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幼芳 王麗愛 吳瑩芳
腔鏡手術后預處理時效性對器械清洗質量的影響研究
劉幼芳 王麗愛 吳瑩芳
目的 觀察腔鏡手術后預處理時效性對器械清洗質量的影響。方法 我院消毒供應中心隨機抽取5個腔鏡手術組的術后0.5 h時、術后1.0 h時行預處理的手術器械各500件分別納入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兩組器械清洗質量。結果 肉眼或借助放大鏡觀察結果均顯示:觀察組清洗合格率高于對照組(P均<0.05)。ATP生物熒光法、殘留蛋白測試棒法和隱血試紙法檢測結果顯示:觀察組ATP、蛋白殘留和血液殘留陽性率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 腔鏡術后及時對手術器械進行預處理對徹底清除殘留物有一定幫助,有利于提高清洗質量。
腔鏡手術后;預處理;清洗質量
微創手術因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等優勢在臨床得到患者接受和認可,同時腔鏡等現代醫療器械也得到廣泛應用,但重復使用的腔鏡器械因清洗不徹底引發的醫源性感染等不良事件發生相應增加,對患者和醫院造成嚴重影響[1]。相關研究顯示,腔鏡等醫療器械受器械精密、結構復雜、無法拆解、管腔細長等因素影響,易增加細菌、血液、分泌物殘留量,若不及時處理污染物,待其干涸、凝結后將加大清洗難度[2]。對此,本研究觀察腔鏡術后不同時間對器械預處理的清洗質量,現報告如下。
腔鏡術后污染器械、新華內鏡清洗工作站、新華qxzx-5000 L內鏡超聲清洗機、新華全效型多酶清洗液、高壓水槍、高壓氣槍、YGZ-1600S干燥柜、10倍光源放大鏡、Lumitester PD-20 ATP生物熒光儀、3M MPR050蛋白殘留清洗測試棒、深藍大便隱血檢測試劑盒。
2016年3月—2017年3月,消毒供應中心隨機抽取婦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及泌尿科5個腔鏡手術組的術后0.5 h時、術后1.0 h時行預處理的手術器械各500件分別納入觀察組和對照組。
1.3.1 器械清洗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器械分別于術后0.5 h內和術后1 h左右開始預處理和保濕:把器械拆卸到最小單元,初步沖洗去除器械表面清晰可見的血跡和殘留組織,較頑固的于多酶清洗液中浸泡10 min,用流動水沖洗。兩組器械均于預處理完成后進行后續清洗步驟:(1)初洗,使用軟毛刷、高壓水槍、蒸汽噴槍對腔鏡器械外部和內腔進行清洗,清除所有可見污垢;(2)酶洗,將腔鏡器械及附件放入多酶清洗液中浸泡15 min,并在液面下對內腔進行刷洗;(3)超聲清洗機內清洗,可超聲清洗的器械放入超聲清洗機內清洗5~10 min;(4)精洗:用高壓水槍沖洗關節、管腔、孔洞等處,然后于流動去離子水中徹底沖洗;(5)干燥:吸干布吸水后置于干燥柜內烘干,對具有管腔、孔洞等結構的器械用95%乙醇沖洗,再用高壓氣槍吹干。
1.3.2 檢測方法 用肉眼和10倍光源放大鏡觀察清洗過的器械表面各個部位污物殘留情況和光潔程度。用 ATP生物熒光儀測試管內專用采樣棒在清洗過的器械表面各個部位往返涂擦,再將涂擦后的采樣棒放回測試管中與熒光素酶充分接觸,最后將測試管放入臺式機的測試孔測定相對光單位值(RLU)。取出蛋白殘留測試棒測試管中采樣拭子,用專用的采樣液濕潤后,在清洗過的器械表面各個部位特別是關節、空腔處橫向及縱向各往返涂擦后放回測試管中,37℃水浴,45 min后觀察測試管中液體的顏色變化。用棉簽在清洗過的器械表面各個部位特別是關節、空腔處反復涂擦,將涂擦后的棉簽放入深藍大便隱血檢測試劑盒樣本管中搖晃混合,滴入試紙檢測區,觀察檢測結果。
1.4.1 清洗合格情況評估[3]合格:無殘留物質和明顯污漬,表面光潔;不合格:有殘留物質和明顯污漬,表面不光潔。
1.4.2 ATP檢測情況評估 ATP陰性:RLU<2 000;ATP陽性:RLU≥2 000。
1.4.3 蛋白殘留情況評估 蛋白殘留陰性:測試棒顏色保持淺綠色不變;蛋白殘留陽性:測試棒顏色變為淺紫色或深紫色。
1.4.4 血液殘留情況評估 血液殘留陽性:檢測區及控制區各出現一條色帶;血液殘留陰性:僅控制區出現一條色帶。
觀察手術器械表面光潔程度、污漬殘留情況;記錄ATP生物熒光儀RLU值及蛋白殘留清洗測試棒、深藍大便隱血檢測試劑盒顯色情況。
數據分析用SPSS 19.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肉眼或借助放大鏡觀察結果均顯示觀察組清洗合格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ATP熒光檢測結果顯示觀察組ATP陽性率(36件,7.20%)低于對照組(55件,11.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6.210,P<0.05)。
殘留蛋白測試棒檢測結果顯示觀察組蛋白殘留陽性率(21件,4.20%)低于對照組(47件,9.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6.285,P<0.05)。
隱血試紙檢測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液殘留陽性率(19件,3.80%)低于對照組(45件,9.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5.080,P<0.05)。
臨床上,腔鏡手術以一種侵入性操作廣泛運用于各種疾病治療中,腔鏡手術器械是一種反復性使用的器械,臨床使用頻率高,又存在紋路、齒槽、管腔、關節、空洞等復雜結構,術后易引起血液、分泌物等污染物殘留,造成清洗不徹底。大量研究證明,未及時處理的手術器械污染物凝固、滋生細菌后會形成消毒滅菌因子無法穿透的頑固性生物膜,可引起滅菌失敗進而導致醫源性感染的發生[4]。因此,應重視對腹腔鏡手術器械預處理的時效性,及早對手術器械進行預處理。
相關研究顯示,污染物凝固是導致手術器械清洗不徹底的主要原因[5]。腔鏡手術器械集中收回消毒供應中心內鏡工作站進行清洗,受手術時間限制,常存在器械預處理和清洗不及時的情況,待清洗時污染物已凝固不利于清洗的進行。盡可能地及時預處理,可于污染物未產生頑固性附著前將其清除,可減輕清洗難度。
