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玲
一、小學生陷入寫作困境的原因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版塊,它不僅是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更是學生創造性語言運用的重要方式。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老大難題,作文課時,每當老師走進教室,往往會看到學生一張張無奈的臉,唉聲嘆氣:“真煩,又寫作文啦。”老師也明白:學生不喜歡寫作文。寫出來的文章不是文中無我,沒有個性,語言缺乏,就是不著邊際,空話連篇。這是為什么?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學生個人方面的原因
小學生不會寫作文,除了跟學生語文基礎差、悟性差等自身因素有關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生活中沒有積累,占有的寫作材料少,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寫作材料庫,沒有豐厚的內存,所以“書到用時方恨少”。小學生本身的社會閱歷較少,再加上美好的童年生活由各種輔導興趣班或者繁重的學習壓力所代替。很多學校又為保護學生的安全而實行封閉式管理,和外界的接觸相對減少,學生的生活枯燥乏味,對很多事情缺乏親身體驗,寫起作文來困難重重,只能是胡編亂造,根本毫無真情可言。
(二)小學語文教師方面的原因
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生寫作的影響非常巨大,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為了班級的成績。小學語文作文作為語文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而然的淪為提高語文成績的工具。部分語文老師為了單方面追求作文高分數,甚至給學生規定了作文的大體格式,更有的是讓學生背下水文,致使全班作文純粹流于形式,千篇一律。同時,不少語文教師的習作意識不強,對作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閱讀輕寫作,作文指導不到位,批改作文也成為應付。這些都會使小學生陷入寫作的困境。
二、讓小學生走出寫作困境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作文是語文學習中最復雜的腦力勞動,如果小學生沒有寫作愿望,那么習作的教學目的就很難達到。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根據這一特點,只有撥動學生樂于寫作的心弦,讓學生產生寫作興趣和欲望,在寫作過程中體驗寫作的成功和快樂,繼而產生再寫作的動力,發揮聰明才智,進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寫作水平。
(二)注重日常積累,豐富大腦倉庫
1.詞語的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美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寫好一篇文章最基本的是要掌握大量的詞語。學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詞語的基礎上,才能寫出自己要說的話來。教師要加強詞語教學,幫助學生不斷積累,學會將書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文章。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認真進行字詞句的教學,指導學生準確地理解和運用。積累詞語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選用。
2.素材的積累
觀察是寫作的基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素材的積累需要訓練學生平時認真觀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學生。學生學會了觀察,在觀察中積累素材,寫作文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通過寫日記,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日記的寫作格式、選擇日記的內容等,指導學生寫簡短的日記,幫助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這樣學生就能經常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事物,認真地分析、判斷自己的所見所聞,然后將自己的所觀、所感、所想寫成日記。從而不斷地積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了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贊美生活,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四)注重批改,注意進行激勵性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無濟于事。”小學生對獲得成功并能帶來愉快的事情感興趣,因此我們的作文要盡可能利用一切機會激勵學生,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即使是一個符號或許是一個字,也要給予肯定,讓他們體驗到更多的成功喜悅。評改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抓好講評,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同桌互讀互評、小組集評、范文宣讀、優秀作文展、學習園地好詞好句好段選登等。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評議、欣賞、修改,習作,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注意作文批改的速度。小學生寫完作文后,有一種期待的心情,他們希望馬上能見到教師的反饋,想知道老師是如何評價自己的,自己哪些地方寫得好受到老師的肯定,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等。所以,教師盡快批改也是對學生寫作興趣的一種激勵,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趁熱打鐵修改作文。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只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沐浴下,引導學生立足于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創設情境,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寬容每個個體的個性,一定會讓學生走出寫作的困境。讓我們激活作文課堂,把生活引入課堂,把作文引向生活。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就將如我們的生活般豐富多彩,鮮艷多姿,學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編造,而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是他們心泉的自然流淌,讓每個孩子都樂于作文,樂于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