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艷秋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檢測分析
薄艷秋
目的 檢測分析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70例為觀察組,選取同期我院健康體檢者70例為對照組。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兩組受檢者外周血中CD3-CD16+CD56+、CD4+/CD8+、 CD4+、CD3+、CD19+和CD8+淋巴細胞。結果 對照組CD3-CD16+CD56+、CD4+/CD8+、 CD4+、CD3+明顯高于觀察組,CD19+和CD8+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利于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系統性紅斑狼瘡;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檢測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累及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結締組織疾病,主要發生于青年女性中,嚴重影響患者身體的多個器官和系統,如骨骼肌肉、皮膚黏膜、腎臟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并且累及血液、心臟以及肺等多個系統和器官[1]。系統性紅斑狼瘡總體患病率不高,存在明顯的家族性聚集,且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目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大量研究顯示[2],患者在發病過程中存在免疫異常。因此,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進行外周血細胞淋巴亞群檢測,全面了解患者的免疫狀態,對正確判斷患者的病情尤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情況。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70例為觀察組,其中男10例,女60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3.78±12.35)歲。選取同期我院健康體檢者7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9例,女61例;年齡19~53歲,平均年齡(33.97±12.08)歲。兩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所有受檢者1 ml清晨空腹靜脈血,輕輕搖勻。分別在1號和2號兩支試管中加入混勻的抗凝血50μl,然后在1號試管中加入10μl CD3/CD8/CD45/CD4抗體,在2號試管中加入10μl CD3/CD16+56/CD45/CD19抗體,渦旋搖勻,將兩支試管放置在室溫避光環境下15~20 min,再將450 μl溶血素加入兩支試管,搖勻后再避光放置15~20 min,1 d內采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FACSCalibur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分析,各項操作均按照說明書嚴格進行。
比較兩組外周血中的CD3-CD16+CD56+、CD4+/CD8+、 CD4+、CD3+、CD19+和CD8+淋巴細胞亞群相關指標的變化。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CD3-CD16+CD56+、CD4+/CD8+、 CD4+、CD3+明顯高于觀察組,CD19+和CD8+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系統性紅斑狼瘡存在免疫功能調節紊亂,是一種病因復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損害多器官和多系統,給患者及整個家庭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3-4]。系統性紅斑狼瘡作為全球性的治療難點,一直是國內外風濕學專家研究的重點。人體正常的免疫過程與各種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一旦某一細胞的數量發生變化,隨之導致其功能發生變化,繼而影響其他免疫細胞的作用過程,最終導致機體免疫功能調節紊亂,產生相應的病理變化[5-6]。目前,臨床上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大量研究數據證實,該病與淋巴細胞亞群的功能紊亂密切相關。
本研究檢測分析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情況,結果顯示對照組CD3-CD16+CD56+、CD4+/CD8+、 CD4+和CD3+明顯高于觀察組,CD19+和CD8+明顯低于觀察組,表明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因與外周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密切相關。分析原因在于T淋巴細胞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活性細胞,亞群在機體免疫功能的穩定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既能夠清除異物抗原,又不會對自身組織產生損傷,同時T淋巴細胞又是反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調節功能紊亂的重要指標。CD3+為總T淋巴細胞,其作用主要是協助T細胞抗原受體傳導抗原信息,使得T細胞活化,其可分為CD8+細胞和CD4+細胞兩個主要亞群。CD8+具有抑制B細胞產生抗體和產生細胞毒作用,并能抑制T細胞活化。CD4+細胞具有誘導巨噬細胞活化、B細胞生成抗體以及T細胞轉變為效應細胞的功能,并能輔助誘導細胞及體液免疫的作用[7]。這兩個亞群之間相互作用,能有效維持機體相對免疫平衡狀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出現體液免疫亢進,可能與CD8+細胞亞群具有明顯的異質性有關,患者的CD8+細胞幾乎全部被反異質性的T淋巴細胞取代,導致抑制功能難以發揮,進而使得CD8+細胞對CD4+細胞的抑制作用被阻斷,另外,CD4+亞群中的抑制誘導T淋巴細胞降低,不能誘導CD8+細胞對B淋巴細胞產生抑制作用,從而最終導致CD8+細胞升高,CD4+細胞降低,CD4+/CD8+比值明顯降低,使得免疫平衡受到破壞。同時,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體內CD19+細胞數量明顯增高,其可能與自身抗體產生有關,CD3-CD16+CD56+明顯降低,可能是CD3-CD16+CD56+細胞活性明顯降低,進而減弱了自身抗體產生的抑制作用,無法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最終導致機體功能受損[8]。然而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雖然會引起淋巴細胞指標的異常,但其他疾病也可能導致淋巴細胞指標異常,因此,應先判斷患者的臨床癥狀,然后再進行血液中淋巴細胞檢測,從而為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提供準確的依據。
綜上所述,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進行外周淋巴細胞亞群檢測分析,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診斷具有很大的幫助,利于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表1 兩組外周血中淋巴細胞亞群指標對比

表1 兩組外周血中淋巴細胞亞群指標對比
組別 CD3-CD16+CD56+ CD19+ CD4+/CD8+ CD8+ CD4+ CD3+對照組(n=70) 20.20±6.00 19.12±6.36 1.76±0.70 27.42±4.26 36.32±6.63 66.60±6.26觀察組(n=70) 14.27±3.47 27.54±4.23 1.13±0.48 36.03±6.48 21.76±4.82 56.38±7.13
[1] 楊宇峰,朱劍,茹晉麗,等. 系統性紅斑狼瘡380例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變化及臨床意義[J]. 解放軍醫藥雜志,2015,27(5):69-72,93.
[2] 趙文鵬,趙向聰,李小峰,等.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P-糖蛋白與淋巴細胞亞群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5):572-575.
[3] 劉樹鋒,張北平,王海,等. 106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分析與疾病活動相關性研究[J]. 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8):45-46.
[4] 吳文冰,林一,陳雯.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分析 [J]. 實驗與檢驗醫學,2014,32(2):142-143,152.
[5] 陳永琴,陳葉龍,辛斌. 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表達和VCS參數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3,23(8):1937-1938,1965.
[6] 高姍,張惠君,朱海燕,等.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變化 [J]. 中國醫藥科學,2013,3(23):57-58,74.
[7] 董菽茜,張海棠,王吉波. 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冠心病患者臨床指標的觀察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2013,10(9):142-143.
[8] 胡萌,趙小強,朱冰柯,等. 改良預處理方案自體移植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療效評估[J]. 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1):8-10.
Detec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BO Yanqiu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henyang 245 Hospital,Shenyang Liaoning 110043,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lymphocyte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Methods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May 2017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70 cases of healthy subjec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CD3-CD16+CD56+, CD4+/CD8+, CD4+、CD3+, CD19+,CD8+lymphocytes were detected in peripheral blood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y flow cytometry.ResultsThe CD3-CD16+CD56+, CD4+/CD8+, CD4+,CD3+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D19+and CD8+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hich will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 detection
R593
A
1674-9316(2017)21-0107-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1.057
沈陽二四五醫院檢驗科,遼寧 沈陽 11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