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剛
摘 要:發展智能交通,能夠高效地使用公路交通設施,從而有效利用現有路網資源,使路網上的交通運行處于最佳狀態,改善交通擁擠和阻塞狀況,最大限度地提高現有路網的通行能力,提高整個公路運輸系統的機動性、安全性和生產效率。
關鍵詞:公路 交通
一、前言
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簡稱ITS),是指以緩和道路堵塞和減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利用者的方便、舒適為目的,利用交通信息系統、通訊網絡、定位系統和智能化分析與選線的交通系統的總稱。發展智能交通,能夠高效地使用公路交通設施,從而有效利用現有路網資源,使路網上的交通運行處于最佳狀態,改善交通擁擠和阻塞狀況,最大限度地提高現有路網的通行能力,提高整個公路運輸系統的機動性、安全性和生產效率。
二、 我國公路運輸交通現狀
我國尚未進入汽車化社會,但出現了與汽車化國家同樣嚴重的交通問題;主要矛盾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交通事故特別是惡性事故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據公安交通部門統計,僅1994年1月,全國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66000多人,平均每天死亡182人,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由于缺乏有效的檢測監控手段管理行駛車輛,造成一些駕車人員存在僥幸心理,正是由于“反正沒被警察抓到”、“無證據”等錯誤的想法而釀成大禍。因而如何阻斷這種心理,做到“有據”可依,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二) 養路費征稽工作因車多、路多
特別是個體運輸戶和私有車輛大量出現,又缺少有效的稽查工具,無法有效防范偷漏現象,而使得偷漏養路費事件時有發生,由此給國家稅收帶來的損失,保守數字每年也達10多億元。
(三) 隨著高速公路建設里程的延長,收費站大大增多
目前我國的路橋收費系統大都采用人工劃分車型、停車收費、計算機輔助管理的半自動收費方式。全國每天有幾十萬輛車次進出收費站,這將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四) 以安全運營管理為借口強行停車造成公路“三亂”現象屢禁不止
公路管理部門為了管理的需要,在缺乏有效工具時,仍需上路隨機抽查一些行駛車輛,查看是否符合上路行駛條件。車輛被盜現象有所增加,如何加強防范和失竊后的定位追蹤成為車輛防盜的主題。
三、 ITS提供道路交通問題解決措施
(一)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概況
ITS是80年代中期最先在美國出現的道路交通新概念,是汽車化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自然產物,它將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運用于整個交通體系,使人(出行人、交通服務人員、交通管理人員)、車、路密切配合、和諧地統一,從而建立起一種大范圍、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低能耗和低環境污染的運輸綜合管理與服務系統。
道路交通是涉及人、車、路的龐大系統,解決它所遇到的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但還沒有哪一種方法象ITS這樣提供全面和深遠的解決方案。因此,世界各國競相發展ITS,尤其在美國、歐盟、日本等工業化國家成立了全國性的ITS發展協調組織,一制定研究開發計劃并投入大量經費,取了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二) ITS解決措施分析
一般來說,道路交通問題之間總會存在著一定牽連關系,解決方式為非ITS及ITS兩種,非ITS解決方案對某些道路交通問題是起作用的,而且有一些方案是ITS解決方案代替不了的,所以,非ITS與ITS解決方案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我們也認識到非ITS解決方案基本上將交通三要素(人、車、路)分隔開來處理,有些技術還未成熟。
ITS解決措施是將人、車、路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使管理與服務人員、道路、出行者及車輛四者之間達到雙向溝通,彼此透明,用及時、有效的信息交流來指導和安排人們的出行,使已有的交通基礎設施發揮最大潛力。ITS將交通運輸推進到信息時代,出行者不再處于半無知的茫然狀態,出行變為一種愉快享受,從而達到人們夢寐以求的交通運輸理想境界。
四、對我國ITS發展的建議
根據國內外ITS發展的情況及取得的經驗,提出的對我國如何發展ITS的幾點建議。
(一)確定中國ITS的發展規劃
ITS發展規劃是推行ITS首先需要進行的工作,其任務是根據某一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明確系統的戰略目標,確定開發過程的戰略布局,劃分政府、企業、研究單位之間的協同任務,確定系統整體框架結構,以及相應的信息組織方案,制定相應的戰略措施。
(二)制定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標準
由于智能交通系統是一個非常大的系統,需要許多部門和企業提供產品,因此標準規范的制定必須走在前面。智能交通系統大范圍應用的基礎是標準化,反之,標準化工作的開展又將大大促進智能交通系統的實施。
(三)中國ITS發展的優先領域
1、不停車收費。不停車收費是ITS服務領域中的一個特殊方面,由于它涉及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的回收,又是緩解收費站交通堵塞的有效手段,而且在使用中收費卡的用量又很大,因此各個國家都把不停車收費系統(ETC)作為ITS領域最先投入應用的系統來開發。我國也不能例外。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許多地區的高等級公路交通量迅速上升,例如廣州到佛山的高速公路,平均24小時交通量為2.76萬輛,平均年增長率為10.6%;廣州市的北環高速公路,日交通量已近10萬輛,在這些高速公路高峰時,收費站已經成為“瓶頸”,在廣東行車20分鐘,排隊交費20分鐘的事時有發生。所以目前我國應把不停車收費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列為我國ITS領域首先啟動的項目。
2、發展公共交通體系及與之相配套的ITS系統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與城市的交通政策和道路的配套有關。針對中國城市交通特有的汽車、自行車和行人混行的混合交通特點,在中國目前機動化水平還不是很高的情況下,我國政府必須首先著眼于發展公共交通體系及與之相配套的ITS系統,對未來交通發展進行引導。
(四) 發揮中央政府的作用
推進ITS的發展智能交通系統不是一項簡單的設備集成或技術集成項目,而是一項涉及眾多領域和部門的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在ITS建設過程中,需要許多專業領域的技術人員共同協作,同時需要在多個行業及管理部門之間建立良好的協調關系,以達到整合分散開發的多個項目,構成協作運行的復雜巨系統的目標。為此,必須把ITS作為國家級高新項目,充分發揮中央政府的作用,推進ITS在中國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