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玲 王秀精
協同護理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響
邱敏玲1王秀精2
目的 探討協同護理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這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協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包括舒張期室間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末內徑、左心室收縮末內徑。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心功能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協同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著重要影響和作用。
協同護理模式;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內科心腦血管疾病,其具有起病急且病死率高的特點,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1]。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與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因此,我國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也在逐年的上升[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長時間的心肌缺血,就會使患者的心肌出現部分壞死,從而導致患者的心功能下降,開展及時有效的治療,并且配合一定的護理干預非常重要。協同護理模式是指在有限的護理資源和條件下,以充分調動患者積極的自我護理為最高宗旨,有效的將護理實踐和護理新理念結合在一起,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護理質量。為了進一步探究協同護理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響,我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中運用協同護理,現將護理方法和護理效果總結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合并嚴重呼吸衰竭、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限制性心肌病、心包積液以及縮窄性心包炎者,排除患有精神方面疾病、語言功能障礙以及腦卒中的患者[3]。將這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6~81歲,平均年齡(63.5±17.5)歲;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合并高血壓患者13例,合并高血脂患者11例;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4例,Ⅲ級8例,Ⅳ級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7~79歲,平均年齡(63.0±16.0)歲;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7例,合并高血壓患者14例,合并高血脂患者9例;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3例,Ⅲ級9例,Ⅳ級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疾病評估,給予患者飲食、用藥等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進行協同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包括:(1)評估患者: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系,主動為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以及患者的主治醫生、責任護士等,消除患者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測定標準等對患者的自護能力、疾病知識需求以及心理狀況等方面進行評估;同時為患者和家屬講解協同護理模式,取得患者以及家屬的信任,患者以及家屬和護理人員一起制定護理措施。(2)知識指導:向患者以及家屬詳細講解急性心肌梗死相關知識,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常見的先兆、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飲食指導等,利用健康手冊、視頻等,提高患者及家屬了解知識的積極性。(3)技能指導:護理人員評估患者家屬的護理能力,幫助家屬分析在照顧患者期間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利用的資源等;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發病癥狀等實際情況,指導家屬掌握有效的心肺復蘇術、生命體征的測量等技能;指導患者康復期不同階段的康復技能,康復運動應該循序漸進、因人而異。出院后每個月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4)小組培訓:對患者家屬進行用藥以及家庭護理方法的集中培訓,并且邀請權威專家共同參加,同時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組別 例數 舒張期室間隔厚度(mm) 左心室射血分數(%) 左心室舒張末內徑(mm)左心室收縮末內徑(mm)對照組 30 12.57±3.01 50.29±5.71 51.26±3.12 37.29±3.45觀察組 30 8.17±2.54 58.23±6.47 45.81±2.73 31.69±2.75 t值 - 4.102 5.328 3.792 4.463 P值 - <0.05 <0.05 <0.05 <0.05
患者心功能:記錄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的舒張期室間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內徑(LVDD)、左心室收縮末內徑(LVSD)水平。
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用(x-±s)表示,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心功能相關指標均有改善,但是觀察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的原因主要是冠脈供血減少從而使得心肌嚴重缺氧,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起病急且病死率高,其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4]。近幾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在逐年的上漲,這與現代社會中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有非常密切的關系[5]。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醫學者意識到急性心肌梗死的預防和治療,不能再單純的依靠藥物治療,更應該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相關研究指出,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監管能力和自我護理的能力,減低患者的再次入院次數以及病死率[6]。并且要重視對心肌梗死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進行康復護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
協同護理模式是來源于美國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強調患者、家屬和護理人員應該形成一個共同體,運用有效的方式帶動患者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護理效果。有研究表明[7-8],協同護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的預后。與傳統護理模式不同的是,協同護理模式不再將護理人員作為主體,而是將健康教育和心理溝通作為主要護理措施,在協同護理模式下,可以改變患者以及家屬的被動位置,促進患者以及家屬主動參與護理,同時在最大程度上激起患者的自我護理潛能,不斷地提高集體護理的效果,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帶動了患者以及家屬參與護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患者以及家屬更加了解疾病的情況,還能夠促進護理質量和護理效果的提升,更有利于患者在出院后的自我護理。
總言而之,協同護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著重要影響和作用。
[1] 張莉莉.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礎護理體會[J]. 護士進修雜志,2014,29(9):860-861.
[2] 崔琳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J]. 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8):99-100.
[3] 張真真. 協同護理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4):111-112.
[4] 梁曉悅,莊君燦,吳木富,等. 院前急救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 [J]. 中國醫學創新,2015,12(8):128-130,131.
[5] 竇麗亞.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礎護理探討[J]. 護士進修雜志,2014,29(3):284-285.
[6] 楊亞佳,范雪華,江溶. 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8):718-720.
[7] 張萍,陳芳芳. 全程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6):90-92.
[8] 趙陽,嚴金川,李林凌,等. 急性心肌梗死區域化協同救治中的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9):828-830.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l on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QIU Minling1 WANG Xiujing2 1 Nursing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Xinglin Branch, Xiamen Fujian 361000,China; 2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l on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6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The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with 30 case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operative nursing.Cardiac function was compared, including diastolic 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ResultsThe cardiac fun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The cooperative nurs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and role.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ardiac function
R473
A
1674-9316(2017)21-0142-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1.073
1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護理部,福建 廈門 361000;2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福建 廈門 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