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碧媛
摘要:全域旅游屬于一個規劃性用語,在2016年初,全國旅游工作召開工作會議,提出“全域旅游”的概念,并進行相應界定,從而在旅游領域中快速傳播,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就全域旅游的“域”進行了認真思考,希望可以對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生態旅游管理;社區;管理模式構建
0.引言
近些年全域旅游的重要性越發明顯,借助全域旅游,不僅能夠快速發展旅游經濟,同時還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經濟,并且實現對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從而推動地區經濟長遠發展。
1.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主要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行業為優勢的產業,借助對區域內的相關經濟社會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并帶動相關產業、環境以及服務體系等進行改進[1]。全域旅游可以實現區域資源的整合,對于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有著較為突出的作用,以旅游行業帶動其他經濟主體協同發展。
2.關于全域旅游的思考
全域旅游最重要的便是打破傳統的旅游空間以及格局,并創建一個新的旅游經濟格局,這也是全域旅游得以實現的關鍵性問題[2]。作為一個理論性的分析人員,在探討全域旅游的時候,需要從問題的角度著手,探討理論矛盾的理論解決方式。眾所周知,概念和現實就類似主觀與客觀。所以,在看待全域旅游時,需要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判斷。
以目前而言,許多研究者習慣于從“全”的角度解釋全域旅游,認為全域旅游簡單而言就是“全要素”、“全市場”、“全產業”、“全時間”、“全人員”、“全過程”、“全地域”。但是,這一種解釋與我國推出全域旅游的初衷背景并不相符,同時也與全域旅游的實踐操作方式存在沖突。從全域旅游提出的背景來看,全域旅游不應當只是從“全”的角度分析,更重要的是從“域”的角度分析,也就是地域具備完善的旅游資源和服務,從空間域、產業域、要素域、管理域等多個方面。
首先,從空間域來看,全域旅游必然會改變景區為主要結構的旅游空間系統,同時構建一個以景區、度假區、休閑區、風景區、露營區等多種不同功能旅游區域結構的旅游空間,并根據地區旅游特色以景區為核心向旅游地整個區域內實現經濟轉型;其次,從產業域來看,全域旅游主要是改變了傳統單一性旅游形態為主的旅游資源結構,同時建設一個關于以旅游為主要途徑和平臺的復合型產業結構,并推動我國旅游產業從“小”轉變為“大”的形態轉變;再次,從要素域來看,全域旅游會逐漸的改變以單一性旅游資源為主的旅游開發方式,從而構建一個以環境保護為基礎,旅游與資本、技術、生活、發展、功能等多個領域的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并且推動我國旅游要素域從旅游資源的開發逐漸轉變為旅游環境建設的轉型;最后,從管理域來看,全域旅游會逐漸轉變相關管理部門的管理模式,因為其會對行業管理體系形成改變,所以在構建管理體系的時候會隨著改變,這也是推動我國旅游行業管理逐漸向著社會化轉變的一種典型。另外,管理域中會涉及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借助文化旅游的角度之下實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其最為基礎的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應用問題。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資源往往會和許多其他方面事件相沖突,為了更好的保障旅游資源的合理開展與應用,就必須從政府、居民、旅游企業等多個方面著手,提高多方協同與合作。各個等級政府有必要應用報紙、網絡、論壇等多種媒體的宣傳模式,直接性的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以及吸引力,從而提高游客的參與積極性。
工業化是推動我國許多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性方式,同時旅游化也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一種發展模式,雖然學術領域中對于旅游化的問題并沒有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同時也還沒有達成統一性的共識,但是在一些發達國家中,旅游化的發展已經越發明顯,旅游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在占比方面的數值不斷提升,其次是旅游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占比不斷提高,最后是地區的常住人口中參與到招待旅游者的住戶不斷增多,這一些跡象充分證明了全域旅游在世界領域中均有所普及。對此,探討全域旅游問題的時候不能只是從旅游的角度探討,更重要的是從社會經濟的發展角度來探討。社會發展角度對全域旅游進行思考,其含義便會改變,全域旅游會促使我們進入到山區、鄉村當中,或者是進入到經濟缺乏的地區。這一種發展狀態與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但是全域旅游能夠更好的保護自然生態和文明,也是抵抗工業化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全域旅游的實踐不能只是從旅游行業著手,更重要的是對整個區域中所涉及到的各種經濟主體進行干預,從而推動地區經濟長遠發展。整體而言,我國許多旅游地區仍然需要通過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的實施,打造未來休閑旅游升級版,將“鄉村休閑游”擴展到“全域旅游”,拓展旅游發展空間,提升旅游接待規模與能力,拉長產業鏈、提高產業融合度,構建新型旅游發展格局。
3.結語
綜上所述,全域旅游的實現其目的并不只是將旅游產業做的更大、更強,更重要的是借助全域旅游提高旅游經濟的同時,強化旅游相關附加值,不僅是推動地區的旅游產業經濟發展,同時還可以借助全域旅游推動整個地區經濟。
參考文獻:
[1]張輝,岳燕祥.中國旅游發展筆談——全域旅游(一):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旅游學刊,2016,23(9):15-17.
[2]田云章,肖巧慧.生態位理論視閾下的景區旅游品牌塑造——以漢中石門棧道水利風景區為例[J].企業經濟,2015,31(7):3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