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慧榮
摘要: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即“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倡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應對現階段復雜國際形勢提出的重要倡議,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歷史決策,是實踐證明了的正確建設思想,得到國內外廣泛地認可與贊許。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充分顯示出其政策活力,對沿線國家產生十分深遠的意義,因此,對其重大現實意義的解讀和研究更能有助于清晰地了解這一偉大倡議的歷史正確性。
關鍵詞:“一帶一路”;政治互信;經濟再平衡;文化交融
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刻內涵
習近平主席在2012年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1]“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著眼現階段社會發展的新態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的重大外交建設思想。同時,“一帶一路”建設一直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以推動沿線各國基礎設施建設與區域合作為抓手,加強不同國家之間的深度交融發展,最終帶動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再平衡。
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現實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拓寬對外開放渠道和提升對外開放深度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強同亞非歐國家和地區合作共贏的重要考量。中國恪守共建原則,積極發揮倡導者作用,同時激發沿線國家的主體作用,兼顧各方利益和共同關切,充分彰顯“一帶一路”偉大建設思想的生命力,逐步實現造福世界人民的預期目標。
(一)實現政治互信深層次發展
2010年,中國以5.93萬億美元的GDP總量超過日本,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創造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奇跡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中國威脅論”這樣不切實際的言論,少數國家也發出中國迅速發展最終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擔憂。為消除顧慮,“一帶一路”建設思想自提出以來就堅持貫徹和平發展五項原則,平等地對待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每一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在倡導共建原則的基礎之上,樂于分享自己成功的發展經驗,熱烈歡迎沿線國家“搭便車”,但是摒棄以傳輸社會意識形態為目的的手段,不干涉他國社會發展道路。自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建設思想以來,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較高頻率訪問了沿線數十個國家,就雙邊關系和地區發展問題與各個國家領導人進行會晤,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2]中國倡議和建設的“一帶一路”是實現各國共同進步加強發展聯通的共贏之路,是增進政治互信提升信任層次的和平之路,是進一步促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可行之路。
(二)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再平衡
當前,中國已經同許多沿線國家簽署了各項發展合作協議,依托陸上和海上交通運輸通道構建多條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打通各國之間貿易融資和投資渠道,消除潛在貿易壁壘,實現硬件聯通和軟件聯通雙向互動。“一帶一路”倡議本著互利共贏的經濟發展原則,中國率先垂范推動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倡議設立絲路基金等,直接投入巨額資金改善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推動了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促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了沿線各國的深度聯通。瞄準寬領域、全方位、多層次的經濟合作目標,通過絲路基金、“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和多邊開發機構,將經濟發達地區的金融資金和科學技術引進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就業方面創造了數以十萬計的工作崗位,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個復合型基礎設施網絡,在資金融通方面形成了層次清晰、初具規模的“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網絡,極大地縮小了沿線不同國家間的經濟發展水平,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再平衡。
(三)促進多民族文化交融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承載著四大文明古國的誕生發展以及四大宗教的發源傳播,經過數以百計的民族生活區,包括65個國家,直接輻射影響的人口多達四十億,是一條真正的連結多民族交融的紐帶。沿線經濟合作迅猛發展的同時,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中國始終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共同繁榮的發展初衷,推動各國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民間交往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同時推動在各類絲綢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藝術節、影視橋、研討會、智庫對話等人文合作項目方面實現新的繁榮。逐步實現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的新局面,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新紐帶、和平的新橋梁,促進各民族文化彼此開放融合、共榮共存,構建起緊密相連的人類文明共同體。
三、結語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以較高的經濟體量增速逐步縮小與最大經濟體的差距。同時,中國國際地位得到顯著提高,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得到普遍認同,歷史所賦予中國的職責和使命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現共贏共享發展。”[3]“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順利歷史發展的潮流和中國自身的發展實際所提出的,具有極高的歷史前瞻性、極強的歷史使命感,既是維護和實現中國國家利益的合理延伸,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歷史決策,切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最終必將助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也必將推動區域合作向著更深層次發展,為全球經濟增長和區域和平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承前啟后繼往開來 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人民網.2012年。
[2]習近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新華網.2017年。
[3]習近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新華網.2017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