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
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途徑,德育滲透是以教學為存在前提,教學中的課堂講授、教學實踐是德育滲透的主渠道。《中小學德育大綱》指“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可見,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樹立“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堅持在教好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專業知識與進行德育滲透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二者是辨證統一的,因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必須有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認真的學習態度。那么我們在其它各個學科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一、德育滲透的途徑
(一)課堂講授中滲透
課堂講授是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學課前,教師必須深入備課,既要弄清教材、深挖教材的知識內容,又要對教材內在的教育因素深入體會,授課時方能力求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開發,思想教育于一體。
(二)課堂訓練,作業和試題中滲透
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要接觸大量的作業、練習、試題,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師在編選作業、練習和命題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其教育功能。尤其是語文課在選取閱讀練習的文章、給作文的材料、試題素材時,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或片斷,使學生在訓練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在教學的日常性活動中滲透
任課教師在課堂管理和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隨機教育,以自己的儀表態度、言談舉止和處事待人,示范導行,發揮表率作用,要求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范,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意志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四)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滲透
如有計劃地開展“爭做文明少年活動”“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等演講比賽,辦手抄報展,書畫展,學科知識競賽等多樣的學科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擴展學生知識視野,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二、德育滲透的方法
(一)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愛好,在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如三年級語文《錫林郭勒大草原》一課,教學時,如果運用語言自先介紹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運用幻燈、錄像、圖畫,直觀地展示大草原的綺麗風光,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滲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語言熏陶法
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載體,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有聲及無聲語言的作用,透過教材內容的外殼,進行情的遷移,情的默化,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現行教材中具有豐富的德育因素,廣闊的德育天地,如語文、品德與社會教材中展示的草原的壯闊、西湖的明艷、泰岱的雄渾、天山的綺麗,山峽的雄壯。數學的正數與負數、科學教材中蘊含正電與負電等對立統一觀點,以及簡練、齊整、和諧、對稱的科學與形式美,所有這些,如果我們運用繪聲繪色、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從而激發學生愛科學、愛生活、愛大自然、建設祖國的豪情壯志。
(三)講授分析法
講授,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滲透的重要手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德育目標的需要,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入情入理的分析,來滲透德育教育。
(四)解疑答難法
小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們愿意動腦思考,腦子里有不少問號,什么都探個究竟。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摸準他們的“疑點、難點、熱點”,用數字,用事實,給他們答疑解難,就能幫他們解開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認識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五)榜樣啟迪法
依據教材內容的特點,選擇革命領袖、英雄模范、科學家、時代偉人的事跡以及家鄉名人、現實生活中好人好事為榜樣,分析他們高尚的具體表現,引導學生向英雄模范學習。
(六)推薦讀物法
根據教育目標的需要,依據教材內容推薦一定的優秀政治思想讀物和國情教育讀本,讓學生閱讀,從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七)參觀教育法
根據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工礦企業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參觀,通過回憶革命歷程、緬懷革命烈士的事跡,使學生從思想認識到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培養他們珍惜,熱愛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八)審美教育法
現行小學教材很注意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不論是音樂、美術、語文展示的自然美,還有數學、科學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們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九)開展活動法
配合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一些必要的活動,如全校性的各種活動和各種周會、班會等,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使學生在熱烈的活動氣氛中受到教育。
三、學科德育滲透時注意事項
結合教材內容,注意德育滲透的自然性;
把握教材特點,增強德育滲透的生動性;
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德育滲透的實效性;
尋求最佳結合點,增強徳育教育的針對性;
精心設計教學,把握課堂中德育滲透的最佳時機;
注意效果,不斷修訂完善計劃,改進教學方法,盡量做到讓學生接受。
總之,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滲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才是目的。而學科中的道德品質教育,又為完成學科知識、智能教育提供了內在的動力和思想合格證。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同他們學識、智能、意志、情感、品質的培養,必須得到同步發展,我們應再下一番苦功夫,探索出學科滲透德育的新路,開創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我們要“把平凡的事情做偉大,把簡單的事情做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