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曉
摘 要:通過文獻資料和歸納演繹等研究方法,對中美兩國青少年健康促進政策的歷史演變進行了綜述,并著重比較了兩國的健康促進政策的相似點和異同點。結果發現:兩國青少年健康促進政策數量呈上升趨勢,政策提出的背景比較相似,制定政策的主體部門越來越多;兩者制定政策時間相差較大,參與制定政策的主體不同,兩國健康促進政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存在差異。
關鍵詞:美國 中國 青少年 健康促進 政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4.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1(c)-0033-02
“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體質健康水平是青少年開展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首要條件,也是關系到國家昌盛、民族振興的核心利益。因此,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備受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可見,此次大會的召開,將全民健康問題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要保證全民健康就必須有好的政策作為保障。為此,筆者決定比較分析中美兩國有關健康促進的政策,希望能對國內青少年健康促進政策的制定提供幫助。
1 美國青少年健康促進政策嬗變
美國的健康教育延續了歐洲的教育理念,并隨著公共衛生和運動醫學的發展逐步得到了鞏固。19世紀,歐洲大量人口遷移至北美開始,人們就非常關注民族的健康問題,同時也同各種疾病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最早官方出臺的文件當屬紐約州的“行醫執照”法律,其規定從醫者必須持有行醫執照。但當時政府沒有提及到全民健康促進的字樣,直至1978年左右,健康促進開始受到美國政府的關注和重視。就其美國青少年健康促進政策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1 萌芽期:20世紀中葉
1954年,克諾斯.韋伯等學者對美國兒童的健康體質進行抽樣測試,結果顯示其健康測試水平遠低于當時的歐洲兒童,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同樣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關注。1955年,由艾森豪威爾發起并成立了“青少年健康總統委員會”,以此來干預和促進美國青少年兒童的體適能健康水平,同時,美國健康、體育、娛樂和舞蹈協會也制定了《學生體育及格測驗標準》。隨后,美國政府和民間組織又陸續出臺了《國防教育法案》《學校青年身體健康總統咨文》《總統的挑戰———青少年體適能獎計劃》《第九教育修正案》《康復法案》《殘疾人全員教育法案》《業余體育法》《健康公民:美國衛生署關于健康促進和疾病防治報告》等政策法規,從規范健康教育和促進工作,保障青少年健康權益合法化。
1.2 發展期:20世紀后葉
1979年,美國衛生總署公布了《健康人民:關于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的報告》,并宣告著手展開“美國史上的第二次公共衛生革命”。1980年、1991年美國衛生福利部分別制定了《促進健康顧防疾病:國民健康目標1990年》和《健康人民2000年: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國家目標》,提出了在預防性的健康服務、健康防護與健康促進等幾個指標上的硬性要求。期間,美國體育運動學會研制出學校體育國家標準《走向未來—國家體育標準:內容和評價指南》,美國衛生署公布《身體活動和健康報告》,同時又制定了《促進青年人終身體育學校和社區規劃指南》,首次提出了學校和社區是推動青少年體育活動的重要主體,要求二者聯合制定方案,共同驅動青少年健康水平。
1.3 高潮期:21世紀初
2000年初,美國衛生福利部頒布了《健康人民2010》,提出了延長國民的健康生活年限和消除健康中不平等的現象兩大總體目標,并陸續出臺了《健康公民計劃2010》和《健康公民2010中期回顧》;2008年和2010年,相繼出臺了《美國人體育活動指南》和《健康公民計劃2020》;2010年,奧巴馬總統首次將營養納入到健康組成的一個重要指標內容;2011年,美國健康與公共事業部制定了《促進青少年體育活動的行動指南》,強調了家庭、社區和學校三位一體的健康促進的作用,并提出了具體的可行性方案;2012年,“健康、運動與營養總統委員會”宣布了新的“總統青少年健身計劃”,因此,美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正式迎來了的新發展時期。
2 中國青少年健康促進政策嬗變
2.1 啟蒙期:1949—1956年
這7年,是新政府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時期,也是學校體育的啟蒙階段。1950年和1951年,毛澤東主席先后兩次致信給時任教育部長馬敘倫,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1952年,毛主席為中華全國體育總工會成立大會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同年,國家教育部和體委頒布了《學校體育暫行規定》;時隔一年,國家體委在參照蘇聯模式的基礎上,制定了《準備勞動和保衛祖國體育制度》,提出了鍛煉身體是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和保衛祖國的基本要求。
2.2 曲折期:1957—1977年
1958年學校大搞生產勞動,用勞動取代體育;1959年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學生體質嚴重下滑,全國體育課全面聽課;次年,學校體育工作開始逐漸恢復正常,但到了1966年,體育再次受到了破壞,直到10年文化大革命結束。這一時期,國家也相繼頒布了《體育運動十年發展綱要》《體育運動十年規劃》《勞動衛國體育制度條例》《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條例》等10多部文件和報告。
2.3 發展期:1977—2002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后,標志著和平與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主題。體育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逐步發展起來。為此,體育相關的政策保障同樣得到重視。國務院及各部委辦局頒布了《高等學校衛生工作暫行規定》《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中小學體育合格標準的試行辦法》《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的試行辦法》《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全民健身綱要》《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等40個文件。
2.4 改進期:2002年至今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文化生活的極大豐富,使青少年健康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青少年“亞健康”呈現直線上升,主要體現在身體素質、身體機能方面。為抑制事態的持續發展,保證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發展,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和衛生部等《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關于印發<全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規劃綱要(2005—2010年)的通知》等,特別是2007年,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作出重要批示:“增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關心、支持”。
3 中美兩國青少年健康促進政策的比較分析
綜上所述,中美兩國關于青少年健康促進的保障政策都各自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各自的發展路徑,在存在共同特點的同時也存在異同點。共同點主要體現在:一是青少年健康促進政策數量呈上升趨勢;二是健康促進政策提出的背景比較相似,都是為了推動青少年健康工作;三是制定政策的主體部門越來越多。異同點集中表現在:一是兩者制定政策時間相差較大;二是美國制定政策傾向于全社會參與,而中國往往把問題留給學校,缺乏社會、社區和醫院的健康促進職責;三是兩國健康促進政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存在差異。
參考文獻
[1] 李金慧.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健康促進政策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4.
[2] 楊成偉.美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的演進及執行路徑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8):158-163.
[3] 王萍.國內外健康素養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10,26(4):298-302.
[4] 黨權.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政策歷史變遷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