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問紅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在不斷的改革與發展中逐漸進步著的。人是社會的人,更是集體的人。單純的個人,力量是有限的,如何讓有限的力量變得強大而有力呢?那就要學會合作。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讓他們在合作中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識和經驗存在差異的人的場合,才會有教學的出現”(季亞琴科語)。合作學習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是基本形式。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去研究、嘗試和實踐,也總是在各種教學研討活動中把合作學習作為課堂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以此來為課堂增加亮點。那么,小組合作學習,就要有學習的目標和要求,讓學生能有目的的進行討論與交流,要講求課堂的實效性和高效性,不要讓小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也積極地運用了這樣的方法,并且也走過彎路。曾經,當我布置好本堂課的教學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時,學生可謂是熱鬧非凡:有的“你爭我奪”誰也不聽誰的,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甚至天南海北,東拉西扯,高談闊論,說了許多偏離了教學內容之外的話;有的學生在討論時不能以理服人甚至與同學發生爭執;學習成績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學生頻頻發言,小組長束手無策……表面上看學生們簇擁在一起七嘴八舌、氣氛高漲,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似乎成了課堂的主人。可實際上呢?課堂上的主要問題并沒有真正得到解決,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是缺乏參與討論的勇氣,他們害怕提出的問題會引起同學的嘲笑,于是選擇沉默,成為了看客……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我們所想看到的。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實到實處,如何調動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積極性呢?我與我的同事們一起又開始了新的探索與實踐。
第一,注重合理的分組,讓小組真正成為一個整體,充滿活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學生直接互動交流的學習形式,需要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參與。小組討論、交流的過程,不僅僅只是學生智慧火花的碰撞過程,更是學生自我表達、思辯的過程。
首先,在班內我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學習小組,通常4~6人為一小組,由組員給自己的小組取名,定好學習口號,組長對組員進行合理分工、編號,讓每個組員都有事可做,人人有奮斗目標并從不同方面體驗成功的感覺。
其次,注意培養小組長的組織能力。小組長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他不僅負責分工的任務,而且還是小組共同合作交流,探究問題的組織者。一般由學習成績較好,樂于助人,有一定的合作創新意識、口頭表達能力強且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來承擔。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教給小組長學會分工,引導他們學會按學生的能力布置好課中學生交流及展示匯報的具體分工。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小組長必須緊緊圍繞問題領導本組成員進行有效的討論,要有秩序還要有創意。要充分考慮每位成員的學習能力,把最容易回答的,最容易交流的問題,先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確保小組成員人人參與、暢所欲言。
再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組合作也不例外。為了保證每位學生都有思考和創新的機會,我要求學生: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在組長的指揮下,各個成員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質疑、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
第二,運用“PK”法調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針對學生在討論或匯報交流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沉默、冷眼旁觀的現象,我認真學習并實踐了“PK”法,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達到人人比進步,組組比上升的學習熱潮。如在語文課上的小組開火車讀生字詞,引起組內的PK與競爭;比比誰讀得最好,朗讀擂臺賽,“各大高手”輪番上陣,激發全班同學的朗讀熱情;異組同號同學的比賽讀,比賽成績計入本組成績;師生挑戰讀,鍛煉學生的自信,讓他們敢于挑戰與接受挑戰……這樣,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圍繞教學主線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合作與競爭是并存的,只有讓學生們樂于參與、樂于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同時,在合作交流與競爭中,我們也不要忘記開展小組評價活動,既讓比賽的同學動起來,又讓 “裁判員”閑不住。要想在評價中做到言之有物,必須認真傾聽,認真思考,而為了讓自己的看法新穎、獨特,又必須事先對問題有全面的了解,而評價的過程實際上又是一次小組PK的過程。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又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更能調動各小組發言的積極性,將課堂還給學生。
第三,要注重總結與獎勵。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及時的運用好表揚與鼓勵。對討論交流快、答案又準確的小組,教師在課堂要及時表揚;對匯報交流過程中表現積極的學生也要及時進行獎勵;對交流中評價到位、補充答案準確的學生,同學們也應給予掌聲鼓勵……教師要作為專業的記分員,記錄學生的表現。
在一節課結束時,根據表現評出優勝組和優秀個人,頒發獎品。獎品可以是小貼畫、糖果,也可以是書籍等。正如合作學習的研究者們所講的那樣:“在教學目標上,注重突出教學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學在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上的均衡達成。
當然,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平時的積累與總結,定期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評比,于是在不斷的學習、較量與快樂的體驗中,既充分調動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熱情。
盡管以上這些方法在實際運用中還會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也會有一些瑕疵,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細心探索,善于發現,就一定能尋求到一條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讓我們的課堂更貼近實際、更貼近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