壓技術聯合濕性敷料, 發現效果良好,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6例慢性傷口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檢查結果均符合慢性傷口診斷標準, 本次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屬已知且自愿的基礎上開展。其中男57例, 女39例;年齡35~79歲, 平均年齡(62.31±5.56)歲;31例為外傷, 43例為術后切口, 22例為Ⅳ度壓瘡。采用隨機分配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 各48例。
1. 2 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用藥護理、飲食護理、檢測護理等方面。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取負壓技術聯合濕性敷料護理, 具體措施如下:①材料與設備。將濕性敷料和負壓裝置準備好, 主要有藻酸鹽、水膠體、空氣過濾器、Y型接頭、止液夾、吸引連接裝置、梯形接頭等[2]。②操作步驟。首先對患者的傷口反復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 完成機械性清創之后準備測量傷口的面積和深度, 并在傷口填充與傷口大小合適的濕性敷料, 保證傷口與濕性敷料之間能夠直接接觸, 避免存在無效腔;其次需要在傷口中深入梯形連接管遠端, 在濕性敷料內放置好引流孔, 沿著創緣向心方向引出, 并用透明膜敷料封閉管路和傷口, 完全粘合傷口邊緣和敷料;最后當敷料與傷口形成完全封閉的空間之后, 將負壓裝置連接好, 在引流瓶和負壓裝置中分別連接好三通管的兩端[3]。③負壓吸引。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 對負壓進行適當調節, 一般將其控制在-120~130 mm Hg
(1 mm Hg=0.133 kPa)內, 使敷料處能夠處于塌陷狀態, 間歇吸引, 觀察患者傷口的滲液情況及并時更換藥物, 一般間隔時間需要控制在3~7 d, 如果患者傷口的肉芽組織已增生了大部分后, 可將負壓吸引停止[4]。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護理人員需要時刻注意患者傷口在負壓吸引過程中的狀態, 一旦出現異常需及時通知醫生并進行處理。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并記錄換藥次數和愈合時間, 臨床效果參照參考文獻[5]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參照組患者中顯效13例, 有效21例, 無效14例, 總有效率為70.83%(34/48);研究組患者中顯效27例, 有效19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83%(46/48)。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的換藥次數和愈合時間比較 參照組患者的平均換藥次數和愈合時間分別為(19.56±6.74)次、(36.15±
8.75)d, 研究組患者的平均換藥次數和愈合時間分別為(7.86±
2.13)次、(25.64±2.14)d, 研究組患者的平均換藥次數和愈合時間均明顯優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負壓技術指的是通過使用負壓吸引裝置, 能夠在傷口表面形成保護膜, 有效的防止傷口由于暴露而發生感染情況;濕性敷料指的是按照濕性愈合理論, 通過創設出濕性環境, 能夠促進肉芽增長, 加快傷口愈合速度[6-8]。這是在近幾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傷口治療方法, 并在臨床應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有效的防止發生傷口感染, 能夠促進傷口愈合, 減輕患者的痛苦, 進而避免發生醫患和護患糾紛[9, 10]。
本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83%, 明顯優于參照組的70.8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平均換藥次數和愈合時間均明顯優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在護理中采用負壓技術聯合濕性敷料, 患者的傷口愈合速度大大加快。
綜上所述, 在慢性傷口護理中應用負壓技術聯合濕性敷料, 臨床效果良好,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靜, 秦霞, 余艷萍, 等. 負壓技術聯合濕性敷料在慢性傷口護理中的應用. 護理研究, 2014, 28(2):217-218.
[2] 戴文藝, 陳敬芳, 李藕. 不同濕性敷料結合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在胸壁結核創面傷口護理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5, 12(12):9-10.
[3] 梁冬梅, 黃珊, 張建兒, 等. 負壓技術結合濕性敷料換藥對慢性傷口患者的影響.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9):122-124.
[4] 李海珍, 孫淮慶, 吳雅秋. 藻酸鹽類敷料結合創面負壓引流技術在慢性傷口護理中的應用. 護理研究, 2013, 27(35):4064-4065.
[5] 周華麗. 慢性傷口護理中負壓技術聯合濕性敷料的應用.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6, 2(8):89-90.
[6] 戴文藝, 陳敬芳, 李藕, 等. 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聯合藻酸鹽類濕性敷料在乳腺膿腫護理中的應用. 當代護士(旬刊), 2015(5):1-2.
[7] 董蘭菊, 成守珍, 宋杰麗, 等. 兩種不同護理治療方法在家庭慢性傷口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觀察. 中華全科醫學, 2013, 11(5):805-806.
[8] 郭春蘭, 付向陽. 不同敷料應用于慢性傷口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全科護理, 2013, 11(14):1253-1255.
[9] 劉海燕. 不同敷料在慢性傷口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齊魯護理雜志, 2014(23):94-95.
[10] 李霈. 濕性敷料在慢性傷口換藥64例中的應用.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6, 25(5):117-118.
[收稿日期:2017-04-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