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慰琦
美是每個人都追求、欣賞的。如何幫助幼兒發現美、探索美,創造美,這個學期我結合我們幼兒園的美育課題的研究,針對大班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感受美,創造美進行了一番研究,有了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設置“任務小卡片”激發幼兒觀察探索的興趣
首先,豐富兒童的經驗,可以通過參觀、討論等方式進行。比如在進行“我們的城市”主題活動中,有一堂“我家門前一條路”的美術課,每個孩子 家們口的路都是不一樣的,景色也是不同的,如何把自己家門口的路畫清楚讓別人也明白呢?我發給了幼兒一張“任務小卡片”在上學放學回家的路上記住家門口的一些標志建筑物:如學校、便利店、郵局等,將他們畫在任務卡片上,任務卡片其中包括“學校—校內、街道—校外、窗外、藏寶圖”不同的情況。我們帶領孩子們根據地圖參觀幼兒園,運用折紙、粘貼等方法繪制從幼兒園到家的地圖,運用厚紙版制作藏寶圖拼圖,孩子們把自制的小人兒放在地圖上送他去各個地方,向同伴介紹從自己家到幼兒園的各條線路,幼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觀察周圍更加仔細了。
二、給幼兒提供充分寬松的心理環境,鼓勵幼兒進行創造
教師和藹的態度,愉快的背景音樂,都讓兒童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活動中,老師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溫馨的氣氛使孩子們各個思路開闊、想盡辦法完成自己的作品。在每次美術過程中我都會在幼兒繪畫的環節放上一首優美的曲子,幼兒在聽著優美的曲子的時候,身心比較放松,往往更能夠畫出令人驚喜的作品。同時在活動中,我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自己的理解。比如在完成大樹的作品時,我帶領孩子們去觸摸、觀察品種不同的樹的樹皮的紋理、樹葉的形狀,再運用想、撕、剪、貼、揉、畫的創造方法進行創造。有的樹又高又胖,樹皮粗糙色彩豐富,尖尖的樹葉整齊的排列在樹枝上;有的樹亭亭玉立,分外妖嬈,撕成的樹葉稀疏的長在枝條上,別有一番風韻。看著自己的作品,孩子們的小臉上洋溢著自豪和喜悅:“看,我們的森林多奇妙!”。
三、觀察與認知脫離“示范—模仿”的傳統繪畫教學方式
美術活動老師要要求幼兒要通過自己的眼睛看、腦子想、用手畫來完成創作。例如我在上“抱抱”這節課的第一教時的時候,我發現幼兒并不能畫出人與動物局部遮擋的關系,和老師們進行探討后,老師們給了我建議。在第二教時中我先請幼兒來做小動物進行了擁抱,請幼兒觀察他們的手放在了那里;那些地方看不見了,被遮住了。在進一步的將剛剛擁抱的樣子用照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幼兒再次進行觀察明確在擁抱的時候有些地方是會被遮住的,看不見的是不需要畫的。在最后的畫畫成果中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夠通過觀察有意識的畫出了遮擋的關系。
四、提高幼兒的創造技能
“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技能是創造力發揮的有效手段。對多種材料操作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技能,豐富的物質材料也激發了孩子的創造欲望。孩子們的材料包里有各種質地的紙張,有塑料布、紙盒、吸館、鈴鐺、棉花、雞毛、筷子、回形針、紙杯等等,對材料的性質和用途了解的越多,他經過頭腦加工出來的作品就會越發與眾不同。比如:布置恐龍的家,報紙揉成的石頭,吸管做成的大樹,毛根作成的小花,塑料紙做成的小溪——經過孩子的創造和想象,每一樣東西都充滿了生命力。運用簡單、單純、重復的方法,把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生動,這就是一種珍貴的創造。
五、鼓勵幼兒進行作品評價
對于自己的作品,幼兒很在意老師與同伴的評價。每次到了評價環節,我發現我們的孩子很起期待,坐在黑板前的小椅子上看著同伴們的作品。這個時候我會鼓勵幼兒大膽的評價同伴們的作品,發現別人作品中好的地方,鼓勵性的評價可以保護孩子的創作熱情,期待下一個活動的到來。評價的目的就在于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
這些是我這一學期在美育活動中隊大班美術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可能還有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望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