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旺
閱讀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徜徉其中應倍感美好,與作者的情感產生深深地共鳴并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是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表現。新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指出了閱讀中學生的內心會對作品產生一種共鳴,可以使學生在獲得一定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心靈世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讓學生去感受文本中蘊藏著的精神力量,讓語文教學中充滿著閱讀的光輝,引導學生走向閱讀的田野中,感受那片廣闊的世界。閱讀與語文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為閱讀教學承載著語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語文教育的核心要素。讓語文走向真實,讓學生充分的閱讀,使其在讀思結合中獲得一種精神力量的升華,獲得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
一、低年級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全球的教育形式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在這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教育也要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和思維能力,來積極的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做出自己的努力。低年級閱讀作為學生以后學習和生活的基本保障,是閱讀的初始和關鍵階段,理應得到我們教育者的重視。教師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的指引下,立足于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實際,力求讓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得到實現。
本文試圖通過對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從原因入手來研究具體的實施策略,提高小學教育教學的質量,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優秀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
二、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低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現狀缺乏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1.教師教學目標不明確
許多的語文教師都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總是在教學目標的選擇上含糊不清,主要體現在不能準確的了解學生實際,對學生的具體要求不夠明確,目標的設定也缺乏系統系。語文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設定只是讓學生學會生字,只有少數的老師關注學生的閱讀感受,這個結果顯示閱讀并未真正的去關注學生的心靈體悟,而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而采用的一個工具。
2.沒能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
目前閱讀教學的方式還是學生學習老師教的傳統局面,因為教師認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并不具備自我思考的能力,他們需要教師去進行積極的引導,甚至可以直接讓學生記憶性的學習,這樣達到一定的積累程度,閱讀能力才能獲得提升,這樣的理念直接的導致了課堂氣氛的低迷,學生沒有閱讀的積極性。
(二)低年級學生家長對語文閱讀不能合理地指導
現在的小學生大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家長為了給孩子最好的學習環境給孩子們報了很多的特長培訓班,意圖提升自己孩子的綜合實踐能力,而眾多的培訓班中我們卻很少看到閱讀指導這樣的課程,甚至有的家長認為閱讀對于語文學習沒有什么用處,認為低年級只要認識字、積累詞語就可以了,只要字詞會了,那么閱讀自然就跟著精通了。這樣的觀念忽視了啟蒙閱讀的巨大的影響力。
三、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的對策
(一)教師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提高閱讀能力
1.以新穎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新穎的閱讀內容的選擇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會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那種閱讀的愉悅心情,這點很重要,新穎的教學內容是學生愛上閱讀的前提,教師要立足于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去挖掘更多的適合學生的閱讀、學生樂于閱讀的文本,不能局限于課本來開展教育活動,學會讓學生去探究,去品味,感受作品中的蘊藏的情感,避免將那種肢解文本的方式傳達給學生。
2.以創新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成功的道路上離不開迷人的景色的誘惑,離開了興趣的閱讀就會黯然失色,閱讀本身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應該是自主性的欣賞的源泉,而如果按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一味的講解,學生就無從感受文本本身帶來的那種愉悅感,激發起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甘心沉醉在閱讀內容當中去將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角色扮演、看圖說話等方式都可以作為不錯的選擇。
(二)教師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指導方法
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離不開有效的閱讀技巧的培養,首先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朗讀方法。在教師的泛讀和領讀中然讓學生學會怎么去朗讀, 其次就是鼓勵學生多背誦一些文學經典,比如古詩,散文等,“背誦訓練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記憶力”。最后教師要特別注意閱讀要與學生的說話訓練結合在一起,讀寫結合中去培養學生的個性閱讀,鼓勵學生去閱讀一些課外的拼音書籍,借此來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心靈豐盈的途徑,徜徉在閱讀的世界中我們會感受到那份精神的洗禮,也可以使學生體悟到人世間的各種寶貴的情感體驗。在重視國學的今天,閱讀成為了我們中華兒女的共識,我們要在閱讀中去凈化自己的心靈,就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而言,它可以使學生養成終身閱讀習慣。在低年級小學生中培養閱讀能力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可以使學生一生中充滿自信。當前的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亟待改進。本文通過對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積極的找尋具體的實施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教學的質量,力爭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優秀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