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小玲
廣東童謠具有濃濃的地方色彩和民族文化氣息,承擔著音樂活動教學,弘揚優秀名族音樂文化的重要任務,然而讓我們感到遺憾的是現在生活在廣東地區的孩子卻大多數不會唱廣東童謠,造成這種原因很多,如家庭、幼兒園、學校只提倡講普通話,有些父母、老師自身也不會說粵語,也不愿意去教廣東童謠,有的甚至覺得廣東童謠過時了。那怎樣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廣東童謠教學,才能更好地弘揚優秀名族音樂文化的重要任務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談幾點看法。
我認為只有找對廣東童謠有效教學最合適的教學手段,找到合適的教學契入點,適當運用奧爾夫教學法—一種原本性的教學方法,激發孩子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廣東童謠的巨大魅力,是改進廣東童謠有效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
一、營造教學情景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主動學習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快樂教學法”,幼兒在活動中的快樂更是一種內心體驗。根據孩子形象思維的特點在童謠教學中滲透“情景教學”,為孩子創設計一個游戲情景,激發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如:廣東童謠《落雨大》可以給孩子創設一個多媒體情景教學,讓幼兒進行情景表演,讓幼兒扮演“啊哥和啊妹”給孩子展現輕松活潑的雨中情調。讓孩子在活動中“動起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引發幼兒主動去學習。
二、為廣東民間童謠匹配“幼兒化節奏”
(一)為廣東童謠匹配的是“幼兒化節奏”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常用的節奏,如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等等,使童謠更加朗朗上口,句句悅耳,形成一種韻侓美。例如:廣東童謠《月光光》:“月光光,照地堂,年三晚,摘檳榔...我選用四二拍子的節奏類型 :
╳ ╳ ∣ ╳ ╳ ∣ ╳ ╳ ∣ ╳ ╳∣
月光 光, 照地 堂, 年三 晚, 摘檳 榔...
╳ ╳ ∣ ╳ ╳ ∣ ╳ ╳ ∣ ╳ ╳‖
如同一首歌匹配不同的節奏,還可以增加幼兒學習的趣味性。如:《何家公雞河家猜》 創編不同的節奏 :
節奏一 ╳ ╳ ╳ ╳ ∣ ╳ ╳ ╳ ╳ ∣
╳ ╳ ╳ ╳ ∣ ╳ ╳ ╳ — ‖
節奏二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同的節奏給幼兒夸張趣味的教學,孩子既感受到童謠說唱的有趣,也體驗到表演的樂趣,調動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二)運用“身體樂器”為民間童謠進行節奏
如兒歌“三輪車”,我們可以用拍手和拍腿的方式來進行。這不是純機械性地打拍子,而是通過語句,在流暢、自如、有力度的變化,掌握節奏,一點也不枯燥,不呆板。小朋友在念兒歌的同時,也學會了相關的節奏型。如:
三輪 車 跑得 快, 上面 坐著 老太 太,
拍手 拍腿 拍手 拍腿 拍手 拍腿 拍手 拍腿
(三)輪流接說來練習節奏
在以節奏型為基礎的說兒歌的過程當中,如果我們將幼兒分成兩組或三組進行輪流說,這不僅能加強幼兒的節奏記憶能力,同時為今后學習輪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認識。
此外還可以增加誦讀速度和力度,提高誦讀的難度,提高孩子孩子積極性。也可以結合一定的動作和舞蹈加強節奏,去培養孩子的敏感性。
三、運用樂器敲打節奏,為童謠增添色彩
我們在進行廣東童謠學習時可以根據兒歌中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意境,為童謠配上匹配的奧爾夫樂器伴奏。
第一,讓幼兒熟悉奧爾夫樂器。我們首先讓孩子了解各種樂器的聲音,是清脆、是渾厚、是長音、是短音,怎樣敲才更好聽,然后讓幼兒給童謠尋找適合的樂器,孩子對于節奏的掌握是一步一步的牢靠。
第二,讓幼兒掌握一定的基礎童謠和樂器素材。有了一定的基礎會后,他們便可以展開選配樂器操作了,但幼兒由于注意力穩定性較差幼兒無法長時間專注到一件事物上,要適當轉換形式和內容,充分利用孩子的無意注意來促進孩子學習.
第三,創設環境讓孩子為童謠選擇合適樂器。在以往的教學中通常是配樂器的工作都是由老師來完成的,也就是說用什么樂器幼兒就必須乖乖用什么樂器,他們失去選擇性,學習的直線下降。我們需要將主動權歸還孩子,讓孩子為童謠選擇合適的樂器適合額樂器。例如 :在班級創設“童謠區角”內放著各種各樣的樂器,每一樣樂器都是他們會操作的,探索過的,知道聲音的特色,在這樣的經驗基礎下幼兒可以根據自己對童謠的理解選擇樂器進行伴奏。當幼兒無法正確選擇合適的樂器時,多種樂器投放也為他們提供了探索和辨析的條件,他們可以一件件去嘗試,最終選出自己覺得匹配的樂器。
四、為民間童謠匹配“意境化旋侓”
有旋律的童謠能幫助幼兒理解童謠表達的風趣,通過歌唱的方式引起共鳴,幼兒能夠在表現中體驗充分的快樂。如童謠《猜呈沉》(剪刀石頭布)“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燒包;老鼠唔食香口膠,要吃豆沙包…… 活動前,我們組織幼兒玩“猜呈沉”的游戲,玩法是:當幼兒唱到每句最后一個字時,一群孩子立刻伸出石頭、剪刀、布的動作,當幼兒熟悉童謠后我們再以歌曲《跳皮筋》的音樂旋律作為音樂背景,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去感受童謠的游戲性。
五、結語
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博大精深,我根據自己的初步理解在這些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教師要善于走進幼兒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幼兒的朋友,與幼兒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讓美的音樂、童謠去觸動他們的心弦,將幼兒帶進音樂表達的美好境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