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增仁 席亞鳳
摘 要:通過運用文獻資料和錄像觀察法對武術散打側踹腿的技術特征和解剖學角度的分析,結果顯示女子運動員側踹腿運動的膝關節肌肉力量薄弱,膝關節運動幅度大,產生巨大沖擊力容易產生運動損傷,目的在于提高女子散打運動員側踹腿技術的標準性和質量,減少膝關節的運動損傷,有利于運動員的預防受傷意識。
關鍵詞:側踹腿技術 女子散打 運動損傷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1(c)-0026-02
散打側踹腿技術是訓練和比賽常用的核心技術,同時也是一項散打比賽制勝的關鍵技術。側踹腿在散打的實戰運動中主要用作進攻技術,其優點非常突出,具有運行路線短、速度快和殺傷力強等優點;但是其起腿后由于身體的重心不穩,抬膝抬腿發力形成的半邊空踹腿時把身體的力量壓在一側腿上進行攻擊,對膝關節的沖擊力大,以及落地不穩都容易產生膝關節損傷。女子膝關節的肌肉力量少,完成側踹腿技術動作時會產生膝關節巨大的沖擊,通過散打側踹腿的技術特征、解剖學角度和膝關節運動結構等分析。女子散打運動員側踹腿技術分析及預防對策,為提升女子散打側踹腿的訓練效果和預防損傷提供理論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2016年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女子運動員12名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查閱有關散打側踹腿技術動作分析、解剖學原理、膝關節運動結構和女子骨骼肌特征等的文獻資料,了解女子散打側踹腿技術對膝關節的運動特征,分析散打側踹腿特征。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比賽錄像對2016年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女子運動員12名技術動作分析,了解女子散打側踹腿技術動作特征。
2 結果與分析
2.1 女子散打側踹腿技術特征分析
散打側踹腿技術是具有攻擊性較強的進攻型的技術特征,在散打運動中側踹腿主要的完整技術過程分解為:以左腳的支撐腿,右腿側踹腿為例,散打側踹腿是線進攻的腿法,主要運動的肌肉包括臀大肌、股四頭肌的大肌肉群的收縮發力,從而帶動小腿的提起,提起的高度形成不同的角度,一般在90°左右,大腿抬高向心的收縮[1];勾腳尖小腿外翻,支撐腿通過蹬地發力,從而形成了身體在額狀面上的一條直線發力,力的發出如同身體旋轉帶動下肢的鞭打動作,通過前身體的旋轉把力送往踹腿的過程。(見圖1)
通過分析武術散打側踹腿的技術動作要領,能夠更好了解側踹腿對膝關節的技術特征變化,從整體上分析女子散打側踹腿的技術,通過完整側踹腿技術分析了解到完成側踹腿動作對膝關節的要求較高,膝關節是鏈接大腿與小腿的直接作用關節,膝關節彎曲形成的股后部與小腿后部相貼,角度約為120°~150°,膝關節產生角度扭轉大,容易產生脫位,也是側踹腿質量高低的直接影響因素。
2.2 女子散打運動員側踹腿技術解剖學結構分析
膝關節在側踹腿技術的運用中是最常用的關節,而女子的肌肉力量普遍比男子小,肌肉力量較為薄弱,通過分析武術散打側踹腿技術中在各個運動過程的性質,主要包括在各階段運動的肌肉群、關節運動、工作條件和工作性質等方面。
準備部分中影響膝關節的運動肌肉群主要有大小腿部肌肉和髖部肌肉、雙腿微曲,在重心后移到左支撐腿時形成大小腿后側肌肉自然收縮,主要體現在縫匠肌、股四頭肌和小腿肌群的主動收縮,產生的是在近固定的工作條件下,肌肉在收縮與舒張的自然交替,膝關節附近肌肉的收縮從而下肢的微起伏以達到散打高速反應的狀態。
