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健
在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提高學生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而在這四個方面能力中,聽力水平的提高尤為重要。因為語言本身是交流的工具與手段,學習英語最根本的目的是能夠以之為載體同人交流。“聽”是交流過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聽力教學的真正目的,過多使用母語
初中學生,尤其是在小學從未學過英語的七年級的學生,由于詞匯量少,平時聽英語的機會少,在聽英語短文和較長的對話時,比較困難。因此,有些教師在進行短文或對話的聽力訓練時,為了讓學生盡快地完成聽力練習題,在教學中使用母語。我曾聽過這樣一節七年級的英語聽力課。在聽短文時,大部分學生在聽完三遍后,仍沒有聽懂短文大意,加上短文故事情節的順序與所設置的聽力練習題順序不同,學生們不能完成聽力練習題。這時,教師采取聽一句短文,按一下暫停鍵,將所聽句子翻譯成漢語,接著再聽一句短文句子,再按下暫停鍵,并翻譯的方法,如此逐句聽,逐句翻譯,直至短文完畢,最后學生們很快就完成了聽力練習題。可這節課學生自己真正聽懂了多少英語短文,是否達到了聽力訓練的真正目的呢?
2.課堂形式單一,學生產生厭倦情緒
在聽力課中,許多教師充分利用45分鐘時間,整堂課都是讓學生在聽——做題——對答案的過程中渡過的。久而久之,活潑好動的初中學生難免產生厭倦情緒。
3.目前英語應試聽力與英語實際應用有差距
目前,我國中、高考英語聽力題型,基本上都設置了聽力選項。為適應中、高考的需要,各種類型的聽力訓練材料,也都設有聽力選項。因此在聽錄音前,學生可根據聽力選項中的內容預測聽力內容。這種聽力訓練顯然與英語應用聽力有差距。試想在實際交流中,哪有選項讓你揣摩所聽內容呢?
二、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的措施
十幾歲的孩子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們對一切新鮮事物有著很大的熱情。初中時期的孩子活潑好動,聽覺敏銳。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那么克服聽力難題一定會事半功倍。
1.克服發音障礙
首先要學生徹底掌握英語中48個音標的發音。這些音標就像漢語中的拼音一樣,各個因素拼讀在一起組成了單詞的發音。正確掌握音標發音,學生會嘗試自己拼讀單詞。在此基礎上解釋發音過程中的連讀、縮讀,句子重音及語調。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英語基本發音規則。
2.攻克單詞關
英語是個聽說讀寫四項技能構成的統一整體,相互之間存在著巨大影響。詞匯是構成一種語言的基本要素,英語學習的好壞很大程度上依賴著詞匯量的大小。聽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單詞的制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收集積累常用詞匯及簡單句子。長此堅持,學生在聽到某些詞匯是會立即反應出是什么意思。
3.增加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英語一定會受到英語國家文化的影響。中西方文化差異是英語文化中的重難點之一。學生在最初接受英語經常會把英語同漢語相對比記憶。例如在打電話的場景,中國學生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用“Who are you? I am…”而不是地道英語表達中的“Whos that?” “This is …”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對文化知識的輸入。在習慣表達法方面,可以讓學生們將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對比,以便學生更好地記憶。
4.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
預測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運用和學習的基本技能,是理解口頭語言的主要程序。教師要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可以根據說話人的身份,談話的地點進行預測,可以根據說話人所使用的一些關聯詞,過渡詞及其短語進行預測,可以根據講話人的語速,句子重音的不同,音調的高低變化,意群的停頓等來幫助學生于聽力內容,于談話人的內心感受及其態度進行預測,可以讓學生邊聽邊猜。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預測能力,培養學生對語言理解的能力,從而真正地提高聽的素質。
5.培養學生的跟讀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多讓學生跟著錄音讀單詞、讀句子、讀文章。畢竟我們教師帶讀會存在一定的地方口音,而且語音語調不是十分標準、地道。而我們的配套錄音都是地道的美語,學生跟錄音讀,能培養好的語音語調。這樣在做聽力題目的時候,就不會對錄音材料感到陌生。長此堅持下去,給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既培養了他們的聽說興趣,也提高了他們的聽說水平。
三、發揮教師在聽力教學中的作用,運用多種方法靈活進行課堂教學
在聽力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更多形式的訓練。我讓學生提前選定一些喜歡的英文歌曲,然后把歌詞掏空,制作成聽力訓練題目一樣,讓學生在聽歌的同時,把歌詞補充完整。這樣就起到了寓學于樂的目的。有時,我也會選取小段有趣的英文卡通電影片段(無字幕的),讓學生在看的同時,也“聽”出當中的意思。形式多樣的聽力課,會讓學生更愛聽力。
另外,可以將直觀教學法滲透到聽力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將直觀教學法,聽力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獲得較為直接的文化知識。例如,在介紹西方節日時,我們可以采用圖片或英文小短片的形式,讓學生邊聽邊看邊記憶。除此之外,唱英文歌,看英文片,背誦英文詩歌等也可以將英語文化滲透給學生。文化背景知識提高了,學生在聽到相關內容是便會自動進行對比、聯想、猜測,這樣聽力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
四、結論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學生聽力水平也不時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這需要老師跟學生共同的長期的努力。但只要持之以恒,聽力難關總會攻克。以上幾點是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正確與否,望與同行共同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