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惠嫦
我們都知道學好語文離不開聽、說、讀、寫四個環節,讀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而閱讀理解是語文測試中一種重要的題型,在中考中占有較大分值,且難度較大。這種題型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閱讀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努力探究適合學生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
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應增加學生閱讀量,擴大知識面,且在平時多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鞏固。下面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分析原因,對癥下藥
要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我們首先應分析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
1.教師教學方面的原因
對學生審題習慣培養不夠重視。有些教師還沒能完全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總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不能以學生為主,忽略了學生自主閱讀、自主理解、自主思考的過程;包辦代替使學生形成思維惰性。許多課后練習題除有鞏固知識、反饋信息的功能外,也有審題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種能力培養的功能。教師包辦代替,讓學生等待教師的分析和講解,機械地記住教師分析的結果背誦答案。學生失去了思考的積極性和習慣。到了測試暴露問題時,教師自認為自己教得好,講得明白,而學生沒學會,就覺得學生能力不行。
2.學生自身的原因
(1)知識儲備少
由于題目是對學生知識能力的一種檢測,綜合性比較強,需要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綜合靈活運用,而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往往儲備的知識量過少,不能掌握一些專業的名詞術語,導致自己在讀題時似是而非,弄不清題意。
(2)消極的心理因素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心理障礙。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從學生心理傾向中分析出產生審題障礙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之門。下面結合教學實例,分析一下學生審題中產生障礙的主要表現。
一是思維定勢。思維定勢可稱為思維慣性,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傾向。學生審題時沿著自己所慣用的格式化的思維路徑,進行思考與處理。思維定勢對于新的相對復雜的問題,則往往表現為處理盲目,思考缺乏廣度與深度。做題時學生往往沒把題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 “ 老印象 ” 辦事,導致無謂的失誤。
二是懶惰心理。懶惰是一種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缺少責任心的心理表現。一些學生在過于依賴教師,自己只做機械的記錄。當遇到需要思考的題目,便主動放棄。表現在審題上,便是遇到題目比較長,比較難讀通,難理解的,就不去思考,甚至不去認真讀,從就主觀地認為這題很難,自己不會做就放棄解答。
三是不良的審題習慣。學生性情浮躁,表現在做題上是急于求成。在讀題的時候,缺乏耐心、細心,就急于動筆。或者讀題時不全面分析,斷章取義,胡亂猜測。
二、方法指導,培養能力
1.基于自身的認知是前提
學生的認知基礎不相同,這與他們年齡、生活背景和知識積累有關。九年級學生認知能力相對較強,有著較豐富的經驗,能自己有序審題分析。而七年級學生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比較弱,如果教師高估他們,學生會出現錯誤,而效果很差。在練習中,要以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讀題、審題、分析題意。耐心講解,直到學生理解為止。
2.仔細閱讀是審題的基礎
讀題是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第一步。通過讀題,可以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作準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作出明確規定。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在讀題時不要漏掉不添加任何一個字,做到準確地捕捉解題信息。一是認真仔細讀準確。很多學生經常用眼睛掃一遍,就急于動筆了。因此,不僅要讓學生關注問題的具體答案,更要讓學生學會認真讀題,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理解命題的真正意圖。二是咬文嚼字讀懂題。學生要善于抓住閱讀題、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中的關鍵字、詞或句,準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學生一旦能在讀題時找到重點詞和關鍵句,仔細品味、認真思考,會達到融會貫通的意境。學生審題中養成認真推敲、咬文嚼字的習慣,才能真正理解題意。三是強化訓練,及時鼓勵。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審題訓練及鼓勵,培養他們審題習慣和提高審題能力。在教學中,對于圈對關鍵詞并解答正確學生,要及時鼓勵,讓學生意識到做題的第一步是認真讀題,讀懂題意。
3.準確把握題意是審題的關鍵
讀懂了題意,并不等于準確把握了題意,審題的關鍵是準確地把握題意,這就需要學生對題意能正確領會,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
第一,弄懂題的表面意思。弄懂題目表面意思,捕捉有用信息,是把握題意基本前提。
第二,弄懂題的引申含義。對題目的表面信息要進行挖掘加工,由表入里,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挖掘出題目的引申含義,這樣學生才不會停留于題目的表面,使答案全面與準確。
第三,弄清題的深刻含義。最后,還要教學生結合文章的體裁,把握句段之間的邏輯關系,了解語篇的結構,體會文章的基調,探究題目的深層含義,使答案更貼近文章的本意。
4.傾聽和參與作業講評是根本
作業講評是學生獲得信息反饋重要途徑。通過作業講評,分析解題中造成錯誤原因,有益于提高學生審題能力。教師可利用講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把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調動起來。
良好的審題習慣是解題的開端,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把一些審題中出現不好的審題習慣扼制。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審題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任務,無捷徑可走。在學生反復練習、教師指導中逐步養成。教師在今后教學中要經常提醒學生仔細讀題,認真審題,指導他們審題的技巧及方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高解題的正確率。我想,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閱歷的豐富、知識的增長,學生的語文閱讀解題能力肯定會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