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健,吳柄東,黃嘯林,付書彩,李小慧,李海燕
(九江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案例引導下的模塊化教學在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
黃 健,吳柄東,黃嘯林,付書彩,李小慧,李海燕
(九江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
在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學課程中運用案例引導下的模塊化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組織、實施及教學效果進行分析,認為此教學方法側重實踐、結合臨床,能全面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學的教學質量,為培養實踐技能型醫學人才發揮應有的作用。
案例引導;模塊化教學;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學
模塊理論是由美國的邁克爾·加扎尼加教授提出的,加拿大荷蘭學院將模塊理論引入教育教學領域,其基本含義是:一門學科中或各門學科中具有同類功能的知識點之和[1]。模塊化教學模式在汲取模塊化思想方法的基礎上,將各學科課程的知識分解成一個個知識點,再將知識點按其內在邏輯組合成相對獨立的單元,然后根據不同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的職業能力需要,將相關的單元組合成教學模塊,通過增刪單元和調整組合方式,實現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調整。案例(范例)教學法是在一組特定的知識中選出有代表性的、最基礎的、本質的實例,通過這些實例內容的講授,使學生掌握同一類知識的規律,舉一反三,獲得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2],其特點是側重實踐、師生交互,可全面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由于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為了引導學生學習,改變傳統的被動講授式教學模式,我們進行了在案例引導下的模塊化教學,現介紹如下。
應用我們編寫的高職高專教材《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技術》[4],在2014級三年制護理專業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學課程中進行教學。隨機選擇2014級三年制護理專業1班、2班、3班、4班作為研究對象,將1班、2班作為對照班(93人),3班、4班作為模塊班(91人)。采用教學前后的問卷調查、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分、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
對照班按教材進行常規教學,其中穿插臨床案例。模塊班的教學按照模塊進行,每個模塊1~3個臨床案例,模塊的設置具體如下。
眼科護理學模塊設置:(1)眼的結構與功能、護理評估及常用護理診斷;(2)外眼疾病患者的護理;(3)內眼疾病患者的護理;(4)屈光不正及斜視、弱視、眼外傷患者的護理;(5)眼科見習及常用治療技術操作。耳鼻咽喉護理學模塊設置:(1)耳鼻咽喉結構與功能、護理評估及常用護理診斷;(2)鼻部疾病患者的護理;(3)咽、喉、食管及氣管異物疾病患者的護理;(4)耳部疾病患者的護理;(5)耳鼻咽喉科見習及常用治療技術操作。口腔護理學模塊設置:(1)口腔頜面部結構與功能、護理評估及常用護理診斷;(2)牙體及牙周組織疾病患者的護理;(3)口腔常見黏膜病、口腔頜面部感染及損傷患者的護理;(4)先天性唇裂與腭裂患者的護理;(5)口腔科見習及常用治療技術操作。
(1)對照班和模塊班學生在班級學習氛圍、學生對所學專業興趣、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對照班和模塊班認為需要案例的學生分別占10.34%及9.64%,兩班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1 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見表1) 表1顯示,兩班認為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表1 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n(%)]
2.2.2 兩班對案例教學的態度(見表2) 表2顯示,兩班學生對案例教學的態度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表2 兩班對案例教學的態度[n(%)]
2.2.3 兩班學生對本組教學法的滿意度(見表3) 表3顯示,兩班學生對本組教學法的滿意度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表3 兩班學生對本組教學法的滿意度[n(%)]
2.2.4 兩班認為案例教學對學習的影響(見表4) 表4顯示,兩班認為案例教學對學習的影響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表4 兩班認為案例教學對學習的影響[n(%)]
2.2.5 喜歡學習本課程的原因(見表5) 表5顯示,兩班學生喜歡學習本課程的原因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表5 喜歡學習本課程的原因[n(%)]
2.2.6 兩班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見表6)表6顯示,兩班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表6 兩班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n(%)]
兩班均使用同一套試題,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問答題及案例分析。對照班與模塊班的考試成績比較見表7。表7顯示,兩班成績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表7 對照班與模塊班的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7 對照班與模塊班的考試成績比較(±s,分)
班級對照班模塊班P成績8 1.6 6±3.3 1 8 7.1 8±3.2 7<0.0 1
采用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學生測評統計表對兩班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分,對照班教師評分為93.13分,模塊班教師評分為95.36分,均達到“優”的標準。對照班比模塊班教師的評分低2.23 分(P<0.05)。
通過教學前的問卷調查可知,兩班學生的基本情況相差不多(P>0.05)。課堂教學的主體主要是教師及學生,兩者缺一不可。學生認為,上課時教師與學生很少互動、重點不突出及教學方式簡單,說明學生渴望了解醫學知識。我們可以讓學生早日接觸臨床,這與我們的辦學特色是符合的。需要進行一定的教學改革,同時需要及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調查我們還可以看出,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主要是個人興趣、學習態度、教學方法及學習方法;而學生覺得能夠增加學習興趣的因素是學習環境、教學設施的改善及教學方法的改進。我們可針對調查結果,在相關方面進行改革與完善。
調查顯示,模塊班學生對案例教學的態度明顯好于對照班(P<0.01),且對課程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班(P<0.01),說明案例引導下的模塊化教學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提高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很大。模塊班認為教師上課生動、有啟發性;教學設計新穎,案例有吸引力;對教學內容感興趣;知識講解清晰的人數比例高于對照班(P<0.01),且模塊班對本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優于對照班(P<0.01)。以上這些均說明案例引導下的模塊化教學能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產生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學習、掌握課程知識,且具有啟發性、生動、教學設計新穎等優點。
調查顯示,模塊班的成績比對照班高(P<0.01),說明通過案例引導下的模塊化教學,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兩班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分均達到“優”的標準,但對照班比模塊班低2.23分(P<0.05)。說明案例引導下的模塊化教學得到學生更多的認同。
眼耳鼻咽喉口腔專業存在相對獨立的系統疾病,給案例引導下的模塊化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而且很多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具有可實施的特點,因此,在教學方面是可行的。應用我們編寫的高職高專教材,按照“工學結合”“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設置理念,突出教材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實用性,在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學課程中應用案例引導下的模塊化教學,加強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對眼耳鼻咽喉口腔護理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為其成為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護理人才奠定基礎,有利于今后的職業發展。
經過目前的教學實踐我們體會到,在案例引導下的模塊化教學對于常規教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提高學生滿意度,使學生獲得實質性的收獲,進而提高學習成績。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我們希望通過總結此次教改經驗來指導今后的教學工作,同時發現教學的不足,進一步完善教改工作。
[1]Ward DJ.Attitudes towards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An interview study with nursing students and nurse mentors[J].BMJ Quality&Safety,2012,21(4):301-306.
[2]宋利萍,王傳生,邢淑蘭,等.病例分析教學法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22):28-29.
[3]張翠玲,李紅梅,張桂玲,等.基于模塊式教學模式下的中醫藥學案例教學法探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12):154-156.
[4]黃健,蘇艷青,楊林.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技術[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
G526.5
B
1671-1246(2017)20-0118-02
九江學院2015年度校級教改課題“案例引導下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學課程模塊化教學實證研究”(XJJGYB-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