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霞
如果說,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那么師德就是教育的光輝;如果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么師德就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人梯,給求學的攀登者以無窮的幫助;師德是綠葉,襯托著千萬桃李盡情開放;師德是渡船,搭送著求知者駛向成功的彼岸;師德是彩虹,是驛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師德是什么?書上說“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簡稱,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內心信念、職業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調整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家長、教師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比較穩定的行為規范的總和。”簡簡單單幾行字,卻看似深奧難懂。可我清楚地知道,我身邊的許多老師,無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師德”的真正內涵。
師德是什么?師德就是學生生病時,你遞上的那一杯熱水;師德就是無論再晚你都要批完的那一本作業;師德就是風雨中你撐起的那一把大傘;師德就是回家了你仍放不下的那一份牽掛。師德是每天的嘮嘮叨叨、不厭其煩,也是恨鐵不成鋼時,嚴厲的訓斥;師德是每天的忙忙碌碌卻甘于平庸,更是生病時在講臺上堅持耕耘的分分秒秒。師德是什么?大家都清楚,師德就是我們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愛與責任。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作為班主任,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總是警告自己:不要輕易發火,不要只關注事情的表面,要為孩子們的發展考慮,要為孩子們的一生負責。記得那是我剛接一個班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班的李一秋同學在學校表現都很好,可家庭作業不是不做,就是做得不好。每次找他談話,甚至嚴厲地訓斥他都不吭聲,有時還用欲言又止的表情看著我。幾次之后,我決定去家訪。星期天當我循著名冊上的地址找到他家時,我驚呆了,原來他的父母都是聾啞人,好不容易找份工作又很忙,根本沒辦法輔導他的作業,相反,李一秋還要在放學后照顧妹妹,輔導妹妹的作業。看著他的母親一陣忙亂的手語過后探尋的眼神,回想起自己對孩子簡單粗暴的指責,一陣心酸和濃濃的悔意縈繞在我的心頭。我鄭重地告訴他媽媽,一秋在學校表現很好,進步很大請您放心。這時我發現,一直都在媽媽背后用驚恐的眼神看著我的一秋眼睛里充滿了驚訝和難以置信。從那以后,我發現我們倆的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總是想方設法給他輔導不會的地方,想方設法為他在學校創造寫作業的機會,而他呢,從那以后就再也沒有不完成作業,而且越寫越好。直到去年的期末考試,他以全班第十名的成績震驚四座,也讓我慶幸,慶幸我當初選擇是正確的。
記得去年,我們班有一個叫李霄(化名)的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年邁的奶奶照顧,過了段時間,我發現孩子身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小毛病,不是作業忘拿了,就是早上遲到了;不是忘穿校服,就是上課開小差。看到這些情況,我并沒有馬上批評他,而是經常利用節假日到李霄家去家訪,給孩子買書籍、文具,順便檢查檢查他的作業,還利用課余時間,用自己的手機讓李霄和他的家長通話、視頻。又一次孩子在學校生病了,我就帶著他去看病,有時甚至會把孩子帶回家去照顧。就這樣,慢慢的李霄的作業越寫越整齊,上課越來越認真,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孩子在作文中寫到:“趙老師對我比媽媽還好,我愛趙老師。”
教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燭光,學生美好人生的開端掌握在教師手中,教師只有用自已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屬性而達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愛心才能教會學生去愛身邊的每個人,愛身邊的一草一木。難怪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跡,創造新的人。"我不苛求每一朵花都在我的手里燦爛綻放,但我決不讓任何一朵花在我的手心枯萎,我一定給他耐心的呵護,細心的澆灌,真心的期待,因為我相信,總有一天他會燦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