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霞
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愛的教育”。在學生的德育教育中,愛是本質,愛是基礎,愛是師德的核心。下面談談我在教育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師愛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一、用真誠的愛融化學生的心靈
愛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方法,也是一股溫暖人心的巨大力量。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是學生的一種內心渴望,一種心理寄托。教師只要真誠真心付出愛,讓學生體會到溫暖之情,就能融化學生的心靈,就可以達到“親其師,信其師,樂其師”的境界。
我曾經碰到這樣一個學生,父親遠在澳門,母親又因病去世,她由姑媽來管教。家庭的變顧使她性格孤僻、自卑、不合群,害怕參加活動,上課也不敢舉手發言,放學后,又經常獨來獨往。如何打開她的心扉和誘發她學習的動力呢?我覺得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內心,才能找到解決的策略,我選擇了談話的方式。開始時,每次她都只是流淚,不肯和我說話,但我沒有放棄,用真誠的態度,以及關懷的語言,逐步的得到她的信任。“真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一段時間后,終于肯開口跟我說話了。我知道了她孤僻不語的個性與家庭有關,她缺少家庭的愛和溫暖。于是,我注重對她學習、生活的關心。在教學中,我多創造機會,讓她有多展示自己的機會。每當她有一點進步時,我都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對她的進步進行一番表揚。學習上,我選出幾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幫助她,并用好的表現帶動她,還經常過問她的生活情況,她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和幫助,此后的上課,她顯然比以前投入多了,漸漸地也敢舉手發言了。我還鼓勵她擔任了班里圖書角的負責人,一段時間后,在她的管理下,圖書角擺得整齊有序,我又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她,讓全班同學都向她學習,慢慢地她愛上了這份工作。她終于變得自信起來了,和同學的關系融洽了,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觀,對學校班級開展的活動也能積極參加。
對于學生來說,愛包含著期望,它意味著一種關心,一種信任,一種鼓勵。教師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目光,一聲真切的問候,一個鼓勵的手勢……這種友好的溝通在學生的心里會形成一股強大的暖流,足以改變一個學生的前途與命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給予那些畸形、殘缺、背景復雜的家庭中的孩子以更多的溫暖,更多的關懷,用師愛去融化他們心靈的堅冰,點燃他們心中自尊和進取的火花,引導他們一步步上進。
二、用成功的體驗喚醒學生的心靈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認可和尊重,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我們要尊重學生、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做了一件很小的好事,或有很小的進步,即使微不足道,也要給以鼓勵和表揚,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對學習、生活的信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感化他們的心靈,從而真正轉化后進生。
曾經有一個頑皮成性、紀律散漫的學生,每天都不完成作業,成績差 ,書寫不認真等。對于他的種種劣跡、惡習,課下我也對他進行多次批評教育,但不是很見效,甚至情況比以前還糟糕。一次大掃除,他干得很賣力,搶著干重活,還主動向我請求額外的任務。我抓住他的這個閃光點,因勢利導,把話題從平時的批評而引向學習、紀律、為人等方面,我肯定了他的成績,表揚他勞動積極,值日工作負責,拾金不昧等等,同時我趁機指出他存在的缺點,并向他提出努力的方向。當他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我鼓勵他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態度運用到學習上,一定也會很快地進步,他樂意地接受了。當上課他走神時,我就用眼神提醒他,慢慢他的注意力逐漸有了好轉。通過我不斷的鼓勵,慢慢地他改變了許多,書寫認真了,作業能及時完成,學習勤快了,心境開朗了。雖然他的進步不是很快,但相信只要我們給予他耐心的引導和充分的信任,相信總會回歸正道的。
這位學生的轉變讓我體會到光靠機械的說教、批評往往收效不大。我們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他們取得進步、獲得成功時,及時肯定、衷心祝賀,以此增強他們的自尊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強化他們的正確行為,并促使他們把這種進步遷移到其他方面。
三、用寬容的愛啟迪學生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有了寬容,才能夠等待;有了寬容,才會有教育。老師對學生的“寬”,會被學生內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
一次剛上課時,小林舉手說:“老師,我的數學書不見了,課前我做準備時還在的。剛才課間我和小華爭吵過,可能是他把我的數學書藏起來了。”話音剛落,小華反駁說:“你冤枉我!我沒有拿你的數學書。”這時,小麗說:“怎么我的抽屜里多了一本數學書。”為了不影響上課,還考慮到小華的性格倔強,個性很強,如果我當眾揭穿此事,他肯定會受不了,那后果不堪設想。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談心的方法比較合適。下課我去找他談心,我為他設計了下臺階:“是不是你看到地上有一本數學書,以為是小麗的,就放到小麗的抽屜里。”小華是一個很機靈的孩子,他自然明白了我的用意,不好意思的低下頭,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寬容是一種教育藝術。學生畢竟還是孩子,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幫助他們改正錯誤是我們教師的職責。但要注意愛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可輕易傷害,尤其是自尊心很強的學生。因為批評是一種負能量,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很多學生都不樂于接受。這就更加要求老師講究批評的藝術,使正確的批評道理融進學生的心靈深處使學生心悅誠服,達到良藥甜口,忠言順耳,讓學生仿佛在欣賞美、感受美的過程中接受教育,糾正錯誤。只要我們捧著一顆寬容的愛心對待學生,并且能講究方法,一定會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批評教育。
后進生身上本來就存在了很多毛病和缺點,對他們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他們經常會多次反復,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我們在尊重愛護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在嚴格要求的過程中也體現對學生的尊重愛護,努力創造條件,使他們獲得成功。因此教育后進生要堅持嚴中有愛,嚴中有慈,嚴中有度,持之以恒地抓,使后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