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偉
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全新要求,是以口頭語言為主要中介手段進行的交際雙方互動的信息交流活動。根據口語交際的這一特點,本文提出了在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實施雙向互動訓練的策略,并結合教學實際,對雙向互動策略的內涵、重要性、存在的問題以及策略方法進行了具體地闡述,旨在通過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雙向互動策略的探究,積極引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有效地雙向互動訓練,從而提高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效。
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互動教學的內涵
口語交際在一般情況下,其語言運用的能力和水平取決于口語交際經驗的積累。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全新要求,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二字,只有交際的雙方處于互動的狀態,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的實踐性較強,必須在交流互動的情景中才能實踐和運用,逐漸形成口語交際的能力。情境創設的恰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首先,與聽說能力不同的是,口語交際需要雙向互動才得以實現。在口語交際中,是交際雙方不斷地進行信息交流和思維的碰撞。其次,口語交際更加貼近生活實際。口語交際的主題卻可以在生活的點滴中任意選取,更具實用意義。第三,口語交際可以鍛煉個體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訓練能夠培養學生待人處事、隨機應變以及表達自我情感方面能力。
二、在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實施互動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當前,口語交際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新課程改革把“口語交際”作為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并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把“聽話說話”改為“口語交際”,特別強調指出:小學階段應“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因此,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符合小學語言學科的性質的,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口語交際教學中互動策略是維系師生感情的紐帶
古人云:“言為心聲”。美好的話語,是人們美好心靈的顯現。在校園生活中,優美的口語交際,是溝通人際感情的橋梁,是維系協調人際關系的紐帶。俗語說:“好言一句三春暖,惡言一句六月寒。”一席話情真意切的美好話語,可以可以讓人體味到你的善良和溫馨,可以使師生間的隔閡誤會冰釋,也可以使同學間的煩惱怨恨頃刻間化為云煙。
(二)口語交際教學中實施互動策略是控制課堂穩定劑
當今社會里,口語交際的頻繁與復雜,遠非古人可比。語言的文明,不僅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個人文化素養的集中表現。小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花朵,使用文明語言,體現謙虛美德,能讓人感到人際間的溫暖與友愛。反之,若說話粗野,出口傷人,便會引起人際間的矛盾和隔閡,甚至會導致對抗和沖突。
三、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雙向互動訓練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口語交際內容遠離學生生活,缺乏真實性和實用性
許多教師對口語交際內容的選擇偏離了學生生活,只注重趣味性,忽視了真實性和實用性。比如有的教師喜歡以動物為支撐點展開口語交際訓練,可是,學生對動物并不熟悉,特別是某些珍稀動物,學生連見也沒見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總是不盡如人意,不是無話可說,就是把口語交際變成普通的看圖說話,喪失了課堂的生機和靈氣。
(二)口語交際只處于單一得師生互動,缺乏學生間的互動
當前的口語交際課有很濃的說話訓練課的色彩。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說話訓練都以個體、單向交流為主,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雙向的交流,如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人說一句,那人說一句等,一問一答式的死板師生互動,由于沒有建立在傾聽的基礎上,學生的語言都沒有內在的聯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言語交互。沒有關注學生間的互動和合作而只是問答式的交際,口語交際就喪失了它的本質屬性。
(三)口語交際的互動只局限于優等生,缺乏參與的全體性
幾個學生撐場面、大多數學生當陪客的現象,在口語交際課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傳統教學長期偏重書面語言培養,忽視口頭語言訓練,有很多學生說話不規范,或根本就不會說話;某些學生由于長期只作傾聽者,習慣了做啞巴,不愿說,或想說而不敢說;教師的調控技巧不夠,讓部分學生牽著走,有些學生一連發言好幾次,影響了其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參與的全體性,口語交際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追求。
四、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的互動策略探究
(一)在豐富的生活中尋求交際的話題
活用教材,挖掘口語交際的潛在源在課標教材中,每單元都設置了專門的口語交際課。富有童趣而且貼近兒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際話題。但這些都是在專門的口語交際課上進行的,每單元只須一至兩課時,這樣必定會使訓練面有限。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資源,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適當滲透口語交際訓練,創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語交際話題:從課文的對話入手。
(二)在交互的過程中學會師生和生生間溝通
口語交際課與其說是語言與語言的交流,還不如說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在交換思想、看法、意見時進行的心與心的對話。對話過程構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交際關系,形成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方式。如三年級口語交際中《綠色小衛士》一課的教學,以選擇保護環境的為支撐點,設計了三個環節:一是自由組建討論小組,恰當選擇理由說服同組同學。二是每組派幾名代表陳述理由,并針對其他組的理由進行有力的辯駁,努力說服其他組的同學。三是打電話說服校長,讓學生在人景互動中提高交際技巧。課后讓孩子們抓住要點,盡力說服其他班的同學們。這樣的生生、師生、群體互動,拓寬了學生的交際對象,使學生學會了與不同對象的溝通,提高了交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