本研究發現,于術后0.5 h內進行預處理的觀察組清洗合格率高于術后1 h左右進行預處理的對照組,蛋白殘留、血液殘留陽性率則低于對照組,表明及時采用全效多酶清洗劑進行沖洗、浸泡,能將黏附在手術器械上尤其是處于清洗死角的蛋白質、黏多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為水溶性物質,盡可能減少有機物殘留,對降低污染物對手術器械的腐蝕、縮短清洗時間、潤濕頑固性污染物有一定幫助[6]。同時,可通過浸泡、持續沖洗、機械振動、強力度沖水等方式提高手術器械紋路、齒槽、管腔、關節、空洞等復雜結構的清洗效果,徹底清除殘留污漬,保證清洗流程的規范、有效。
相關研究顯示,預處理不及時所致手術器械表面生物膜的形成是造成滅菌失敗、醫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7]。盡可能的及時對手術器械進行預處理可及早清除器械表面作為細菌基質的大部分污染物,對抑制細菌繁殖、減少細菌數量有一定幫助。本研究中,觀察組ATP、蛋白殘留陽性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及時采用清洗劑進行沖洗、浸泡可清除黏附于手術器械的有機污染物以減少細菌所需營養物質,并可破壞細菌結構,達到抑菌、滅菌目的[8]。
表1 兩組肉眼或借助放大鏡觀察清洗合格情況比較[n(%),n=500]
綜上所述,把控對腔鏡手術器械預處理的時效性,及時對手術腹腔鏡器械進行預處理可于污染物凝固前將其清除,并可抑制細菌形成生物膜,能夠提高清洗質量,有利于避免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
[1] 楊鳴春,劉雪蓮,陳宇丹,等. 質量監測在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6):1426-1428.
[2] 郭凱,張艷,劉玉濤,等. 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質量管理[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8):4291-4292,4304.
[3] 莊若,陳良瑩,姚敏,等. 預處理時效性對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效果的影響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0):4994-4995.
[4] 崖嶄嶄. 腔鏡手術器械的維護保養及管理[J]. 微創醫學,2017,12(3):451-452,437.
[5] 劉玲,甘俊麗,張世華,等. 不同預處理方法對隔夜手術器械清洗質量的影響[J]. 護理研究:上旬版,2017,31(10):1249-1251.
[6] 姚艷華,余枝秀,彭施萍,等. 保濕預處理方式對隔夜手術器械清洗效果觀察[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7,34(6):576-577.
[7] 王君,劉淑菊. 影響復用手術器械清洗質量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1):96-97.
[8] 李鐵軍,張海燕,姜偉,等. 腹腔鏡器械應用生物膜清洗劑與多酶清洗劑清洗效果比較[J]. 中國醫學裝備,2017,14(1):33-34,35.
Effect of Pretreatment Time Effectiveness on Cleaning Quality After Endoscopic Surgery
LIU Youfang WANG Li’ai WU Yingfang Sterilization Supply Center, Ningd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Ningde Fujian 3521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retreatment time effectiveness on cleaning quality after endoscopic surgery.MethodsSurgical instrument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5 endoscopic surgery group at 0.5 h after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1.0 h were pretreated for 500 cases each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leaning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The naked eye or magnifying glass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qualified rate of cleaning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 ATP bioluminescence method,residual protein and occult blood test bar dipstick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P,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residual blood and protein residu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It is helpful to complete the operation of the surgical instruments in time after endoscopic surgery. It is helpful to clean the residue thoroughl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eaning.
endoscopic surgery; pretreatment; cleaning quality
R187
A
1674-9316(2017)21-0127-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1.067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福建 寧德35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