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暉
摘要: 當今社會,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掌上終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正以驚人的速度延伸到社會各個層面,網絡與文化的結合產生了新興的文化——網絡文化。高校作為青年學生的聚集地,是學生們獲取知識、思想交流的樂園,也為網絡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時間和空間。網絡文化作為一把雙刃劍,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價值觀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handheld terminal technology, network is at an alarming rate extends to all levels of societ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etwork and culture has emerged a new culture named network culture. As a gathering place for young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paradise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exchange ideas, and also provide a favorable time and spac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Internet culture. As a double-edged sword, network culture has a great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ideas, ways of thinking, habits and values.
關鍵詞: 網絡文化;價值觀;大學生;育人功能
Key words: network culture;values;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al function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2-0257-02
0 引言
通訊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網絡設施和技術的發展、內容的豐富和交流的便利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數字化校園建設,在設施、空間和人員上為網絡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提供了豐厚的土壤。而網絡文化最為一種文化現象,依托互聯網快速的發展和傳播,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塑造提出了新的問題和要求。
1 文化與網絡文化
中國的文化最早的意思包含“文治”和“教化”兩個方面,傳統的中華文化偏重于精神方面,同時又注重與精神相關的部分物質要素。“發乎情,止于禮”,儒家思想注重以倫理道德來教化、引導世人。可見文化有較強的育人、化人功能。
網絡文化雖然沒有統一的界定,但它具有一本傳統文化的功能和特質,但它有特殊的內容和文化形式。它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依附與多媒體技術的信息傳遞所衍生的一切文化觀念和文化行為,包含網絡文質文化、網絡制度文化和網絡精神文化。其中網絡精神文化是核心,也是文章探討的主要內容。
2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校園,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園地,也是學生獲得知識、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窗口。作為青年才子聚集的場所,其思想行為受到校園文化環境的影響。青年學生作為網絡文化發展和傳播的主要力量,也是受網絡文化影響最直接的群體,對大學生的價值導向、人格塑造、行為養成、審美情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1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道德觀的影響
一方面網絡文化對大學生道德觀的積極影響。網絡擴展了大學生的生活空間,網絡文化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平等意識,網絡中一些正能量信息相對于傳統的道德教育跟容易讓青年學生所接受。另一方面,網絡的虛擬性和自由行導致大學生道德分辨力差,道德意志力變弱。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網絡的依賴性使得部分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單薄。
2.2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人格塑造的影響
人格的形成取決于一定的遺傳因素,但后天環境的影響和自我的努力是其關鍵因素。
一方面網絡的內容豐富型、開放性、平等性促進了大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而另一方面,網絡的隱匿性、復雜性導致大學生在信息選擇、判斷中殘生迷惘,容易遭受“信息污染”。對網絡的依賴性使其脫離集體,從而導致大學生人格變異、迷失。虛擬和現實之間的模糊界限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漠。
2.3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
一是網絡的共享性為學生獲取知識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和習慣;二是網絡的開放性和互動請擴展了交流渠道,增加了相互之間的相識、了解的途徑,隱匿性消除了部分學生人際交往的恐懼新歷,但同時也導致了現實中的正常人際交往。三是網絡語言的傳播。網絡語言在網絡中輸入快速、幽默詼諧,但在現實生活中在成語法不規范、對傳統文字曲解等弊端,影響到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2.4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審美情趣的影響
審美情趣是個人愛好所表達出來一種對美的欣賞和判斷傾向。網絡文化的發展一方面擴大了人們的認知范圍,開闊了眼界。另一方面,網絡文學和網絡直播的興起正快速地改變青少年的審美情趣。以丑為美、以異為美和注重外在美的觀點侵蝕人們的思想,導致審美混亂與退化。
3 網絡文化環境下大學生價值觀塑造的策略
教育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網絡文化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要順應時代發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因勢利導減少負面影響,利用網絡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endprint
3.1 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機制
首先要加強網絡信息監管力度,完善網絡安全制度,明確網絡責任機制,建立良好的信息過濾系統。其次,利用數字化校園網絡平臺在使用、教育過程的各個方面提高價值觀教育的及時性和實效性。
3.2 塑造大學生健康網絡人格
塑造大學生健康的網絡人格,是解決大學生因網絡文化熏染而產生人格異化與缺失和道德行為弱化等負面影響的有效方式。一是要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的宣傳力度,提升大學生自律意識和信息選擇分辨能力;二是把網絡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學生教育、管理的全過程。通過網絡道德教育,幫助青年學生理性的接受網絡文化,規范網絡道德行為,幫助其樹立健康的網絡人格。
3.3 強化校園網絡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要以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導,將辦學理念、教育服務理念、核心價值觀等內容作為網絡文化宣傳的主旋律,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育人功能。
3.3.1 加強網絡文化輿論引導
網絡的發展和網絡文化的興起是時代的進步,它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思想和文化理念。占領網絡制高點,做好網絡文化輿論引導關乎校園的和諧與穩定。
3.3.2 網絡文化建設要服務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
高校是培養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地方,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必須服務于教育管理工作。使網絡文化成為高校育人的有效渠道和方式,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激勵功能、引導功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
3.3.3 提高大學生網絡自律意識
在網絡的開放性和多元性的特點下,教育管理者不可能實時監控大學生的網絡行為,事實上也是沒必要的。大學生作為成年人,應培養其自律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作為網絡文化的主體,大學生既是被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只有提高大學生網絡自律意識,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方能促進校園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萬景.高校網絡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優化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2]虢美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發展研究[J/OL].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4(05).
[3]孫蘭英.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思想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02):95-99.
[4]楊茂.網絡文化教育:教育環境改變后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19(01):43-47.
[5]張元,丁三青,李曉寧.網絡道德異化與和諧網絡文化建設[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36(04):22-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