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然
縣(市)級國有糧食企業在地方糧食流通中發揮著主渠道作用,是國家掌握糧源、實施糧食調控、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縣(市)級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為當地糧食流通,和農民增收起到了突出作用。但是,通過審計發現,由于機制建設跟不上體制改革的步伐,一方面它是國家糧食政策的運行工具,另一方面,它又穿著企業的外衣,開展一些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業務,是一種畸形企業。由于政企不分,絕大多數糧食企業,以行政管理的模式經營市場經濟的商業運營,等于用牛馬拉汽車,根本無法適應現代市場發展的需要,成為制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根本因素。
本文從審計的視角,以永城市糧油公司為例對影響縣級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原因進行探究,并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縣(市)級糧食購銷企業簡介
縣級糧食購銷企業是指由國家投資的獨立核算的市(縣)糧食購銷公司(或稱糧油食品管理站、糧食管理站等),改制后稱某糧油購銷公司。糧食購銷公司多設置在鄉鎮政府所在地;公司根據發展需要、糧食生產和農戶聚居規模,再下設糧食購銷點(所),糧食收購點(所)是糧站的報賬單位,主要設置在一些交通相對便利的較大的鄉鎮或村組,以方便企業購糧和周邊農戶售糧。一個市(縣)的糧食企業一般共同歸屬于該地區的糧食總公司管理。
二、縣(市)級糧食購銷企業經營模式
目前縣(市)級糧食購銷企業的基本經營模式,具體來講就是在市場糧價下跌時,按政府規定的保護價糧食品種和保護價格敞開收購糧食,防止“糧賤傷農”;在市場糧價上漲時,又按照政府制定的“最高限價”銷售,穩定市場價格。按照政府的要求,國家農業發展銀行向糧食購銷企業提供必要的收購資金貸款及一定的經營費用補貼和貸款利息補貼,保護糧價及糧食購銷業務活動。保護價以外,糧食購銷企業可以采取向農業發展銀行貸款的方式進行糧食收購與營銷。
三、縣(市)級糧食購銷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通過近兩年對永城市糧食購銷企業資產負債損益情況的審計發現,縣(市)級糧食購銷企業在財務管理和經營方面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落后
一是現行儲糧技術與安全儲糧需要不相適應。因資金要素制約,目前永城市儲糧技術應用仍停留于一般狀態,綠色儲糧、高科技信息化儲糧新技術沒有全面推廣應用。二是糧食初級加工與精深加工結構失調。面粉加工能力相對過剩,食品加工能力明顯不足,糧食精深加工項目缺少。三是糧食物流與發展現代糧食流通不協調。現行糧食物流設施落后、物流體系不完善,缺少現代化物流設施。糧食零售網點設置無規劃,管理不規范、水平低,基本處于無序狀態。目前,永城有面粉廠大小20多家,大多都只能生產面粉,能進行食品精加工企業僅1家,而且規模較小,加工能力也不強,無法形成有效的市場規模。
(二)企業發展與市場發展脫節
永城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目前基本處于單一生產經營狀態,且生產技術和工藝落后,生產能耗大,新產品、名優產品少,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缺乏現代營銷手段和技術。面對加快推進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新形勢,缺少自身定位、實現自身加快發展和參與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措施。
(三)企業改革推進緩慢
永城市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發展緩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認識不到位。主要是部分領導不想改,不愿改和不會改,從根本上是對改革的緊迫性認識不足。怕改革引起群眾上訪鬧事不穩定,以維護穩定為由,久拖不改或被動應付。二是對改革政策學習運用不夠。 對對國務院、省政府和各市的糧改政策及企業改革政策學習研究不透,指導企業改革措施不力。三是改革不徹底,甚至換湯不換藥。未真正轉換體制機制。只進行了簡單的行政性撮合、捏合,從表面上看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但勞動、人事、分配等經營管理機制沒有配套, 仍沒有活力和競爭力,缺乏發展后勁。
(四)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
經審計發現,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財務管理混亂。一是未按會計制度設置賬務,一些科目只設總賬而無明細賬,該設單獨賬務的卻未設,而與其他科目混淆使用,造成賬務體系混亂。二是會計崗位設置不嚴肅,出現一人多崗現象,三是財務管理水平較低,財務管理等職能不能充分發揮。四是電腦等先進的工具應用效率不高。五是會計信息失真。主要表現在:賬務處理不及時,錯記、漏記現象普遍,亂劃、亂轉、亂設科目,核算不夠準確,賬表、賬實、賬賬經常出現不相符現象。六是缺少有效的內部監督稽核。
四、對今后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的幾點審計建議
(一)抓好“糧安工程”建設,提升儲糧管理水平
實施“糧安工程”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決策部署和《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抓緊推進以“建設糧油倉儲設施、打通糧食物流通道、完善應急供應體系、保障糧油質量安全、強化糧情監測預警、促進糧食節約減損”等為主要內容的“糧安工程”建設。逐步完善糧食物流體系。注重科學保糧,加強規范管理。持續開展糧食倉儲企業規范化管理活動。積極推廣節糧減損新設施、新技術、新辦法。強化糧食安全保管,提高“四無”糧倉水平。嚴格落實儲糧安全責任制和查糧制度,層層分解目標責任,將儲糧安全目標責任細化量化落實到單位、到個人,并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
(二)實施創新驅動,推動糧食產業發展
實現糧食產業加快發展,必須增加科技投入,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龍頭企業為主體,以主食產業為突破。要堅持不懈抓好糧食產業化工作。認真實施省政府出臺的《關于消化糧食庫存促進面粉等糧食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整體推進糧食“深加工、精加工”工程,著力推動面粉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引進大型糧食、食品集團和戰略性投資伙伴,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和兼并重組,推動中國(永城)面粉食品電子商務產業園、產業集聚區食品產業園等建設,發展壯大面制食品工業。
(三)嚴格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加強財務管理,嚴格按規定管好用好各類資金,積極清收外欠款,堅決杜絕擠占挪用專項資金;堅決杜絕私分挪用公款;堅決杜絕弄虛作假套取各類資金和私設“小金庫”;堅決杜絕報銷內容不真實、財務手續不齊全的違法違規費用開支。規范企業管理人員的職務消費行為,不準濫發津貼、補助和實物。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做到精打細算,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有效的經營管理上,堅決杜絕報銷不合理的費用開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嚴禁企業擅自違規融資。加強統計管理,嚴格執行糧食流通統計制度,加強糧食庫存控制,做到賬賬、賬卡、賬實相符。加強非糧實物資產管理。
(四)創新體制機制,深化企業改革
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市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按照“國家所有、分級管理、授權經營、分工監督”的原則,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經營和監管的有效形式,切實履行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出資人職責,逐步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創新經營方式,主動融入新型農業經營體,建立新型糧食專業合作組織,改變坐站收糧、坐庫守糧的經營方式。繼續推進公司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激發企業內生活力。進一步加快推進企業改革。完成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土地確權工作。抓緊整合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資產,加快推進“一縣一企、一企多點”改革。推進職工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實行工資與績效掛鉤,杜絕“吃空餉”現象。加快清收外欠款,積極消化歷史債務,重點解決欠付職工工資、欠交社會保險費問題,維護職工合法利益。(作者單位:永城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