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而把掌握語文知識視為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把語文知識當作提高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我們長期以來對語文教學的錯誤理解。“教是為了不教”這一句充滿辯證思想的名言,是我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葉圣陶先生提出的重大教育理論。其目的就是提醒我們這些傳授者把教學目標從原來的知識傳授轉向學習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法指導是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課堂效率的最佳方法。
一、學習方法指導的本質是什么
小學語文學法指導的實質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體現學生主體意識,獲得知識和技能,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實現自身的發展。它的重要途徑是通過學法的直接揭示或教法的轉化,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的點撥來引導學生掌握學習過程,從而“會學習”。學生的地位由原來的客體變為了主體,教學活動的目的也由原來教師的“教”變為了學生的“學”。學生一旦掌握了“會學習”的方法,就掌握了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就可以不斷地獲取和更新知識。正確的學習方法具有科學性、目的性、程序性、功效性和遷移性。學生在開始學習時,只有朦朧的求知欲,還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能力。這就取決于教師的教了。小學語文教師應從低年級起就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逐步培養兒童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
二、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從“教”的角度來說,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精要地“講”,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在教學中應以教材中一篇篇文章為例文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從教師的教學中學到學習方法。
比如我在教“川流不息”這個詞語時,不是簡單地向學生講解這個新詞,讓學生記下來,而是分別請學生說出“川”、“流”、“息”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再讓學生連起來說說它的意思,然后順勢引導學生:“課文為什么說車輛‘川流不息呢?同學們聯系上下文后很快就得出了答案。爾后我和學生一起歸納出學習生詞的這種分詞合并法和聯系上下文解詞法。方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熟練地運用。教師平時注意在教學中多和學生一起探索學習規律學生不斷地掌握學法、發展學法,這樣就能指導學生積極地運用學法、優化學法,形成學習的能力。
三、變“讓我學”為“我要學”
注重學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要求,也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從“學”的角度來說,變“讓我學”為“我要學”,真正落實“教是為了不教。”
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的操作程序,就能把學習活動提高到理性上來認識,形成科學的、系統的學法序列,能自覺地用理論指導自己的學習實踐,創造性地運用學法、優化學習過程,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增強學習的興趣,自覺自能地學習課本及更多的課本以外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實際,學生的特點,積極地創設情景,在課堂上讓學生們擔任主角,發揮大家的積極性,吸引同學們積極地去學習。比如教《會搖尾巴的狼》時,可先讓學生自己預讀全文,然后從課題入手,以疑引路,提出“狼會搖尾巴嗎?”“它搖起硬尾巴是為了什么?”這些關鍵問題讓大家思考、議論。并順著學生的思路布置了場景,讓一些學生戴上頭飾,用塑料布圍成一個“陷阱”,課堂氣氛馬上起來。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對狼掉進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來,急切向老山羊求救時和語調、表情都能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了,下面的同學們也是爭著評論、比較……學生一直處于濃濃興趣氛圍中,老師只需稍做調控和引導,不需多言,同學們就對課文內容很快理解了,并領會了寓意,從而達到了教學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習,同學們都很愉快。在布置作業時,老師讓同學們設想了一下老山羊走后,狼的下場會是怎樣的?讓大家續寫一段話,同學們對此興趣更濃了,積極思考,互相議論,由“讓我學”為“我要學”體現出了一種力量,那就是教育是一種喚醒。真是“課結束,趣猶存”。
四、變“奉送真理”為“發現真理”
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不應該再只是“奉送真理”,而應是“教人發現真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取決于學生是否學會怎樣學習,在學法指導的具體實踐中,教師應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作為教學的引導方向。
在教學活動中,啟發學生自己去探究問題,讓學生明白自己到底想弄清楚什么,怎么來弄懂,會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如,一位低年級老師在教“膨脹”一詞的前幾天,有意識的布置學生回家做把豆子泡在小瓶子,然后去觀察豆子有什么變化的實驗。到上課教“膨脹”時,教師讓學生將變化的情況說一說。有的說瓶里的豆子變大了,有的說豆子變胖了……教師小結:浸在水里的黃豆“變大”了,“變胖了,這就叫“膨脹”。這樣通過觀察實驗的結果來解詞,比單純查字內的效果要好得多,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深刻得多。每個學生經歷的學習過程不盡相同,在同一學習過程中所運用的學習方法也互有不同。引導學生交流和總結學習過程,不僅能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而且能優化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還可以采用教學分組學習法。
在現代教育中,教師的教法和指導學生的學法要有機結合,是我們每個傳授者仍需不斷探討的問題。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還是葉圣陶先生說得好:“教者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能使學生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