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芯瑩
三月時天,溫暖氣順。早上,陣陣吹來的微風給人帶來愜意。剛剛進入初春時節,鮮花也跟隨著春天的腳步來到了校園。四聯小學操場中高大的芒果樹早已耐不住了,提前搶春,長芽、開花。那連成一片的小花朵,挨挨擠擠的,分不清是哪棵樹的花兒,它們都在輕風中搖頭晃腦說著悄悄話。不甘寂寞的小蜜蜂們在花叢中來回穿梭,偷聽花兒們說話,快樂得左右翻飛,還時不時興奮地給花兒們獻殷勤,給花兒唱著動聽的歌,逗得花兒們直笑。
早早來到學校的老師們,在學生們“老師您早!”“老師您好!”的聲聲問候中進到班級中。隨即,朗朗的讀書聲飄出教室,響徹校園,回蕩在校園上空。這兩年的“善行”教育使我們四聯小學的變化更大了,學生好學上進,老師工作兢兢業業。為使班風、學風、校風的不斷向上,老師們奮發努力,人人爭先。有善心,也更要有善行。要說的好老師可多了,有機會我們一定把他們都寫出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現在我們要說的是二年級(1)班的吳寧貴老師。說起吳老師,不得不令人豎起大拇指來。
她是我們四聯小學的老教師了。說“老”并不是說她年紀大,而是說她的教學經驗豐富,處理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疑難問題“老到”,點子多、方法妙。看似瘦弱的她,工作起來那可是較真的。她現在教的二年級這個班,是她從一年級帶上來的。這個班從紀律、學習到日常禮儀的教育,樣樣都做得井井有條,輕重有序。
于是,我們便處處留意,時時觀察,抓住機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偷師”——偷聽她的課,偷學她的做法。揣摩她的常規教育教學方法,取她之長,補我之短。
一段時間以來,老師們到課堂上課了,我們在辦公室批改業,總能聽到吳老師這個班傳出來的美妙動聽的讀書聲。那聲音節奏感極強、韻律明朗。特別是讀生字、組詞語的自創的韻律讀法,清脆響亮,如訴如歌,聲聲悅耳。有時候,我們感覺只聽到學生的讀書聲,沒聽到吳老師的聲音(要知道,上課時老師聲音高吭,這是職業的習慣),難道吳老師不在?不可能啊,不在的話學生讀書為什么那么有序?那可是低年級學生啊。
好奇心使我們忍不住了,我們放下手中批改的作業本,踱出辦公室,悄悄看看與辦公室同一層樓相隔不遠的吳老師班上學生上課的情景。其實吳老師正在教孩子們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指導孩子們讀課文中的句子。我們悄無聲息走到教室門外,側身站在從教室講臺向外看不到的地方,看吳老師指導孩子們讀生字、組詞語,體會班上孩子們學習時的精神狀態。吳老師說話柔聲細語,聽起來就像和孩子們聊天,怪不得我們聽不見吳老師的聲音。而孩子們在吳老師的指導下,全神貫注地讀書,于是便傳出了我們在辦公室里經常聽到的節奏感很強的讀字讀詞的美妙而動聽的聲音:
“寂、寂,寂寞的寂;寂、寂,寂寞的寂,寂寂寂,寂寂寂,寂寞的寂。”
悅耳好聽。這是我們一直以來聽她這個班學生讀書的感受。吳老師的輕聲細語,帶動出來的卻是全班學生鏗鏘有力,同時具有強烈韻律般的讀書聲。看看孩子們,神情高昂,全身心都沉浸在學習知識的快樂之中;瞧瞧吳老師,面帶微笑,看得出她心里甜滋滋的。
想想多年來吳寧貴老師在教學中的突出成績,看看眼前師生教與學的融洽情景,我們心中涌起敬佩之意,更深深體會到吳老師常掛在嘴上的“愛心與責任心相加等于無窮大” 這句話的含義了。真的,有善心和善行,正能量就能體現出來。
看到吳老師在課堂上能讓孩子們積極、熱情、有趣地學習,我們突發奇想:在課堂,她上了這么有效率的課,批改學生的作業又是怎樣做的呢?
好奇心仍然驅使著我們。于是,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經常裝作踱步去看她批改作業。我們同在一個辦公室,所以很輕易地找到借口看她批改作業。
她批改作業非常認真。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批改學生作業時表示正確的那個勾(√),用較粗形態的筆鋒去勾,但勾得很平滑而且整齊。我們相信,學生看到這樣的勾線一定心情舒暢。
學生的作業做得正確,或失誤做錯,每次作業都有可能出現,那是很平常的事。
我們又仔細觀察吳老師給學生改作業表示做錯了的那個叉(×)。經過對比,“勾” (√)粗而長,“叉”(×)則比較細小。兩者相差比較明顯的。
我們有點納悶。吳老師是這樣解釋的:好學上進是學生的主流,所以“勾” (√)大點,意在錦上添花,多給鼓勵;而寫錯做錯是偶發性的,非主流的,所以“叉”(×)小點,目的是提示學生注意。吳老師說她長期以來就是這么做的,所以學生理解她的做法。吳老師在這么細微的地方都能時時刻刻為孩子們的心理健康著想,可知她未雨綢繆、潤雨細無聲地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良苦用心了。她讓學生知道,學習要的是踏實,要的是真正學到知識,而不是分數。
我們又再一次突發奇想了:吳老師在課堂上的日常教學指導得好,平時作業的批改能有預見性的引導,那么她的學生在學習成績方面又是怎樣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查看了近幾年各學期期末測試卷的評卷記錄,結果令人贊嘆不已。我服了,難怪她所帶的班級,能夠做到班風蒸蒸日上;我們更佩服了,她所教的每屆學生的學習成績總是穩步前進,個個優良。
我們是校園“園丁”,有“善心”才有可能體現出“善行”,只要我們像大樹護花那樣用慈愛之心去培育我們的學生,有“善行”就會有“善績”回報給我們。
看看校園那幾棵長得茂盛的芒果樹,聯想到吳寧貴老師身體力行的“善心”、“善行”。“護花”、“愛花”之舉,使她積聚小德成就了“善德”。她就像我們四聯小學操場中的芒果樹,樹上的花朵就像她班上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孩子們。可以預見,花開之后,迎來的將是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