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課業負擔重的問題表現在教育內部,但究其產生和屢禁不止的原因,則涉及學生家庭、社會和政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黨的十八大對教育提出的新方針。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沉重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一問題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嚴重障礙,新課程改革路上的絆腳石。
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社會上出現了“救救孩子”的呼聲,青少年發出了“還我童年,還我青春”的強烈呼喚。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打造陽光教育,引導學生追求積極的人生意義。減負要落實到中小學教育的全過程,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一、教師需要高精尖的教學水平
(一)樹立終身學習意識 做創新型教師
“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為教師,要經常學習教育理論,訂閱各種教育刊物,從中獲得教育新信息,吸收新營養;多參加群眾性的教研活動,從中吸取精華,擯棄陳舊落后的教育方式,吸取成功先進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走特色之路,根據學生特點,結合自己教學特點,設計出新穎、富有活力的教學過程,形成獨到的教學風格又緊隨教育前沿新形式。
(二)教師要練就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新時代的教師要對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常用電教設備的使用,計算機知識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學習,運用媒體手段的熟練程度和技術水平要日臻成熟。在學中干、干中學,邊學習邊應用,邊探索邊創新,走終身化學習道路,才能適應教育形式發展的需求。
(三)學校有計劃有步驟的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堅持每學期初的骨干教師獻課活動。實施“青藍工程”,將青年教師與骨干教師結對子,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傳、幫、帶”作用;堅持扎實開展同組內教研和集體備課活動。堅持開展教學競賽活動。如教師基本功訓練,青年教師教學賽講等活動,積極為教師搭建交流研討的平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開展課外活動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減負
學校積極開展學生閱讀活動,創建“班級圖書角”,推行滾動日記,開展“閱讀周”活動。國學經典三字經、成語故事走進校本課堂。有條不紊的開展讀書課,習作課。豐富多彩的閱讀成果展示活動也大大激勵學生的閱讀熱情。如古詩詞擂臺賽、讀報知識競賽、讀書演講比賽、朗讀能力比賽、剪貼報比賽、現場作文競賽、手抄報展覽等。適時開展民族才藝展示、特長展示活動,給予學生更廣闊的個性發展空間。結合紀念日、節假日開展“我們的節日” 系列活動。如“六.一”校園趣味運動會,“十·一”卡拉OK大賽,環保小衛士社會實踐活動,“放飛夢想”中華魂讀書演講比賽。
注重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堅持開展關注生活細節學生養成教育活動,在使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綜合素質水漲船高。綜合素質提高了,能點燃學習熱情,啟迪學生智慧,學生學習的方法靈活了,學習的能力加強了,學習效果立竿見影,某種程度上自然降低了課業負擔。
三、課堂上高效運行減負模式
(一)重視課堂的趣味性
趣味因素涉及的面非常廣泛,它不單單指給學生創設一個什么樣的情境,設計一道有趣的題目,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教師恰到好處的一句妙語,幽默的教態,風趣的評價,優美的板書等也都能體現出趣味性來,就拿我們練習中經常看到的填空、判斷、選擇、應用題等來說,如果給這些“老面孔”加以“美容”,把呆板枯燥的題目名稱改寫為體現人文關懷的導語,如選擇題改為“反復比較,慎重選擇”;連線題改為“手拉手”或“最佳搭檔”;增加問題表述的親和力,學生自然就會感到輕松、有趣、充滿自信。在課上若能恰當的采用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打比賽等形式,就更容易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運用信息技術新穎、形象、直觀、藝術化的特點,創設出悅耳、悅目、悅心的教學情景,能化抽象為具體,能化枯燥為生動。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學生一定會興致勃勃,非常愉快的學習,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啟發式教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法寶
啟發式教學既是一種教學思想,又是一種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的一切引導 都應遵從啟發的原則,是讓學生想一想,然后找到答案,而不是簡單的告訴他們答案是什么,是提示學生想一想該怎么做,而不是告訴他們該怎么做。一堂生動充滿了活力的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能夠與教師緊密配合,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自行研討,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得效果好,這不是減輕學生的負擔嗎?
四、設置靈活多樣作業
統籌安排學生的家庭作業時間和作業量, 教師根據本年段的學科要求及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精心優化設計作業,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要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分層次布置作業。作業設計要注重趣味性,采取“三化”(多樣化、量化、典型化)進行深入地探索。做到形式新穎,符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可以采用讀一讀、記一記、畫一畫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留層次型作業、留自主型作業、留實踐型作業、留創編型作業、留養成型作業。不留超時超量作業,不留節日作業,不留機械重復性作業,不留懲罰性作業。鼓勵學生根據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小制作、小發明、小創造等,讓學生多看書、多觀察,寫觀后感和觀察日記等形式的作業;鼓勵學生利用假期、雙休日參加社會實踐、游覽、調查,寫出作文、調查報告、游記等實踐形式的作業,做到減負增效,切實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學生作業高耗低效現象。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減輕過重課業負擔,中小學要強化責任,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濃墨重彩促進減負事宜,以保證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促進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