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銀美
本人立項研究個性化作文課題實驗,長期從事基層作文教學,深深感受到學生要寫出好文章,必須養成有話就說的習慣,只有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訴說、交談,才能轉化成文字盡情地傾注于筆端。為了讓學生能有說話的興趣,我努力創設暢所欲言的氛圍。
一、平時朋友式的交流
課余時間我常與學生交流對人對事對文章對人生的看法,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養成“有話就說”的習慣。作為老師,我從來不在學生面前擺架子,做到平易近人,與學生親近交流,讓學生們在心里先認可我這個可以傾訴的大朋友,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常與學生聊天,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并用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說出自己的想法,寓教于談,潛移默化。這樣學生既有交流的伙伴,又有所收獲,而我則通過朋友式的交流,既了解了學生,又讓學生養成有話就說的習慣。
二、語文課堂上鼓勵學生多說
自習課時,學生往往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甚至會出現因為說話影響課堂紀律的情況,但是在課堂上,每當老師提出問題需要大家交流的時候,學生卻無話可說。所以,上課時,我為了鼓勵學生說話,采取獎勵政策:只要在老師提問時能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回答得精彩的同學,課外時間都可以自由支配,不用做老師布置的那些自己已經鞏固掌握后進生卻需要強化的機械性作業。學生是怕做作業的,特別是那些機械性作業?!蔼剟钫摺钡某雠_,極為有效地鼓勵了學生的積極性,每當上課提問時,同學們都會爭先恐后地舉起手,紛紛發言談體會,說感想,論方法。學生說話的興趣濃了,思維也就開闊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就更透徹,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不少,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課堂上,我還采用“傳幫帶”的方法鼓勵學生多說
有學生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他人交流,課堂上也極少主動發言,這種情況無疑會影響教學氣氛和教學效果,面對“弱勢群體”,我就有意識地把他們分到特別小組,由那些平時善于發言的同學來帶動。這樣,在同學之間毫無芥蒂的情況下,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自然而然也就參與討論中。有了說話的氛圍,說話的興趣就提高了。我還讓同桌之間也常進行互說,要求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課堂上的學中說,學中問,學問就會有長進。我還有針對性地點名發言,讓他們從說中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同學們的羨慕目光一齊投向自己,感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就提高了說話的興趣。
四、習作課時提供“說”的機會
指導習作,我做到因材施教,面對50多人的畢業班,對各種層次的學生進行習作探討提問。例如,在教《我的自傳》時,很多學生在分組講述自己的重要經歷后,我就有針對性地向性別不同、個性不同、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指名提問,全方位地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在老師的啟發下,他們紛紛回憶了自己的過去,并且知道了自傳應該以重要經歷為主要內容,而不是把它寫成流水賬,選材可從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情況、思想品質等方面來體現自己的特點。經過老師的點撥,生與生之間進行互說,選材的方法也掌握了,這次的習作學生們都寫得很有特色,寫出了自己的個性。由于進行了多方面“說”的訓練,學生的習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鎮中心小學舉辦的作文選送評議時,很多老師在對作文風格各異褒獎之余,言談中也流露了自己的擔心,優秀作文編造痕跡太明顯,成人化語言太多,純真的童趣很少,不禁讓教育者憂心忡忡:現在有多少孩子真正喜歡作文課,又有多少老師家長能真正領會作文的要義?要讓孩子我筆寫我心,還是讓學生作文由大人去編造,自己樂享其成呢?
作為立項研究個性化作文實驗的我,在指導寫習作《我們的校園》時,我不仗著學生早已對學校熟悉、了解這一優勢,按部就班在課堂里寫作,而是帶領學生們走出課堂,來到寬闊的操場,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聽著樹葉發出的沙沙聲響,看著球場上生龍活虎的身影。老師的講解聲、學生的議論聲在校園中回蕩。漫步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學生們都有新的發現。當來到古老的玉蘭樹下,每個學生都情不自禁地發出感慨,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走出課堂的必要性。傳統課堂作文教學的古板落后讓學生感到厭煩,不利于孩子創新思維的培養。經過細微觀察,佳榮同學的習作《我們的校園》寫得非常真實生動,文中流露出小作者對學校的贊美與熱愛之情。
作文如同做人,語言表達的是思想,如果作文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那么勢必就會扼殺孩子們的豐富想象力,容易讓孩子形成不良的思維定勢。作文是個性化的東西,我們的作文教學需要不斷探討引導。成人式的標準作文弊端很多,明明溪流受到污染變得渾濁,散發著臭味,但是在寫作時就應該是清澈的小溪,唱著歡快地歌向東流去。確實是標準化的東西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很多學生之所以作文雷同,沒有個性,與沒有豐富的個人生活有很大的關系,學生沒興趣,不去創新,作文教學就進入了惡性循環。因此,創新能力與自我評判標準就顯得尤其重要。
在教學過程中,如寫體現父母關愛自己的一件事,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都舉例:生病了,全身熱得發燙,在寒冷的晚上或下著傾盆大雨,父母怎樣在路上讓衣服讓傘送他們去看醫生,回來了父母凍壞身體或淋壞而受感動,這些習作思路是千篇一律的。我們的學生為什么缺少個性?重要的原因是長期以來,學校、家庭教育都習慣讓孩子思想趨向一致,未開始動筆,按各種要求就先把思路按成人化的標準統一了。沒有個性何來創新?今天的作文教學應該成為學生們張揚個性的助推器,成為說真話寫實事的文化陣地。
我的兒子因為實習老師該回校了而很傷心。雖然相處只有短短一個月時間,卻與年輕的老師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回到家動情地對我說:“老師要回去了,我們很舍不得,我自己還改編了《千里之外》這首歌想送給老師。”我鼓勵他:“好啊,唱來聽聽?!彼p輕地哼出:“我送你離開,校園之外等待你回來……”聽到他唱得這么投入,我深受感動孩子對老師純真的愛與不舍并趁機引導他及時把感受寫下來。讓孩子動腦、動口、動手,說自己的話,寫出最真實的感受,那就是天使的語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弊鳛榻逃?,我們應該還給孩子一個自由空間,讓孩子們在這里自由自在地體現自我,張揚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