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雨亭
9月10日,美國城市斯普林菲爾德,2016年美國籃球名人堂頒獎典禮在此舉行,姚明與奧尼爾、艾弗森等十位球星,正式成為名人堂成員。對于球員來說,名人堂是偉大的豐碑,姚明成為首位獲得此榮譽的亞洲球員。你可能會問:憑什么?我想,答案在風中飄蕩。
答案之一:名人堂,偉大不止于球場
縱觀姚明整個職業生涯,2002年以狀元秀的身份加盟NBA火箭,468場比賽,場均35.2分鐘、19分、9.2個籃板,未曾獲得MVP,季后賽只有一次打到第二輪。這樣的成績與名人堂以前的345名成員相比算不上出色,但名人堂審核是以該球員一生中所有表現為標準,也就是偉大不止于球場。姚明以“特殊貢獻者”的身份入選名人堂,他的貢獻到底有多大?科比的評價說:“姚,為我們所有人架起了一座橋梁。”如果邁克爾·喬丹造就了籃球運動的高度,那么姚明則拓寬了籃球運動的廣度。
當今社會龐大的競爭壓力下,人們為了權力和利益彼此廝殺,初心在冰冷而骨感的現實下顯得虛無縹緲。面對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姚明不曾止步,一路高歌向前。2011年職業運動員生涯結束之后,姚明曾問自己:“接下來做什么?”5年后,他的回答是:“我的時間三分之一在學習,三分之一在工作,而另外三分之一在做慈善。”
答案之二:陪伴,最長情的慈善
如今的明星、老總等公眾人物,有些人選擇為慈善事業奉獻,有的為了宣揚自己的品牌,有的為了留名青史。我們不禁質疑:慈善僅僅是物質嗎?姚明使我們看到慈善救濟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貧窮,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無聊、無助與無望。在2015年3月,姚明以姚基金支教志愿者的身份前往四川一所鄉村小學支教,在那里和孩子們同吃、同住、同學習了兩周。他意識到,物質支持只能使教室更加寬敞明亮,卻無法抵達孩子們內心溫暖的港灣。他覺得,陪伴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可以讓他們看到人間的大愛與溫暖。這陪伴,好似鄉村質樸夜空中的群星,讓人仰望星空時萌生希冀,點亮心房。由于沒有太多人造光源,鄉村的夜空中能夠看到無數的星星,這對于身處大城市的人而言,是一種極大的享受。“我想,在電燈發明之前,照亮人類夜空的只有無數顆閃亮的星星。同樣,對于中國的鄉村教育事業而言,點亮孩子們夜空的,不僅要依靠少數明星,更需要無數人一起行動。”
答案之三:學習,一生的基礎性工程
現在的我們,恨不得一回家就馬上丟棄書包,投入手機的懷抱。而強者,卻一天都不肯浪費地不息奮斗著。2011年退役之后,姚明選擇到上海交大經濟與管理學院就讀。姚明是認真在讀學位,而不是混文憑,他拒絕了多所學校提供的本碩博連讀的機會。上海交大距離姚明的家有一個小時的車程,為了避開上下班高峰,他早上6點出發,帶上妻子做的午餐,在學校里和師生們一起度過一天。雖然姚明是籃球運動員,但是他尊重知識,也相信知識的力量,這對他的成長起到巨大的作用。他真正成為了一位代表中國形象的高素質的運動明星。他用行動證明:學習不僅僅是應付考試的工具,更是塑造人格的終身基礎性工程。
答案之四:責任,工作中的基本素養
姚明對于商業賺錢的興趣不大,他每年在商業廣告代言上的時間,不到20天。甚至連代言都只選擇對體育事業有貢獻的產品。姚明說,人生如賽場,不能NG(不過關)。表面上看,這和他個人喜好有關,事實上他有更深層的考慮。他覺得自己做的都是很嚴肅的事情,無論是作為政協委員遞交提案,還是推動中國體育改革,或是姚基金,而體育作為塑造人格的途徑之一,對青少年的教育有重要的意義。
現實生活中,姚明理想主義的尖銳棱角已經被磨平了一些,但是他依然屬于有想法、有自己立場的人,同時,他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從姚明自己的角度,他希望做對青少年成長有幫助的事情,或者說社會活動家。現在的體育發展以市場、民生為主導,姚明投資體育產業,是希望能對這個產業的發展和環境有更多了解。
亞里士多德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姚明也遇到過挫折,有過迷茫。比如姚明改革遇到的困難和阻礙,但他比我們的耐心都好。他會堅持,從沒失去過信心。姚明的家庭教育、成長的城市、去美國的經歷、奮斗的歷程,成就了現在的這個更加精彩的姚明。
在風中,你找到答案了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