提膝部分中膝關節的運動肌肉群主要有股直肌、股二頭肌、半膜肌、腓腸肌、半腱肌、骸腰肌,通過身體重心后移到右腿上,左腿膝關節自然收縮提起,左大腿的股四頭肌收縮從而往胸部收,膝關節不低于腰部,形成膝關節、髖關節與上身的側轉以便踹腿,讓側踹腿的發揮如同打水的鞭子一樣,揮而有力與踹而有勁的形同相似[2]。
翻小腿部分中通過大腿通過膝關節帶動小腿,小腿帶動踝關節,形成近固定的向心收縮;主要體現在半腱肌和半膜肌的收縮使小腿的側翻,讓大小腿的角度形成在90°左右,同時勾腳尖、腳踝關節外伸,形成翻小腿的準備踹擊姿勢,主要通過蛙泳腿的壓腿練習、正壓腿和兩頭起等訓練來提高腿的伸展性和靈活性。
踹擊部分中膝關節的運動肌肉群主要有股四頭肌、趾長伸肌、半腱肌豎脊肌、大收肌、臀大肌,通過攻擊目標形成的攻擊方向,主要體現在臀大肌帶動股四頭肌再到趾長伸肌等一連串的大小腿肌肉鏈結的反應,由原來的屈轉為伸的過程,形成側踹腿的鞭打狀態。膝關節產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是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不足和局部的運動負擔過重[3]。增強膝關節該發力的練習有:通過蛙跳、快速擊腿訓練法等方式來提高膝關節瞬間發力由屈轉為伸的過程,提高脛骨前肌和腓腸肌的伸展性和收縮能力,從而預防膝關節脫位等的運動損傷,有利于提高側踹腿攻擊性的強度。
還原部分中膝關節的運動肌肉群主要有股直肌、躥長伸肌、縫匠肌、半膜肌、半腱肌和腓腸肌等肌肉;通過股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肌肉的協同收縮,讓踹出去的腿高快速收回,同時讓身體的各個部位還原成準備姿勢,肌肉的協調收縮直接作用平衡的穩定性。
2.3 女子散打運動員運動損傷預防措施
2.3.1 賽前準備活動要充分
將準備活動的內容分為普通準備活動和專業性準備活動。根據氣候特點結合運動員自身的機能狀態進行訓練輔助指導,讓膝關節關節、肌肉等充分進行活動。調動起身體機能并縮短進入比賽狀態,比賽中都能最大限度發揮出技術水平,防止不必要的運動損傷的發生。
2.3.2 多做基礎性肌肉活動,提高膝關節運動
通過高抬腿、側擺腿和正壓腿等基本功的練習,提高下肢的肌肉群練習,以達到增加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促進膝關節的韌性、靈活性和伸展性,從而防止膝關節產生脫位,有利于提高側踹腿力量發揮。
2.3.3 提高運動員側踹腿技術,減少運動損傷
從側踹腿的技術動作看出側踹腿對膝關節的使用非常高,容易產生膝關節運動損傷,膝關節對于完成動作的標準性要求非常高,應該加強對膝關節的提膝練習,有利于側踹腿使用的命中率,減少不正確動作帶來的膝關節運動損傷。
3 結語
女子散打運動員側踹腿時膝關節運動強度較大,提膝部分成為側踹腿的重要環節,膝關節使用較多,需要有正確的技術動作來減少運動損傷;從側踹腿解剖學角度分析上,側踹腿技術動作對膝關節產生巨大的沖擊力,容易產生膝關節的運動損傷;膝關節的關節靈活性和韌性對側踹腿的發揮質量直接影響,同時應加強股直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四頭肌等肌肉力量練習,以提高側踹腿的質量和預防運動損傷。
參考文獻
[1] 張志光,王鳳陽.武術散打側踹腿技術特點及訓練與應用探討[J].搏擊(武術科學),2014(6):59-61.
[2] 吳繼魁.散打側踹腿的運用及訓練方法之探驪[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45-49.
[3] 陳江.部分高校散打專選學生常見運動損傷及成因分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