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平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不聽命、不依賴于別人的獨立自主的學習。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對培養創新精神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而且也是更好的貫徹自然教學的“指導學生自行探究、應用知識”的教學原則所必需的。自主學習能力則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具有強烈的求知欲,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具有刻苦鉆研精神,并且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就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是能用科學的方法主動探求知識、敢于質疑問難、個性充分發展的學習的主人。
但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需要教師經常地啟發、點撥、和引導,需要長期地、有計劃地進行培養。這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強主體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像一個小“數學家”一樣自己去研究、去學習。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可以創設一些懸念,啟發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變為數學的對象,把生活的實際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系起來,從數學的角度,并運用數學知識對其進行思考,對之進行解釋、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的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才能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想學”“我要學”。
二、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1.增加學生的操作機會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的發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可進行自主學習的感性材料,加強直觀操作,指導學生初步學習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使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進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像,以此作為抽象數學知識的支柱。
2.提供學生質疑空間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啟發學生開闊思路,多思善想,質疑問難。通過這樣的教育,不僅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在解題時,學會運用轉化的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開展教學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21世紀的數學教學活動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靶〗M合作學習模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坝行У臄祵W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活動的要求。
4.指導學生運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培養獨立思考、獨立獲取知識能力
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獲取新知識,這是最高的學習技巧。數學知識一環扣一環,根據學生認知特點,教材內容是螺旋式上升編排,它們縱有聯系,橫有發展,形成知識網絡。所以學習新知識時,找準新舊知識過渡的“橋”,讓學生主動地發現規律,掌握規律,有利于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的學習,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學生發現數學、喜歡數學,并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景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發現并主動獲取知識,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素質。我相信,只要我們深鉆細挖教材,堅持改革,在教學中給與學生足夠的重視,并不斷地進行培養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將來,我們大家都會讓自己的天空常藍,讓學生的心靈溫暖。
三、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
教師應該注重保護學生的人格,激發學生的進取心,教師的愛應面向全體,對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偏愛優生,特別對那些后進生應加倍愛護。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同學的特長,并努力創造讓學生發揮特長的機會。讓學生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說自己想說的話,表現自我。學生在成就中進步,在鼓勵中充滿自信,做教學過程的主體。
四、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主動發言
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應讓學生參與教育的全過程。很多課堂是優生與教師的對話。忽略了其它學生,因而大多數同學無所視事。教學過程即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的全過程,要把傳授知識改變成激發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創造精神和開發學生潛能的學習活動過程。教學中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去探索未知的領域。教育藝術家邱旭華老師的“先學后導,先練后講”的嘗試教學法,明確地把學生推到主體、主動地位。嘗試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閃耀著改革的火花。教給學生自學方法。多征求學生意見。學生愿意采用哪種方法去學,就用哪種學習方法。學生愿意怎樣學就怎樣學。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自主、合作、探究地去學。
課堂上要鼓勵學生主動陳述自己的意見、見解。讓學生大膽地說,人人說,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經過鍛煉,逐步做到正確流利地說,愉快動情地說。師生各抒已見,形成民主、自由、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要讓學生主動發言,淡化學生回答內容正確與否的評價。關注學生回答行為的評價。要及時給予鼓勵,盡量不批評或少批評學生。要用放大鏡去尋找學生的優點、長處、閃光點。用這一亮點照亮學生前進的道路。讓學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學習。
曾經有教育家說過:“只有教不好的教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彪m然我不是百分之百的贊成他的觀點,但我們不得不因此而深思。我們要站在教育改革的高度,轉變人才觀,正所謂“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要相信學生,人人都能成才。一根木頭遇到巧木匠,就能量材而用,達到物盡其用。學生遇到高水平的老師,就能因材施教,達到人盡其材。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關鍵在于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只要我們破除了“師道尊嚴”的觀念,構建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把愛心獻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過程,才能真真正正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