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一、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語文素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也是圍繞語文素養培養問題而展開闡述的,足見培養語文素養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具體而言,語文素養包括這些素養: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語文能力;對祖國語言的深厚感情和正確態度;較高的文學審美趣味和能力;較寬的文化視野。
新課標的另一個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就是它的實踐探索。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整合”手段,必須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同時信息技術作為“整合”后的課程的有機構成要素,則必須符合語文課程特點。對于語文這門學科而言,整合的重點應該放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上。
二、傳統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1.趕著教,四會變兩會,錯別字越來越多
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量大的問題,很多教師沒有從漢字的原有內涵及認識規律下手,一味追趕教學進度,甚至把一些“四會字”當作“兩會字”來教學,結果是造成錯別字越來越多。比如,“暖”“游”“溪”“微”等字。還有很多孩子因為沒有理解漢字的意思,在寫話時經常是張冠李戴,讓人忍俊不禁。
2.學生自主識字方法的單一性
由于學生年齡的特點,習慣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固有模式去識記生字,這樣的識字方法只能記住字形,而不能更好的理解漢字的本意,從而在是運用文字的時候,總是同音字亂用。
三、現代信息環境下的識字教學
在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中,將信息技術課程與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識字教學相整合,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優勢,創設更多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習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而且還加快小學生的識字的能力。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識字教學實踐,我在把握《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識字教學的新理念,在達到跨越式發展目標的前提下,對傳統識字教學的繼承和創新下,初步探索出在信息環境下識字教學的模式,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一課為例作進一步的闡述。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要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尋找和自由選擇識記生字的方法,讓學生變被動學為主動學習,然后同桌交流識字方法。在全班同學進行匯報的時候,多數同學都說是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來識記生字的。在前面我也提到這幾乎是低年級學生普遍掌握并使用的識字方法,這些方法雖然能讓孩子記住字形,但是并不能讓他們掌握漢字本身的含義,也不能幫助孩子們正確使用漢字。針對學生的這一現象,我在課上對他們的方法予以肯定的同時,還滲透給孩子們用區別形近字、同音字的方法進行識字。在學“虹”這個字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虹”和“紅”的區別后,對他們說其實這個“虹”還是個形聲字呢,有個孩子馬上提出質疑“老師,你不是說過形聲字是形旁表意思,聲旁表讀音嗎?可是‘虹和昆蟲還有其它動物也沒有關系啊?”這個孩子的問題提的太好了,因為質疑,接下來我所講授的內容他們會聽得更用心,從而達到課堂最好的效果。我用課件出示了甲骨文的“虹”,邊讓學生觀察,邊向他們介紹:甲骨文的“虹”似彩虹狀,古人認為虹是龍蛇類的活物,所以在它的兩端各加了一個蛇頭,直到石骨文以后才把它寫成了左形“蟲”右聲“工”的形聲字。通過這種教學設計,孩子們真正理解了“虹”這個字為什么是蟲字旁。接著利用孩子們此時強烈的求知欲,告訴他們只要通過網絡在“字源網”中輸入漢字,就可以知道古人的造字原理了,這樣可以幫助你們更好地理解漢字的意思,并且能夠正確使用這些漢字。
在理解課文詞語的教學部分我也做了很多嘗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例如,在學習“垂下來”這個詞語的時候,因為“垂”這個字比較抽象,只用語言去說孩子們并不能明白,于是我用PPT做了一個小蜘蛛向下垂的動作,讓學生體會“垂下來”是速度很快。我又問他們“可以把課文中的‘垂下來換成‘掉下來嗎”?有的孩子認為能換,有的孩子認為不能換。我用課件出示一組圖片(小兔子的耳朵、蘋果從樹上落下來、樹葉從樹上落下來、向是葵的腦袋下垂)讓孩子們選擇應該用哪個詞更準確?創設一些生活中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兩個詞語的區別,他們通過觀察使用發現“垂下來”是表示一頭還連著,而“掉下來”則表示完全分開了。這時再回到剛才的問題“能把‘垂下來換成‘掉下來嗎?”學生都說不可以,因為小蜘蛛還有蜘蛛絲連著。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讓學生明白了兩個詞語的區別,更能讓學生體會了課文用詞的準確性,達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四、反思與總結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早就開始被關注,在研究領域也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們要注重的是用什么理念去利用信息技術,然后要去琢磨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地整合到教學中,達到發展每個學生的教育目標。利用信息技術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屬于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整合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包含兩個方面:信息技術首先作為促進教學的一種工具,是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服務的;另一方面,要將信息素養和語文素養結合起來培養,充分體現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在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時,也要避免一些問題,如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教學時,不能“埋沒”語文學科的教學特性,也不能“冷落”語文教科書,網絡資源開發要講究整合的力度,教學設計始終要關注學生的全面學習和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