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業權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可以達到啟發學生智慧,啟迪學生思想,傳授當堂知識的作用,當然,也是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方法。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展開提問,讓提問串起整個教學課堂,讓提問的藝術閃耀在全部過程中,提高課堂效率呢?本文將展開具體的論述。
【關鍵詞】
課堂教學 課堂提問 趣味提問 相機提問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設計一個精巧的問題,可以快速啟迪學生智慧,使他們自由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感受到真理的智慧;設計一個奇妙的問題,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向課堂探求語文知識的興趣,發散他們的思維。所以對于提問環節的設置,語文教師要經過深思熟慮,而不是隨心所欲,那么怎么才能把良好的提問環節嵌入整個課堂?熟練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呢?筆者認為,不妨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趣味故事,有效提問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一句話點破了提問的區別,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做課堂的智者,這樣才能有效地引領學生達到成功的彼岸。作為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形象思維的發展占主要部分,他們從小就會聽故事,喜歡講故事,這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設計一些趣味性強的故事類型問題,學生會很喜歡融入這個過程,張開想象的翅膀,任由思維隨老師翱翔。
我在教學蘇教版第七冊《普羅米修斯盜火》一課時,當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學生已經充分認識到人類當初沒有火的困苦生活之后,我便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朋友,在這個時候,一個勇敢而富有同情心的神普羅米修斯挺身而出,他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不怕各種艱難困苦,冒著生命危險為人類盜取了火種,給人間帶來了光明。那么你覺得他的哪種行為最讓你感動呢?學生因為已經學習了無火的痛苦,就更能體會到有火的珍貴,以及普羅米修斯帶來火種的了不起的英雄行為,對普羅米修斯的做法展開了充分的思考和梳理,在他們自由發言階段,有的同學談到了普羅米修斯躲起來,從太陽車上盜取火種的勇敢行為讓他感動;有的談到了普羅米修斯看到人民生活窮困潦倒,民不聊生,而毅然決然決定盜火那種為民造福的精神而感動;也有的談到了普羅米修斯明明意識到盜火行為會遭遇嚴懲,而大義凜然地知“錯”犯“錯”的那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而動容。有趣的故事提問,確實觸動了學生敏感的情感神經,讓他們有話可說,而且非說不可,達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二、瞄準時機,巧妙設問
課堂提問要設計精巧、精當、精妙,表現出教師十足的教學智慧。尤其在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上,在什么地方設置問題、什么時候拋出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教師對語文文本就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探討,解讀作者所要表述的文字意義以及深層內涵,準確把握好提問的時間和步驟,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是說,教師提問,要適時、適度,把握好提問時機。做好前后文的銜接工作,時機把握充分后,能有效溝通文本前后文,達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槐鄉五月》時,文章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它以如詩般美妙動人的語言來表達和描繪,運用了錯落有致的對稱句式,使全文呈現了較強的節奏感和韻律美。設計的問題能夠瞄準時機,巧妙拋出,無疑將會把這篇文章的主旨自然生發開來,很好地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淀,為他們的語言發展提供很棒的素材。在第二教時的教學中,拎出最后一個自然段:“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這句話,為什么要這樣說?五月為什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孩子和槐花有著怎樣深厚的感情?以此為感情基線,引領孩子去讀課文,品味文本,讓學生逐步認識到課文所表達的“沐浴槐花香”“感受槐花樂”幾個生活場景,都是與孩子息息相關的,以孩子的話題串起了課文的認知和理解,學生能夠領略到人花交融,花美人更美的藝術境界。
三、緊抓重點,扣題提問
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教師要是把握準了,分析透了,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有效掌控教學重難點,針對教學重難點生發、設計問題,可以像打靶正中靶心一樣,正確漂亮,牢牢把握課堂教學方向,順利解決課堂難點問題。相當于在學生掃除“攔路虎”遇到困難時,老師適當地幫扶一把,有一種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效果,使學生豁然開朗,守得云開見月明。
例如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時,我們不妨這樣提問:“孩子們,在我們的眼中,天游峰可謂是又高又險,我們爬上去都感到困難,那么打掃起來就更難了,太累了。老人覺得累嗎?你可以從哪兒開出來?”在這樣一個重點的地方來提問,有助于幫助學生深入解讀課文,把握文本深層意蘊。學生們深入研究課文就會知道:“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這樣一句話其實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學生能夠提煉出老人對天游峰的熱愛以及對掃路工作的熱愛。當最后我跟老人告別時,握住老人的手約定30年后再見時,提問學生:“如果是你,你會怎么來說這句話呢?”在蘊含文句處提問,更能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人物性格,并且入情入境,角色互換,實現語文課堂上的情感共鳴,和諧共生。
【結 語】
正所謂教無定法,教師只要精心設計課堂問題,輔以有趣故事設計,適當時機發問,緊扣文章重難點提問,問到關鍵,問到實質,那么何談沒有高效課堂呢?
【參考文獻】
【1】方明主編.陶行知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
【2】黃全明,陳樹寶.小學語文教育科研.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