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10月19日文章,原題:習近平的扶貧戰使千百萬中國人離開農田余祖恩(音)的新房是政府提供的,光禿禿的石灰墻上只有3件裝飾品:一張他年輕時參軍的照片,一個口琴架,一幅宣傳畫——上有自毛主席以來的中共領導人半身像。
“沒有習近平,我不會住到這里”,余祖恩說,“在他的英明領導下,我們現在受到照顧。以前,我們連吃飽都難。我們村在山上,玉米長不好,沒有路。后來領導動員我們,整個村都搬到這里了。”
84歲的余參加過朝鮮戰爭。戰后,他回到家鄉——中國最貧窮的省份貴州。為了生計,他在當地一個叫上龍村的小山村的梯田里勞作。
今年5月,政府宣布上龍村為貧困村,因為當地人每天的收入不到1.17美元——官方貧困線。因此,在貴州省會貴陽市郊的“明田新村”,政府為村民提供了新居。
就在幾個月前,45歲的秦花梅(音)還住在農村土房里,每天早上要到村子的井里打水。現在,她住進有兩個臥室的房子,用上了自來水。“這里的日子比老家好得多,但我需要花錢買吃的。以前,吃的都是自己種的”,秦說。
中國政府想讓千百萬人移居城市生活和工作,最終加入到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層群體。習近平執政的頭5年,有超過6000萬人跨過貧困線;他想在2020年前實現2015年制定的再讓7000萬人脫貧的目標。中國政府正前所未有地緊盯這一目標。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研究員薩拉·羅杰斯說:“他們從根本上轉變了做事方式,現在投入扶貧的錢多了很多。”羅杰斯曾把中國扶貧作為論文課題。她表示,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改變了應對該問題的方式,評估地方官員政績不再限于GDP,還考慮其扶貧表現。▲
(作者羅布·施密茨,汪析譯)
環球時報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