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光美
當前,部分農村幼兒園家長“健康觀”落后,健康行為消極,對孩子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缺乏對孩子開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導致部分幼兒生活衛生習慣較差,沒有養成初步的起居、飲食、睡眠、個人衛生習慣和遵守公共衛生習慣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這一現狀的策略是:幼兒園應主動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改變和鞏固幼兒的健康行為,培育健康的幼苗;指導家長在日常生活的反復練習中鞏固、優化、強化幼兒的良好健康行為;主動配合幼兒園科學養育孩子。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不良的生活衛生習慣不僅對幼兒的身體健康有一定影響,更是影響幼兒的交往能力及人際關系。“只有身心和諧發展才能真正既保證身體的健康又保證心理的健康。”然而現代家庭中,家長對幼兒過分溺愛,怕讓孩子吃苦,認為孩子還小,需要成人“無微不至”的照顧,等將來長大了習慣自然就養成了。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只靠在幼兒園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生活習慣培養方面家庭教育將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重要的責任。”孩子喜歡模仿,模仿性很強,父母的好習慣是培養孩子良好衛生習慣的直接示范,是具體形象的示范。因此,父母應是培養孩子衛生習慣的榜樣。有的父母在培養幼兒習慣時,時而執行時而不執行,這會使幼兒在思想上造成混亂而無所適從。讓我們家園配合,既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
當前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農村家長對孩子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教育孩子的能力欠缺,不能對孩子的生活、衛生習慣的養成施加積極的影響,這些因素導致農村幼兒生活衛生習慣普遍較差,沒有養成初步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遵守公共衛生習慣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從幼兒園這一關鍵期開始,家庭給予兒童的影響更多、更大,所以要求家長要合理地安排幼兒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地規定他們的睡眠和飲食時間,并加以嚴格執行。家長要讓孩子形成明確的時間觀念,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吃飯,什么時候做游戲,什么時候看電視,大體上都要有個規定,使孩子“有章可循”。這樣,孩子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按要求去做相應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時作息的習慣也就養成了。家長也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有利的條件,有些家長對孩子管束很嚴,規定孩子每天晚上9點鐘睡覺,到時孩子必須躺在床上。而家長自己呢?則繼續看電視,有時看到精彩處還大聲喝彩,狂笑不止。如此吵鬧的環境,怎么能使孩子按時入睡呢?因此家長的行為對幼兒的影響很大,很直接,要求孩子按時睡覺,不看電視,那么家長自己必須先做到。
講衛生也是良好生活習慣的一個重要方面。幼兒衛生習慣培養的主要內容有洗手、大小便、梳頭、穿衣等等。孩子有許多玩具、圖書,家長要指導他們看后放在固定的地點,不得隨便亂丟,不能把房間搞的一團糟。在飲食方面,要重視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在這方面,家長要了解孩子身體發育所需各種營養,科學安排孩子的飲食。同時對孩子的飲食要有一定的規定和要求,教育孩子不挑食、偏食、不吃零食、防止暴飲暴食等。
幼兒吃飯撒飯粒,不講衛生是普通現象,培養良好的進餐習慣單靠教師指導、講解是達不到理想效果的。為了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進餐環境,可以通過故事教育幼兒在吃飯的時侯幼兒不講話,讓幼兒專心進食,教師隨時巡視,發現幼兒吃完飯時可以小聲問幼兒是否添飯,并通過情景表演,教會幼兒細嚼慢咽,不狼吞虎咽,以提高幼兒的進餐質量。
針對個別幼兒利用表揚鼓勵法,幼兒都喜歡聽到表揚自己的話,他們會對自己正確的行為獲得鼓勵而為之喜悅,從而使好的行為習慣繼續保持,所以不管我們老師還是孩子家長要經常鼓勵、多多表揚。如:我們班的張鑫小朋友,自理能力差,吃飯是最后一個吃完的,起床是最后一個穿好衣服的,每次吃飯他都是邊玩邊吃,有的時候還要喂,經過我們三位老師的鼓勵后他有了一點進步,我們就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他,他受了我們的鼓勵,居然吃飯有了很大的進步,不再是最慢的一個了,于是我們又要求他學會自己穿衣服,現在他已經會自己穿褲子了。這不就是我們鼓勵他的結果嗎?可見養成良好的習慣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還要長期堅持,不能間斷,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習慣逐步養成。
幼兒良好衛生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個不斷養成、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干任何事情都貴在堅持,不要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應讓幼兒“有章可循,違章必究”。
幼兒的模仿力極強,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是教師,教師在幼兒的眼中是最偉大、最有權威的偶像,言行舉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為此,作為老師我們首先檢點自己的行為,真正成為孩子的表率。幼兒在教師良好行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習慣。
小班重點教會幼兒簡單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衛生常識及生活衛生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動作技能、自理能力。將生活衛生習慣培養目標和內容分解到一日生活的各環節中。用“常規”的形式固定下來,使幼兒每天從來到離園的一天中的每個環節都有練習的機會。通過日復一日,經常性的重復行為練習,促使幼兒以正確的行為方式逐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兒輕松自如、活潑愉快地生活在集體之中。
總之,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重在堅持,在各方面不斷重復和練習。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學會方法,并在教師日常的指導幫助下形成穩定的生活、衛生習慣。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幼兒期是容易接受教育的時期,為了讓孩子成為棟梁之材,一定要抓好這個教育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