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
對于入學不久的小學生而言,數學科目對他們來講是全新的認知行為,是尚未成熟的大腦對抽象名詞和抽象思考模式的初次接觸。如果小學生無法完成對數學思維思考模式的開創,將對以后的數學學習能力帶來極大的困擾。那么如何合理運用“說數學”并讓其發揮應有作用呢?本文將對其作出具體整理。
一、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為了給學生日后自主學習數學的行為模式做鋪墊,在每節課的課堂準備前期,教師都要用很長的時間為迎合學生的興趣做準備。對于小學生而言,大腦和身體都處在成長階段,這時由個人成長速度帶來的差異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數學知識理解方面的限制。加上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教學過程中如果過于平和乏味,學生就容易走神。但是數學和語文英語等課堂活動可塑性大的科目不同,數學課的趣味體現本就是極難,要想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展現出豐富的趣味性,則更是難上加難。
在課堂初期,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一般都采用實物教具加上配套PPT來導入新課。當我帶著實物教具出現在課堂上時,好奇心使然令學生迅速的進入狀態,這時只要稍加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教學過程牢牢吸引。在傳統課堂過程中由于師生雙方都過于依賴課本,就經常會發生學生不聽講、在書本上亂涂亂畫等行為,在學生都低著頭的情況下教師也無法及時發現并加以警告。而PPT等多媒體輔助工具可以把課本直接通過屏幕顯示出來,并加上音頻或小游戲等花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視線集中在一處,大大減少學生走神的幾率。
二、啟發學生發現問題,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通過教師在課堂前期的充分鋪墊,學生已經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應該在講清基本學習內容后,迅速從課堂中心中抽離出來,通過前期埋下的任務線索,引導學生進行查找。發現問題后,學生就可依靠前期積累的知識經驗來嘗試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完成了“說數學”模式中的第一步:“獨立思考、表達想法。”
在數學課堂中,除了發展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外,也可以遵循教學公平性的原則將學生平等分為幾個活動小組,進行小組討論或比賽。在學生之間的積極討論中,學習水平較好的同學就可以為對知識點不熟悉、不了解的學生,用孩子之間所獨有的語言模式為其答疑解惑。在學生驗證討論結果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前期埋下的任務線索也會顯現出來。當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后獲得了問題的延伸方向時,學生本身的求知欲就會引導著學生對發現的問題以小組活動的形式深入探究。當小組內討論結果意見相左時,所有組員都可以說出自己對知識點的看法理解和為什么這樣想的理由來進行意見的交流互換行為。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內容討論中來,都能對本堂課內容進行反復記憶和錘煉。就可以完成“說數學”的另一個要求:“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嘗試思考”。
三、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及判斷推理能力
在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有了基本認知,教師十分肯定學生已掌握本堂課理論知識并能加以運用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綜合邏輯思維能力。數學學科是抽象思維的具體體現,但要想全面的運用數學知識,培養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話,就絕不能照本宣科。要學會使用發散思維來進行全面思考。就像一道有難度的數學題在不同的解題思路中就會有各種不同的解法一樣,如果學生對于知識技能點的實際運用只停留在教師教授的方法范圍內的話,就根本不算掌握了這個知識點。我們都知道考試的意義就是檢驗學生在一個時間段內的學習成果積累程度。每一場考試的內容都是在檢驗課堂知識點在生活中的運用練習或與其他知識點混合使用的方法,從沒有一份數學考題是只考書本上的基礎內容的。對小學生來講,數學知識的積累就像是建造高樓,光打好地基不去繼續建造的話,這個地方就永遠是個地基。光添磚加瓦不和鋼筋水泥配合使用的話,這棟樓就搖搖欲墜。
分析和判斷都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對自身擁有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和整理的行為。為了發展學生分析問題和判斷推理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知識梳理階段向學生拋出問題,并在學生分析問題時加以引導,比如,在“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法”中,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寫出一道基礎題:“12+3×13=?”在不說明運算方法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運算。這時教師先不要說明正確的解題思路,而是要先提問解答正確的學生是如何算出這個結果的,在學生思路明朗,語言清晰的情況下,可以讓回答正確的學生站到講臺上為其余學生進行講解。不再只是讓學生回答問題,而是讓學生也可以做“小教師”主動地去教同學。完成“說數學”中“幫助同學、提高自己”的要求。
四、發展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在數學課堂的復習階段中,就不能讓小學生完全自主的進行總結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一直都處在天馬行空的亢奮狀態,這時就需要教師介入其中,提醒學生應該對所得的知識進行總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直接對學生提問,例如,“我們本堂課都學習了哪些內容?”“今天的課程中大家都學會了什么?”這種問法的缺點是,學生的回答往往非常混亂,難以辨認。其根本原因是以小學生的水平來講無法對課業內容進行大綱整理,這時就要依靠教師來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教師可以在撰寫教案的過程中設計好與復習環節對應的板書,抓住重點知識點,盡力做到言簡意賅。最好能在復習階段中,只通過幾個字,就讓學生回憶起所學的內容并加深印象。在復習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真正完成“說數學”的目的。
總之,若想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自主學習,并在學習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話,就要在課堂中貫徹“說數學”的根本目的,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中學習數學,愛上數學,高效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教師也要在適當的范圍內把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鍛煉學生的的團體協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