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宏旭
一、引言
在蒙臺梭利提出的幼兒發展敏感期理論中,認為1~3歲是幼兒的“秩序敏感期”,表現在數學上尤其對事物之間的配對、分類、排序表現出特殊的興趣,而4歲左右會對數字、幾何形體及測量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愿望。如果教育者能發現并利用敏感期,根據不同敏感期的興趣需求開展科學而系統的教育,對幼兒數學能力的培養就會事半功倍,使幼兒受益終身。
(一)選題的意義
目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相關研究主要從具體的角度出發開展研究,本研究力求較為系統全面地剖析幼兒園數學教育實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有效地組織開展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
(二)概念和重要性
《綱要》定義幼兒園教育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
本研究將幼兒園數學教學定義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的活動。幼兒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專門的數學教育活動,指導幼兒主動建構數學思維的活動,使幼兒習得初步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培養幼兒的數學能力,能促進幼兒的思維能力,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解決生活中簡單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幼兒數學教育的重要性
《綱要》中“幼兒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但是如何把先進理念轉化為教育實踐,是幼兒園實施數學教育中最大的瓶頸。幼兒園在實施數學教育的過程中迫切需要將理念落地,而《指南》就發揮著這樣的作用。由于《指南》中的數學教育具有非常具體的可操作性,特別有助于幫助施教者觀察、了解幼兒各年齡階段在數學認知方面的發展水平,因此,《指南》中的數學教育將有利于幫助教師在實施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準確定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在《指南》的數學教育中找尋科學的教育策略,從而提高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質量。
《指南》中的數學教育能夠引導教師通過與目標相應的“各年齡階段典型表現”去了解幼兒數學學習與發展水平,行為特點、年齡特征,還能夠通過“教育建議”的引導,幫助教師進一步掌握有效實施數學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指南》中的數學教育將有助于提高教師科學實施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教學能力。
三、我園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內容選擇泛化
在對本幼兒園數學教育內容的選擇依據調查中,有57.1%的教師選擇依據是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水平,其次考慮的是幼兒是否有興趣,對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體系和難易程度也有考慮,但是所占比例極低。這就反映了教師在選擇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時依據較為單一,在關注幼兒的同時,忽略了數學的學科特點和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幼兒園數學教育組織方式欠缺
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本園教師使用最多的是游戲法(高達 92.6%)、操作法(78.0%)和講解演示法(72.9%),其他方法在選擇比例相對較低,情境設疑法、設問應答法、歸納演義法、啟發探索法等選擇的比例僅在 30.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這說明教師在教學方法選擇上存在偏好、較為單一。在選擇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應從幼兒學習數學的思維特點及本身年齡的特點出發,避免單一重復的方法,而應將多種方法融會貫通,靈活使用,使教學方法成為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更有效的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更好的實施幼兒園數學教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我園數學教育改善的對策
(一)關注數學教學內容的系統性
數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數學知識內在之間具有非常強的系統性和聯系性,數學中的各種知識往往互為基礎,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有人曾對幼兒在計數發展的過程上做過實驗,結果發現: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只有30%幼兒學會計數,而這種計數技能的掌握也沒有達到理解水平上的掌握。這說明只有當幼兒形成了對集合及其元素的確切感知時才能對數概念有深刻的理解。而在實施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只有按照數學知識的系統性、聯系性進行編排才能真正實現幼兒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才能促進邏輯思維的發展。
(二)建立游戲化數學教育組織方式
幼兒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要在游戲中建構數學教育,那么設計的游戲情節必須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只有呈現生活中的感受并能喚起的相應體驗,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組織方式游戲化,強調尊重游戲本身的特點。游戲化的組織方式,應該是在幼兒已有經驗和初步心理準備的基礎上,為幼兒創設游戲的環境和條件,使幼兒獲得相應的練習,從而鞏固和提升數學經驗的過程。所以為幼兒安排的應該是具有開放性和選擇性的游戲活動,也就是教育目標要隱含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是游戲過程的主導,教師扮演間接控制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寓數學教育于游戲中,要尊重游戲自發性、想象性、自主性的本質;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要適時啟發幼兒,不要因擔心理解不了內容、完成不了任務而過多地限制幼兒,剝奪幼兒自由探索的權利,從而導致幼兒喪失對數學探究的興趣、改變游戲的本質。
組織方式游戲化,強調幼兒主體性和教師主導性有機結合。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幼兒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指導。在游戲化的活動中,要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環境,多給幼兒創造機會,使幼兒能主動參與活動,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思路,在參與的過程中感知學習數學,強調幼兒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構建的動態過程。同時,教師要在活動過程中觀察幼兒、恰當的介入與指導,應對幼兒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給與“點石成金”式的啟發、講解、演示,幫助他們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辦法,引導其深入探索。幼兒主體和教師主導要有機結合,教師與幼兒之間建立平等自由的關系,發揮方面的潛力效能。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指導于人類社會生活的概念、原理、規律都是由數學推導出來。數學就像生活中的鹽,離開了它人類無法生存,離開了數學,生活將寸步難行。因此幼兒園要重視數學教育,為幼兒提供思維基礎,促進幼兒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