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霞
課改以來,老師們喜歡用“自由表達”來表述作文教學的新理念,并在教學中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它作為小學生習作的一種形式,很好的促進了學生的習作練習,使學生與教材的感悟理解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一、小學生習作自由表達的概念、意義
自由表達包括與其相似的字眼,在《語文課程標準》的 “教學建議”中提到“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可見,“自由表達”是教學策略的概念,就是學生能夠在較少束縛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能動性表達。鼓勵自由表達,培養良好的寫作心態,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興趣表達甚至能樂于表達,同時,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二、小學生習作自由表達的特點
小學生習作能夠自由表達,就在于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而能自由表達到什么程度,取決于他們的心智水平,心智水平越高,表達也就越自由。但是,小學生習作的自由表達,并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表達,不可能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小學生的心智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自由表達”有很大的局限性,受到心理發展特點、生活經驗和書面表達能力的限制。但是,在教學中還是能很好地把教材與自由表達結合起來,成為語文教師加強習作的一種手段,因為兩位“老師”的共同協作,使得自由表達得到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小學生習作自由表達的指導策略
(一)遵循教學的目標
教學是有序行為。習作教學也應該有序,要遵循教學目標兩個向度,寫作心態的向度和寫作能力的向度。
剛開始的自由習作,在培養寫話的興趣上引導學生“樂于表達”的同時,要把能“寫話”納入教學目標,寫幾句通順連貫的話到圍繞一個意思寫一兩段話。經過一定的鍛煉之后,要培養學生寫一兩段話的能力,逐漸的練習圍繞一個主要意思寫一兩段通順連貫的話,應該是第二學段習作教學的重點。在繼續發展學生的“樂于表達”的寫作情感時,要注重指導學生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能力。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1.抓住源泉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對作家是如此,對剛學習寫作的小學生更是如此。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承受生活,認識生活,豐富情感。我們要引導他們享受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愛的溫馨,享受友誼的溫暖;要引導學生學會承受生活,勇于面對困難,面對挫折;要引導學認識生活,認識生活中的人與事,學會與不同性格人相處,學會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辦法;要引導學生用心體驗生活,體驗幸福感、成功感、挫折感、羞恥感和感恩,豐富自己的情感。
2.多讀書
讀書,是學生進行習作練習的又一個好渠道。要引導學生多讀語文,深入地讀,讀出人物的情感,讀出他們對生活的態度,讀出英藏在深處的閃光的靈魂。要引導學生從書中間接認識生活,豐富情感體驗和積累語言。體會文本中技巧性的表達手段。通過讀書,可以體驗人生的豐富多彩和大千世界的奇妙。
3.抓住語文教材的特點,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在閱讀教學中,要在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句中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和思維的具體化,在感悟理解課文內容與思想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又如,在習作教學中,要在引導學生在取材訓練中培養輻射思維與聚合思維能力;在構思指導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以及訓練思維的條理性,在修改習作的指導中,訓練學生思維的準確性和深刻性。
要充分的利用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條件,促進學生的個性與社會性的和諧發展,在課堂的教學中進行滲透教育,塑造學生的社會行為;可以在抒發對親人、同伴的愛,對大自然對社會的熱愛中促進個性與社會性的和諧發展;可以教師的健康人格和親社會行為給學生以積極影響。
學生隨著智力的發展、個性與社會性的發展,提高對自然對社會對自己的認識,也促進了主動能動性的發展,就有可能在比較高的程度上做到習作自由表達,諸如自由立意、自由選材、自由選擇運用表達方式等。
(三)采取有效的措施
1.激發表達欲望
表達欲望是寫作的動力,召喚起表達欲望,學生就會“樂于表達”以至“欲罷而不能”。如利用”三八“節要學生寫一些對媽媽想說的話,表達媽媽多年對自己的悉心照顧,感悟母愛的偉大。讓他們先讀一篇范文作文《麻雀》,在巨大的情感波動下他們紛紛提筆寫下母愛的點點滴滴。充滿情感的導語,也能喚起學生表達的欲望。
2.表達方法的選擇
作文的指導課,除了激發寫作興趣外,要進行取材指導、開拓學生選材的思路, 如可以用例舉法,例舉寫作材料,激發學生通過聯想從記憶倉庫中提取寫作材料。構思指導,要引導學生想明白要告訴別人什么意思,哪些內容寫具體,那些內容少寫甚至不寫,要按照什么順序寫才能把意思說明白等。起草環節的指導,學生在起草過程中,老師要巡視,發現共性問題,要及時在班上做集體指導。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要有效的指導 ,習作中有不足的,要讓他們明白缺陷在哪里;寫的好的,要讓他們明白好在那里,可以讓他們談談感受,這么好的作文這么好的句段,是怎么想出來的。講評課的指導可側重放到講評課中。對選材、主要意思的表達,寫作的順序等共性問題,以典型案例具體指導修改。對詞句方面的毛病,應要求學生按照批改提示自行修改。隨課文學習表達方法,是課標對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要求。可以一課一得,或模仿課文的立意選材,或模仿課文的句式、細節仿寫,或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總之,即使是沒有題材限制沒有寫作方法明確要求的作文,也要進行規范指導。比如,在選材上,可以引導多角度考慮選材或多例子引路;在表達方法上,可以給更多的例子參考。
假如把習作比作一棵大樹,心理發展、生活與讀書就是大樹的根,自由寫作就是枝葉,樹沒有枝葉不行,沒有樹根更不行,根深才能葉茂,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熱愛生活、熱愛讀書,有效學習表達方法,才有可能在較高的層次上實現習作的自由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