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妮妮
幾年的工作經歷,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同于一般的愛,她高于母愛、大于友愛、勝于情愛。結合這幾年的小學英語教學經驗略談一下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能力。結合低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上組織小游戲、唱歌等活動。學習人體部位的時候,我讓他們玩“Touch your…”除了游戲以外,我認為肢體語言也是一個很好I法寶,往往一個贊許的表情,一個夸張的動作,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肯定的點頭,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多動力。實踐證明,低段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反應靈敏,模仿性強。生動、具體、形象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
一、多加表揚鼓勵,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
小學生天真活潑。愛說愛動,平時在家里、在小伙伴中,無所不談。但不少學生上課時,變得羞怯、拘謹,他們害怕說得不好,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針對學生的這一心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運用各種方法提高他們說話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對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不管講得是否正確,都加以肯定。對被點名發言的學生,講對了則熱情表揚,若不講或講錯了,則啟發誘導,千萬不能批評,要善于為每個學生創造說話的機會。在口語課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先在小組中交流,然后當眾獨白,再讓全班同學進行評定,評定的主要方法是讓學生把別人講話的優點講出來,再讓他向全班同學轉述別人說話的內容。這樣,班上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顯示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舞臺。
二、把故事引進課堂,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如今的小學課堂多姿多彩,我們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盎然。實踐證明,充分利用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的學習本能,講好故事,是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最佳手段。
1.問題的提出
小時候我們都喜歡聽人講故事,而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的學習是相通的,如果小學英語課堂能把這種講故事的形式運用到教學中,也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故事的特征
故事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東西。不論男女老少,誰都能講出一些故事來。我們這里所講的故事,是指適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英語故事。
(1)是否能為學生提供、創造運用語言的環境;
(2)問題及內容是否能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和興趣;
(3)故事的難度和長度是否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
(4)重點詞匯和句子是否能夠自然地穿插其中或反復出現,以幫助學生自然習得。
學生讀故事有利于其在英語歇息的過程中了解世界,發展思維,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豐富生活閱歷,理解一些簡單的道理。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活動和游戲獨具魅力,它是教學獲得成功的一條捷徑,伴有韻律節奏的“Lets chant”總能讓孩子們朗朗上口。它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語言的含義,也最能滿足他們的好動欲。找一些好聽的歌曲,讓學生們根據歌詞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邊唱邊做動作,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在眾多活動中,游戲最適應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也深受他們的喜愛。它把語言知識的學習與言語技能的訓練有機結合在一起。當學生進行游戲時,身體各個器官和人的主體意識都在動。尤其是大腦的左、右半球協調運動,會使感知更加清晰,想象更加活躍,思維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反應能力,更讓學生在動中加深了記憶,口語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我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學知識,從而使他們口語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