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全英
《智力障礙兒童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智力受損兒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謂生活自理能力是指智力受損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等。簡言之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
我從事特教事業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這之間見過了也接觸過很多各種各樣的殘疾孩子,既有聾啞孩子又有智障孩子,從這些孩子的日常行為和表現來看,我感覺老師的教育和家長的教育非常重要,孩子的好多行為習慣都是后天干預的結果,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家長從一出生就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和教育,也需要老師后天的習慣養成教育。
現狀分析:
一、家長習慣養成的誤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校有一個智障男孩子,十四歲了,自己不會穿鞋不會系鞋帶。我見家長時看到家長替他穿上外套,帶上手套,圍上圍巾,媽媽全部代辦,絲毫沒有讓孩子自己伸伸手的意思。日常的小事這些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個孩子的良好修養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是與其父母的言傳身教分不開的。所以我覺得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一個嬰兒呱呱落地到他的長大成人是與他的父母息息相關的。我們在大街上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媽媽在前面走著,邊走邊嗑瓜子,走一路瓜子殼丟一路,身后的孩子也是這樣,他們根本沒注意自己的一個細小的動作,他們認為這無足輕重,但是殊不知就是這個隨意的動作,然而這樣不經意的一個動作卻惹人生厭。智障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員,因為是孩子,更因為智力的殘疾,倍受家長關愛,家長怕孩子不小心磕著、碰著常常是這也不讓干,那也不讓做,在家里日常生活的勞動基本由家長包辦代替。家長如此的愛心包辦,孩子得不到鍛煉,長此以往將陷入“不讓干,不會干”的怪圈。
二、家庭養成教育缺乏練習和持久性
智障生做事情動作慢,效果差,甚至適得其反,耽誤更多時間。碰到實際困難,有的父母有空時會比較耐心地教一教,忙時就自己代勞。但更多的是家長怕麻煩,父母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有的因為一遍又一遍教,孩子沒有學會就放棄了。殊不知,奇跡往往在再堅持一下時發生。所以我感覺每一位家長應該咬牙堅持堅持,這樣就能有效果。
三、學校教育后天干預的重要性
曾經有一個老師上課沒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每次上課的時候總是掰下一截粉筆頭扔掉,有一次這位老師讓他們班的一個小姑娘去黑板上寫字,小姑娘拿起粉筆,沒有寫字,而是先掰下了一截粉筆頭找個垃圾筐扔了,然后再去寫字,老師很驚訝,問她,為什么這樣做,小姑娘說,老師,你不是每次都這樣做的嘛。這個老師非常的吃驚,明白了自己對學生的影響,于是從此上課再也不掰粉筆頭了。這個教育故事好多人都知道,今天我之所提起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大家教育中后天干預非常重要,老師為人師表,身正為范,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做出來的,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必須做到,這種教育理念在智障學校也是同樣適用的。我們絕不能因為教的孩子智力弱,就忽視這個理念。
我在智障孩子的教育中貫穿了這種理念,我每次把講桌都會在上課之前擦拭干凈,我上完課都會把課本作業本抹平,放在固定的位置,哪怕斷掉的一個小小的粉筆頭我都會親自躬身下去撿起來放到垃圾筐里去,看到哪個學生的腳旁有紙屑我都會走過去彎腰撿起來,慢慢地我發現我們班的地面上再也沒有紙屑可撿了,我發現哪怕是智障孩子也不再往地上扔紙屑了,就連重度的智障生;博文和小胖都能看到紙屑就馬上彎腰去撿。
四、學校要強化意識,鼓勵為主訓練
智障生由于大腦的障礙,自我意識淡薄,自我意識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就是要欣賞自己,體會成功的快樂,在此基礎上體驗價值感、幸福感、愉快感與滿足感。每節課上課的前五分鐘,我都要帶領孩子們做手指操,不管做的好與差,做完后讓學生大聲地稱贊自己和別人,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使得學生自我意識處于旺盛狀態,課堂上,教師要毫不吝嗇自己的贊賞,用贊賞強化學生關注自己的成功,并將優勢積累,放大。
要讓智障兒童做到自理,必須讓其明確自理的方法。他們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干凈;他們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孩子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方法,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方法的引導很重要。
1.降低難度,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由于智障兒童的注意力和思維不能像常人一樣有的放矢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自理訓練不能急于求成。教學時要降低難度,根據孩子智商的不同程度,把一個訓練內容分解成若干個極其簡單的操作動作,輕度和中度弱智的孩子可以比較連貫的做完,重度弱智的學生,老師要讓學生從一個簡單的操作動作學起。例如:在整理書玩具的時候,輕度和中度弱智的孩子可以自己一步一步進行。但是重度弱智的學生,需要老師說一步做一步,而且自己有的還不能獨立完成,老師可以幫一下,然后再讓其獨立做一次。
2.耐心幫扶,扶放結合,堅持習慣的培養
智障生面對勞動,困難重重,程序的順應,用力的恰當,動作的準確,工具的使用等方面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常人而言輕而易舉,對他們而言學步維艱。教師要有耐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細致地指導、幫助、扶持,不能因為一次又一次的失誤、失敗,而灰心放棄。手把手地教,手把手地練,滴水穿石,總會有成功希望。學生不會拿筆寫字,教師要示范,還要手把手的教學生一筆一筆地寫,不厭其煩。
五、家庭習慣的養成和學校后天干預相結合
扶是為了不扶,在智障生自理能力養成訓練中,家長和老師都要本著這個目的。首先示范、作必要指點。檢查、糾正。經過反復練習,再慢慢放手。在整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耐心,不能急躁,孩子能學多少是多少,慢慢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孩子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哪怕是點滴的進步,我們都要咬牙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