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梅珍
教學大綱要求:數學教學中要達到“四個過程一致”(課程內容的展開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過程與課程目標的達成過程一致),使其更親近于數學探究學習,從而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動機、數學素養和創新意識。這一目標只有當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分析、理解和甄別能力之后才能實現。而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是提高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以下我來重點談談小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養成的必要性。
一、小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養成的價值
1.數學閱讀的地位
新課標提倡:要重視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每個學生都應該得到應有的數學發展,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熟知學生的數學閱讀現狀,有計劃、有策略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數學文本的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技能,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個人核心素養的目標。
2.數學閱讀的價值
(1)數學閱讀利于培養學生善思考、敢質疑的習慣意識
敢疑、善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標志,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質疑可以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學生通過數學閱讀可發現問題,提出疑問,激發其內在的學習的內部動機,喚起他們內心的求知欲望。主動思考的學生對數學學習已經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更能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
(2)數學閱讀利于培養學生勤動手、樂實踐的操作能力
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基本的又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現代教學主張:學生學數學,要在做中學,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陶行知先生一直提倡“手腦并用”也是這個道理。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最終學會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并得到知識內化,提升能力。
(3)數學閱讀利于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提高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
數學閱讀可以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提高數學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進而建立起良好的數學語言系統,提高其數學交流能力。在現實生活中,也能提高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數學閱讀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提升個性化學習的能力
現代教學論提倡自主的學習方式,更加注重學習的過程和能力的培養。數學閱讀,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透徹理解題目的意思,找到解決辦法,助于養成認真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品質,更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下面具體談談小學生數學閱讀習慣的養成策略。
二、小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的養成策略
最近很多家長或學生自己反映,在考試或作業過程中,學生非常容易因為馬虎丟了很多不該丟的分。其實這都是因為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所造成的。以下幾點是我在教育教學中得到的一些體會。
1.教師重視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義務教科書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必須注意“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 教師指導學生對課本中的定義、公式、定理等的學習要經常使用“為什么”,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可合理運用教材或者數學故事、數學家名人傳記等素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了解了數學史,感受到數學的文化價值,自然會慢慢地對數學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2.教師要精細化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
(1)教師范讀教材文本,帶領學生找關鍵詞,重詞義解析
教師應該從低年級開始要求學生手中握筆,隨時對文本中重要的條件、詞語、定義、數據、圖形等進行圈、點、畫、注。如: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公倍數和公因數”這節課中,6、12、18、24……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他們是2和3的公倍數。要指導學生圈出“既”“又”二字,這二字說明了什么?教師重詞義解析,學生才能理解得透徹。
(2)教師要求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學會轉換為數學語言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精確性要求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時,要對每句、每個名詞術語、每個圖表都應認真細致地閱讀并分析,領會它們的內容、含義,對新出現的數學概念、定義、定理一般不能馬上過關,都要反復仔細閱讀,真正動腦思考,內部理解轉化。
(3)教師要教會學生自查,提高數學閱讀的有效性
自查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小學生能形成自查習慣的真的為數不多,所以教師們要引起重視并在日常教學中落實培養孩子閱讀自查。要教給學生自查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怎樣自查,如何自查才有效。嘗到甜頭,學生才會去做。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4)師生復習閱讀交流,溫故知新,查漏補缺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所學的知識應及時鞏固練習,才能真正地掌握和運用。閱讀后應及時交流、小結,并在這一過程中拓展延伸,實踐應用,獲得新的收獲。教科書中均設計了“回顧與交流”的板塊,有“獨立思考”和“相互啟發”兩個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孩子進行閱讀,學會總結,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
3.教師要跟進家庭作業,讓家長成為數學閱讀的幫扶者
課后適當布置數學閱讀的作業,加強數學閱讀的頻率。這時要求家校緊密聯系,不能讓“5+2=0”在數學閱讀上發生。讓家長在家庭作業上注重對孩子數學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可適當給予方法指導。數學閱讀作業要及時反饋。一方面防止學生忽視閱讀作業,另一方面,更需要時刻注意保證學生閱讀理解的正確性,如出現偏差要及時糾正。教師或家長可采用提問、限時練習、互相討論等形式及時檢測。
總之,數學閱讀能力是數學思維的基礎和前提。數學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往往能夠很好地理解和分析數學語言,對其進行合理的整合,數學交流能力也相對較強。數學閱讀習慣良好的人,也能夠提升數學的創造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提升他們的數學閱讀能力,使他們在數學閱讀學習中能夠主動感悟、成長,這樣才能促進數學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才能培養具有高品質的個人核心素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