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超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化、競爭的日趨激烈,如何贏得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親睞。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既能彰顯90后學生張揚的個性,又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認為我校一直實施的自主互助學習型教學模式,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解決之道,但這種方法同時卻也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歷史教師面前的一個嶄新課題。下面我就這個問題結合自身的不斷摸索、總結和借鑒,分別從“導學定標、自主互助、釋疑深化、主體提升、評估小結”等五個基本環節,逐條加以簡介:
一、導學定標。
對于本環節,課堂上我們可利用4至6分鐘時間,用圖片、視頻、音頻、故事、辯論等生動有趣的導入方式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并同時啟發學生感知、歸納出本課的學習目標。
這樣做一方面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到性,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在上課之始能夠自然的導入新課,吸引住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能有足夠的興趣和信念,支持他們逐步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和過程的學習與理解;另一方面亦能使學生在結合導入情境,單獨思考、小組互助、師生互動的情況下,順其自然的以簡要、清晰的語言確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在課堂的學習中,充分的把握住本課的學習任務、有的放矢,從而為后續課文內容與過程的學習同理解做好總的導向或鋪墊。
二、自主學習(或自主互助)。
這個環節它是學生在揭題定標明確所學方向或目的后,根據老師的指引或指導,讓學生通過個人自學完成基礎知識部分的習題并加以記憶的一個過程。但在這個過程中對于老師的指引,可首先以填空、問答、連線、簡述等類型的題目迅速出示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個人能動性,以個人單獨思考為主,利用2至3分鐘時間先自主的在書本及輔助資料中找出答案。而后在以1至2分鐘時間以小組互助、互對答案的形式(即兵教兵),去共享集體智慧并完成學習任務。最后老師則再花過2至3分鐘的時間,以競賽、點名回答、學生自愿舉手回答等方式讓學生核對答案增強自信并加以記憶,從而為下一步深化理解做好鋪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合作學習(或釋疑深華)。
對于此環節,我們首先要達成共識,在心中要能正確認識歷史、看待歷史。因為歷史它并不是如人們所看待的“有趣、簡單、易學”,反而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雖然它在課文中多數是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文物這樣通俗的、有趣的描述,但在這些內容的背后,所隱含的卻更多的是對歷史背景、結果分析,影響、作用以及意義等知識的理解。如:它既有總結、歸納和縱橫比較,同時也有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價以及歷史觀、歷史思維、方法論等深奧、生澀內容的掌握。更何況當前的歷史教學我們所面臨的更是:課時少,教學內容多、涉及面廣,要求高,課本所提供的資料往往不足,必須由歷史老師自己去發掘和增補的一個嚴重情況。
因此,基于上述的這些現狀。再加上本環節的學習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題目一般都包括如上所述的一些如:原因、背景的分析,歷史事件的歸納總結,作用、影響、意義的理解,同國家不同時期的縱向比較,不同國家之間橫向比較,歷史人物或事件的評價,歷史觀、歷史思維和歷史方法的滲透與指導等,源于基礎而又高于基礎的內容。因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第一步,同樣應是先讓學生以個人學習為主,在適當的時間內(一般3至5分鐘)經過充分的思考,對自身在學習中所存在的疑惑以及課文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大致的掌握,為我們進行下一步的深入學習與理解作好鋪墊,增強信心;其次才是在第一步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步,也是本環節最關鍵的一步,對學生所面臨的疑惑以及課文重點、難點,在一定的時間內(一般4分鐘即可)以優生幫扶學困生、優生與中等生、優生與優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討論;同時每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展示自己所思問題結果的形式,進行充分的探討、辯論、展示以及思考與再思考;最后再進行第三步,學生自愿舉手講解、老師點名講解與老師點評解惑相結合,最終以達思論相結合,培養學生解析思維之目的。
但同時我們要注意在進行該步時,老師的講解一方面要能充分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視對學生展示答案的點評,在點評學生的回答時,要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精講,要適度地拓展和補充,必要時還可以插入視頻、音頻、故事等生動有趣的內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自信。
四、探究提升(或主題提升)。
對于該環節,我們最終的目的是使課文內容與德育滲透相結合,讓學生能充分的在歷史學習中取得真知(吸取古人之經驗與教訓),對歷史中的真知灼見有所感悟并能學以致用。
因而在這一個環節中,對于老師的學習指導,一般可采取直接合作的方式加以解決。但首先我們還是要注意,題目的指導性還是應繼續保持一定的梯度性,充分考慮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從而在進一步深入透析知識;另一方面還得必須具備一定的德育滲透性。其次才能是在學生思考與探索上以小組為單位,在適當的時間內(一般3分鐘左右)對老師以辯論、問答、簡述、材料分析等類型的題目,繼續通過優幫差、優與中、優與優等類型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力爭解決這些類型的問題。最后再進一步加大力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進行德育滲透的大力拓展與補充的小結和點評(時間一般最好是在4至5分鐘左右)。因此該環節,往往是學生繼合作學習之后課堂教學中的又一個學習高潮,可以再一次刺激學生的學習神經,使之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繼續完成對全文的學習。
五、梳理歸納(或評估小結)。
師生一起小結當堂所學,達成共識,構建當堂課的知識網絡。本環節不但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而且還具備查漏補缺和自由拓展的作用。小結的時,一般是由老師用問題作引導,學生簡要復述本課內容,比如老師會問:這節課的主題是什么?由哪幾部分構成?每一部分要注重什么?這幾部分內容的最終作用是什么?你還有什么不明嗎?你還想了解些什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