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芬芬
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節課知識之前,學生已經積累了分類和整理,統計表的一些基本知識,繼而學習例1的“以一當一”的條形統計圖,有以前的知識基礎,本節課對學生來說并不難。這節課的知識又是這個單元的起點,為學好下節課以一當幾的知識做鋪墊。所以說,學生應該把這節課學好。
教材分析:
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初步經歷了簡單的數據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文字、圖畫、簡單的統計表等,來呈現分類計數的結果。例1的教學,讓學生把給出的某個月的天氣情況清楚地表示出來。先呈現學生的表示方式:統計表、畫圓圈的象形圖,在此基礎上再給出條形圖,通過條形圖與統計表、象形圖的對比,感受條形圖的特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認識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品質,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能根據提供的數據完成相應的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能根據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直尺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 預習反饋
1.師:(談話)出示幻燈片,你們知道這是哪兒嗎?(北京天安門)你們看天安門前有很多的(花),根據天安門前各種花的盆數,曾老師制成了一張統計表,你們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回答問題嗎?(請孩子們舉手回答)
2.你們想參觀北京天安門嗎?就看你們的表現了,你們有信心嗎?課前曾老師讓你們預習數學書94頁—95頁,你們預習了嗎?通過預習,你們知道這節課要學習什么嗎?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自學交流
1.師:既然我們要參觀北京天安門,那我們就要先了解北京市的(天氣情況),這里有一張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氣情況,出示幻燈片讓孩子們觀察,你們知道這些天氣圖標表示的意思嗎?這個月的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
2.師:這么多的數據,我們要先來把它們分類整理下吧。
小組合作:1.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可以用什么方法將數據整理出來呢?
匯報一:用數一數的方法。
匯報二:畫圓。
匯報三:打鉤。
匯報四:畫正字的方法。
師:小結:用畫正字的方法統計數據,比較方便。
3.師:孩子們可真能干。還有一項任務,曾老師就可以帶著你們出發去北京了。這個任務是:把我們整理出來的數據清楚地表示出來。
匯報一:我們組用統計表清楚地表示數據。
匯報二:我們組用統計圖清楚地表示數據。
三、展示點撥
1.師:比較這三種方法,他們把數據都清楚表示了嗎?
生:很清楚,我知道這個月9天晴,6天陰,9天多云,5天陣雨,2天雷陣雨。
2.師:比較幻燈片上的兩種方法,哪種方法表示更清楚?為什么?
生:條形圖更清楚,因為不用數數據就能知道具體的數。
3.師:條形圖和統計表各有什么特點?
生:統計表能看清數量的多少,條形圖能直觀地反映出數量的大小差異,便于比較。
4.師:從統計圖上,你能獲得什么信息?
生:晴天比陰天多3天。
生:這個月晴天的天數和多云的天數一樣多。
5.師:根據統計圖,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生:這個月一共有多少天?
四、練習遷移
1.做一做。
2.根據表中數據繪制統計圖。
3.根據信息把表格填完整。
4.數學書100頁第2題,調查本班每位同學最喜歡的交通工具。
5.師:這節課你們學了什么?
生:我學了條形統計圖。
師:什么叫條形統計圖?
師引導:像這樣用條形的長短來表示數量的多少的統計圖,叫條形統計圖。
師: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師引導:能一眼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并作出比較。
師:條形統計圖的組成?
師引導:條形統計圖一般由標題、制作日期、單位名稱、條形、橫軸、縱軸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