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菡
一、寬容是教育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
把“寬容”帶進課堂,是我市教育局開展的“六進”課堂活動的一項內容。它是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新的教育形勢提出來的。
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教育家都認為,近些年來師生關系緊張惡化已成為一些國家教學的社會特征。1993年,美國發生了一起女生攜槍謀殺英語教師的暴力事件。2002年12月27日,我國安徽淮南礦業集團新莊孜礦第三小學,發生了班主任李蘊英強迫九名年僅十一二歲的四年級小學生用小刀當眾刮臉,直到流血為主的侵權事件。此類事件,在世界上屢見不鮮。這引起了世界廣大教育專家的關注,他們都承認,“師生合作是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丟失了的寶貴精神,并疾呼要把它找回來。”把“寬容”帶進課堂,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二、寬容是操縱后進生人心的高超戰術
我國古代兵書上說過,擒賊擒王,攻人攻心。孔明七威孟優就是戰例之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有時候,寬容和饒恕,比嚴厲的批評能產生更大的震懾力。”這種欲擒故縱,攻人攻心的方法為何能產生這樣大的力量呢?心理學的原理認為,寬容將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主體,強調了學生的自我意識,尊重了學生的人格,教師對學生所犯錯誤的寬恕,使學生內心里引起了較大的震動,使他們自我發現自我調節控制,從而產生了悔改錯誤實現自我的決心和力量。通過多次的反省和自律,學生就能從錯誤走向正確。
有的教師在師生關系中,只是片面地強調學生的素質低,紀律性差的問題,擔心教師的寬容會被學生視為懦弱無能,使學生得寸進尺助長不良的風氣。象“刮臉事件”所在學校有的教師就是這種看法。其實,就是一種誤解。雖然眼下的確有些學生無知,任性粗野甚至橫行霸道。要轉化他們的思想確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商家說得好:“要吃蜂蜜,千萬別踢翻蜂窩。”我們對學生的寬容,是為了尋找更有成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而不是放任自流。雖然由寬容所產生的教育效果有時來得很緩慢或不顯著,但這是由于學生思想內心變化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的自我發現和調控的能力也存在著個體差異性等原則造成的,而并不是教師寬容的過錯。因為寬容是一種愛。“感人心者莫外乎情。”只要“精誠之至”必然“金石為開”。
三、要寬容,就要全面發展地辯證地看待學生
與其說寬容學生是師德的要求,不如說寬容是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對教育的要求,作為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年齡、閱歷、知識和認識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總是有限的。這正是他們有異于大人們的童心童性、童聲稚氣的表現。許多教師們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則是合情合理的。不明白這點,就是未真正了解學生,就是還未是合格的教師。假如無視學生的這些情況,硬是要以“大人之心度小人之腹”,以自己的主觀愿望來看待學生,要求學生,那么,你面前的學生將會一無是處,你將會由于僅看到了學生的不足而失望、厭煩、苦惱而慍怒。這么一來,你笑從何來,寬容從何說起?
知其心不能尊其性,明其情,迎其好,怒其借,引其思。沒有了解學生,就談不上尊重學生;沒有尊重學生,沒有理解學生,就談不上對學生的過錯給予寬容。
品學兼優的學生,人見人愛,似乎沒有什么寬容可言,但對于后進生,教師能否從“丑人”身上看出他的美來,能否對著他的丑和惡而笑口常開,這是衡量一個教師德和教學藝術水平的試金石。有豐富經驗的教師總是深知學生脾性、知識水平、生活積累和求知方式等情況的。他們不僅看到孩子們的昨天和今天,還會看到孩子的明天,他不僅會看到差生身上的不足,還會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因此,他們的教育的成效總是很顯著的。
前蘇聯的教育專家在《合作教育學》中提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個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到教師本人對他的關懷。任何一名學生都不會因懷疑沒有才能而受到侮辱。寬容學生,體現了教育教學面向全體,尊重學生個性和人格和熱愛關懷學生的思想。因此,它是應該受到肯定和推崇的。
四、要真正做到寬容,就要學會克制忍耐和退讓
寬容不僅需要教師有一個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師德,還需要教師具有克制忍耐和退讓的心理素質。
臨善而喜,見惡而怒,這是人類正常情感。而寬容則需要教師順逆這種情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也就是自己受到傷害,委屈甚至侮辱時,能面對學生的“惡”,而心平氣和,一笑了之。這正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實際中有的人一遇傷害,便怒從心生,口不饒人,眉眺必報。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寬容不僅需要教師豁達的心胸,開朗的性格,還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和控制能力。
在這個問題上,本人是有較深的體會的。我是女人,也許是像人們所說的女人小心眼吧。開始工作時,本人常常抓住學生的一些過失不放,對那些差生總是嘮叨,甚至奚落,并以苦口婆心誨人不倦來自慰。但這樣做,在某些學生身上,教育效果總是體現不出來。失敗的教訓使我不斷地尋找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工作中,我發現了孩子們人雖小,可自尊心卻很強,他們的忤逆心理很濃重。因此,如何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和人格,成為了我轉化后進生思想的準則。例如,去年,本人負責的三(1)班有一名叫陳平的男生,他常遲到早退,找他談話,他就借故溜掉;追問他為什么遲到,他不好氣地說:“去踢毽”(“毽”與本人名字“健”同音),引得哄堂大笑。對此,我并不介意而是一笑了之。事后,我還親近他,幫助他。后來,他向我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思想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可見,寬容學生,允許學生有一個改正錯誤的過程,常常會收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像上面所說的李蘊英老師,假如她能把學生為了看本班的同學們的演講而被擠進了會議室的小事看到是孩子們的好奇心所致,并加以寬恕,那么,又何至于發生九名學生刮破了臉,傷透了心的事情呢?
所以說,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特別是在轉化后進生的思想工作中,必須寬容為懷,攻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