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
留守兒童是一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成長少了父母的陪伴,他們在成長中會遭遇更多的問題,面臨更多的變數,怎樣讓他們正常的、安全、健康的成長,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一名每天面對這一群體的教師,我從以下幾方面來展開解決問題的思路。
在我們鄉鎮實驗小學有許多留守學生,父母為了賺更多的錢外出打工,他們都是由單親家長或孩子祖輩們監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他們家庭生活條件有很大的提升,家長在外打工掙錢也舍得讓孩子花。但最大的問題在于,一是他們對學習的態度不端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攀比現象嚴重,亂買零食、玩具。三是不守紀律,不講禮貌,自我為中心意識強烈。四是缺乏自制力,不能明辨是非。出現在些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監護人沒有盡到監護的職責。多數留守兒童是由祖輩監護,沒有文化,他們很少主動地去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他們只能做到讓孩子吃好,住好。其他的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壓根沒有此類意識,認為孩子的學習品質、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那是老師的事情。這種想法在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中占到了大多數。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兒童家庭的教育觀念存在嚴重的問題,家長不再重視學習,認為讀書畢業后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倒不如早幾年進入社會,打工掙錢,甚至創業。現在即使讓孩子上學,也是為了讓孩子不要太小就走向社會。所以對孩子的學習就不管不問,任其發展。當然,上面的想法都是錯誤的。首先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家庭、社會、學校共同關注的一項系統工程。另外,學習不只是讀書、考試這么簡單,而是通過學習提升孩子各方面的素質素養,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讓他們真正地成為棟梁之才。
對于監護人的思想意識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是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作為一名教師,對于孩子的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從行為習慣的培養入手, 俗話說“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發展起決定性的作用。對留守兒童來說,家長不在身邊,唯一能幫助他們培養好習慣的人就是老師,我們應該認識它的重要性。應該從以下幾個行為習慣養成坐起。
1.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行為習慣
遵守學校的紀律是養成良好習慣的保證。從學生入學第一天就應該專門用一周甚至更多來了解校規校紀,知道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教師還要根據本班的階段特點,制定本班特色的規范養成教育。學校的規范紀律不只是為了維持秩序,還要體現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讓學生知道怎么做,為什么做。遵循的原則是正直、善良、健康的。定期在班里開展開展獻愛心教育活動,定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孩子在學校幫助同學,遵守紀律,愛護集體;放學后遵守交通規則,不在路途中打鬧嬉戲,按時回家。進行遵守紀律的教育,如上課聽講的姿勢,課堂紀律、作業要求、自習要求等、課間操秩序、體育活動秩序等。能在教室里讓學生達到上課認真聽講,按標準完成作業,課間活動井然有序,體育活動維持秩序的紀律要求。這些遵守紀律習慣的養成會讓學校教學秩序做到井然有序,塑造煥然一新的學生面貌,讓學生真正進入到學習狀態,為其他習慣的培養打下基礎。
2.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針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讓孩子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尤為重要。自主學習的習慣陪養需要反復抓、堅持不懈。同時教師也要采取關懷、鼓勵的辦法引導學生。要對自己班的孩子有信心,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對癥下藥。尋找他們與學習的興趣結合點,以興趣引導興趣,以收獲引導收獲,以成功引導成功,讓學生真正實現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3.養成較強的保持自制力的習慣
有些留守兒童由于平時監護人的疏于管理,自由散漫慣了,在學校里即使有紀律約束,也往往難以控制自己,在課堂上、課間做小動作,偷偷講話,甚至追逐打鬧,大生喧嘩等違反紀律的事。作為教師應教育學生作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覺投入學習中。在班級管理中要發揮班干部的帶頭作用同時進行民主管理。努力提高同學們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在參于過程中實現了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這樣的行為習慣將讓學生一生受益。
4.養成懂文明有禮貌的習慣
有一句格言是“以禮養德、以志成學”。養成有禮貌的習慣會慢慢改變人的內心修養,形成一個人自尊、自信、自愛和尊重他人的意識。教師應該對教育學生學習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文明舉止,如何與人打招呼,如何耐心傾聽,如何問答,同時注意禮儀形象,衣著整潔得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通過一些實際例子的講解,讓文明禮貌教育體現在小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個人修養的實際生活中去。
5.養成良好的衛生勞動習慣
良好的衛生勞動習慣是孩子獨立自理能力的表現,也是勞動實踐的一部分。教師要教育學生愛惜勞動成果,不亂垃圾,不亂寫亂畫,認真做好值日工作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自己整理書包、整理學習用品;整理房間、自己鋪床疊被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還應幫助父母干些家務活,如:掃地、倒垃圾、燒飯、燒茶、洗衣服等。養成良好的獨立生活習慣,做到按時睡眠、起床,不挑食、不偏食等。
總之,在教師的關懷和引導下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切成長和成才的基礎,也是教育的本質。習慣決定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盡管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有所缺失,但相信在良好的習慣的良性循環中定會茁壯成長,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