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浪
現在高考的命題趨勢越來越趨向于考察學生的思維和素養,觀察近幾年的作文命題,幾乎找不到作文套作的模式,也很少說在作文教學中找到所謂的萬能公式或者技巧;而從一些省市的標桿作文來看,不難看出,只要你寫出了你自己的思想,并且有一定的邏輯思維,那么,你的作文必定不輸。我認為,這樣的趨勢是好的,結合時代的需求,具有認知能力和獨立的思想才是人的發展的一個重要標準。不過,反觀我們現在的學生的習作,問題也越發明顯,文理不通、拼寫失當,辭不達意,害怕作文,特別是在議論文方面,很多學生都不會闡述自己的觀點,更不會嚴密地論證自己的觀點。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分析其中的原因對于我們作文教學改革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教訓。
第一,“快餐式”的現代化思想是原因之一。現代的社會幾乎可以說是數字的社會,任何個人都可以用數字代替,你的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通訊號碼、學號等等,離開了這些數字,你有可能會無法證明你自己,數字的符號意義逐漸大于文字。隨之有了電視、電收集,人們便懶于讀書看報了,也懶于執筆寫信了,從最年幼的兒童開始,他們接觸都是畫面電視,接受的知識比較被動,并且缺少創造性。如此的快餐式的現代化思想社會氛圍之下,人們越來越依賴于數字符號,會慢慢覺得寫作已沒有必要,思考便也逐漸地松懈。
第二,忽視知識的積累也是原因之一。可以看到由于社會發展的需要,課程的改革更多是趨向于科學教育和生命個體自由教育。學校里自由化運動發展起來,實行很多“實驗體驗教學”“英語口語教學”“體育與藝術”等,卻很少發現有類似于“母語教育”的課程,缺乏系統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訓練,寫作課自然也沒能成為獨立的科目。
第三,之前考試弊端和教師的工作負擔亦是原因之一。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這個世紀初,高考一直都是選拔人才唯一的途徑,當然就勢必有唯分數論的現象出現,而且之前的考試試題特別是作文試題能夠讓老師或同學找到固定的答題公式和套路。明顯的“三段論”就是,不管是什么話題,只要寫上萬能的“屈原、貝多芬、蘇格拉底”素材就好,開頭結尾就來一大段的“老鷹、高山、燈塔”排比句,完全可以拿下高分。甚至到現在市面上的一些所謂作文指導資料都還是按照這樣的套路指導學生寫作,不免讓學生陷入到窠臼當中,缺少個人的思考和認知。另外,教師的負擔普遍過重,一位語文老師標準的工作量是一周10節課,每個班60個學生,如果每周給學生出一個作文題,每周必須批改120本作文,如果他看一本作文至少用十分鐘,他每周就需要比規定的周工作日多工作20小時,沒有有效的批改方法,這樣的任務是比較重的。無法一對一的精批細改多少也會影響學生的作文訓練和提高的。
那么言歸正傳,目前良好的趨勢改革環境下,在作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思想的深刻性呢?我的陋見就是——積沙成塔,思想亦需要積累和沉淀。
簡單地來說,我認為作文教學不應該僅僅限制于作文教學課的課堂,要注重平時的訓練。平時的訓練與作文課的“書面表達”訓練目標不一樣,作文課的訓練注重針對性的訓練,平時的訓練則是多關注社會現實,關注人的發展,關注人性內涵,貼近核心價值觀。按照我個人的做法,則利用好課前三分鐘以及每周的周記。第一種訓練是課前三分鐘的說話訓練。課前的三分鐘引導學生去要注重社會和國家發生的一些變化,關注國事,關注大政方針的走向,熱心于一些敏感的社會問題,然后簡單談論自己的看法或想法,這是寫作的基本前提;第二種的訓練則是學生的日記和周記。每周的周記要求稍微可以放松一點,我認為,“日記周記”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書面語言的表達活動,只能看作是一種“說話”訓練。但是這種訓練,既是通向書面表達的橋梁,也是促進閱讀能力的手段。因而可以讓學生寫自己的東西,“我手寫我心”,只要是學生自己的東西,自己的思想,我都會很認真地閱讀、很認真回應和肯定。通過這兩種平時的訓練,有助于學生形成思考的習慣,因為功夫在于平常,寫作就是一個積沙成塔的過程。
第二點,注重閱讀,尤其是課外閱讀;注重積累,特別是思想積累。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往往會造成對課外書的不夠重視,這也是我在教學中碰到的一個難題,部分學生沒能培養起讀書的興趣與習慣,這談何說思想的深刻性呢,所以,語文教學有必要回歸到“讀”當中,至于如何有效操作,目前我也在摸索當中,我的做法現在僅是要求如下:(1)一月一讀一寫,即是每個月必讀一本書籍,做摘抄和寫讀書體會。(2)相互閱讀所做的文章,注意別人選材和收集素材的方法等,用作自己寫作時的參考。
其次,對寫作來說,思想的積累尤其重要。思想如何積累呢?積累思想,第一點,就是要求學生要掌握認識問題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如一分為二、全面發展的觀點,這個很大程度上我是依賴于政治老師和學科代表的,我在平時當中會利用閱讀教學,進行這方面的訓練,不過成效如何檢驗,目前還是個疑問;二是要把閱讀經典文章與閱讀時文結合起來,學習借鑒他人思想的精華,不斷豐富自己的頭腦。當今,有個很好的契機——信息化時代,學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去學習一些報社、評論家的時評文章,也可以訂閱公眾號之類的進行學習,這時候需要我們老師去引導,學生還是很有興趣去接受的。最后我補充的一點,寫作需要閱讀的基礎,同樣,也需要“說話”的鞏固,讓學生開口表達自己的思想,也是老師值得注意的。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教育家西奧多·W·海伯說:“要想寫清楚就必須想清楚。要想寫得充分,就必須想得充分。要想寫得實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須在思想上想得實在并展開豐富的想象。一個學生要想較好地學習寫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學習思考。這是一條規律,其他沒有第二條可走。”總而言之,在作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頭腦,既是他的認知能力和思考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