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摘要:地鐵這一交通工具在近幾年發展迅猛,因其便利、準時、快速的特點已經被群眾廣泛接納。在整個區域地鐵網中換乘空間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乘客對換乘空間的體驗將給地鐵的整體運行帶來很大的影響,目前這一部分的體驗效果仍有提升的空間,本文從影響換乘體驗的因素入手,進而對換乘空間體驗的優化設計進行討論研究。
關鍵詞:地鐵;車站換乘;空間體驗;優化設計
在城市地鐵的不斷發展完善下,地鐵乘客對于換乘空間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換乘通行的基礎上還要求高效的換乘速率以及舒適良好的環境體驗,但往往研究人員易忽略換乘體驗這一方面的優化。
一、影響體驗的因素
(一)換乘效率
乘客在地鐵車站換乘時,其換乘的效率正是影響乘客體驗的一個重要也最主要因素,換乘效率高自然更易得到一個較好的換乘體驗,而現階段牽制換乘效率的幾個原因包括有以下幾點。換乘時所需的時間以及乘客需要行走的路程都比較長;豎向的交通模式會一定程度的干擾到乘客的通過效率;地鐵車站場地的大小也將影響換乘效率,場地容量小造成的人群擁堵會拖延換乘的進度。
(二)導向與識別
其實乘客在換乘空間中進行換乘的過程相當于是一個找路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需要換乘空間給出信息來給乘客指引方向[1]。
(三)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也能影響乘客對換乘空間的體驗,很多地方的地鐵換乘空間設計千篇一律,沒有融入當地的文化特征或地域特征,過度的同一性導致了目前地鐵換乘空間的辨識度弱,與來往的群眾有較大的疏離感。
(四)設施的不足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外,地鐵換乘空間相關設施的缺乏也一定程度地影響著換乘體驗,像座椅、查詢機器這樣的基礎服務設備都是乘客的換乘過程中極有可能會需要的,這些設施的不足,對整個換乘體驗來說必然是不利的。
二、優化建議
對于地鐵車站換乘空間體驗的優化,以下從換乘車站的布局、文化因素的植入、設施的完善,這三個優化大方向來進行具體地探討研究[2]。
(一)換乘車站布局
換乘車站的布局是極為重要的優化方向,以下從空間形式、流線組織、通過效率三個角度來分析:
1.空間形式
空間形式的優化應趨于導向性與識別性的強化,這其中又可細分為空間組織、空間參照物以及豎向交通空間這三個部分。首先,空間組織一定要做到一目了然,因換乘空間多分布于地下或者是較封閉性的區域,乘客難以從外部的空間認知里面的結構,這就就要求換乘內部空間要建設得更加通透、了然,盡可能的將換乘空間可視化,也能方便乘客清晰地理解具體的換乘路徑;其次,換乘空間內可建立一個空間參照物,一個醒目的參照物能使乘客尋路更便捷,中庭空間是換乘空間最具識別性的空間參照物,打造一個明確、貫通的中庭空間能夠增強乘客對整個換乘空間的認知,給尋路中的乘客一個顯眼、突出的對照,便于尋路[3];豎向交通是整個換乘空間的關鍵交通樞紐,有聯系換乘空間各區域的作用,豎向交通設計的主旨也是為了強化乘客對換乘空間的認知,幫助乘客更快速、方便地進行換乘。所以,豎向交通在規劃時一定要強調可見性,可通過各種指示燈、指示牌來強化乘客對換乘路線的認識,減低其在較為復雜錯亂的換乘空間中查找與判別換乘路徑的壓力水平,并且可見性強的豎向交通也能增強換乘空間的疏散速率。
2.流線組織
根據調查發現,單向通行的換乘通道的通過速率高出雙向通道四分之一之多。所以,流線組織應該強化單向通行組織,盡量規避空間流線的交叉現象,在整個人員流通的路線中要使各分流的換乘流線呈單向流動。
3.通過效率
關于通過效率方面可利用合理布置自動扶梯以及提升垂直電梯的容量這兩個舉措來強化通過效率,自動扶梯具備著較強的通過能力,其通過能力為樓梯的三倍之多,并且還有定向、定速傳輸的性能,在換乘空間合理安排好自動扶梯的情況下能夠起到指引流線的作用,足夠數量的自動扶梯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站臺的乘客分布不均的現象。而在一些換乘的高度差距較大的地鐵換乘空間內,可建設能夠幫助乘客一次性到達換乘地點的長自動扶梯,最大程度地減輕乘客在換乘時的變換次數;對于一些人流量較大的地鐵換乘車站就十分有必要擴大垂直電梯的容量,如城市火車站這樣的重要交通樞紐其地鐵換乘的空間就需要保證能容納足夠多的人流量,可以加設或擴大垂直電梯的容量,這樣能有效避免人群擁堵以及攜帶大量行李的旅客延緩自動扶梯通過速度的現象。
(二)植入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的植入則是為了乘客在換乘時能夠更加舒適、更加愉悅,通過將文化因素融入到地鐵換乘空間中,能打造出一個更具特色、更深入人心的換乘環境,優化乘客的換乘空間體驗。將各地的文化特點引入到換乘空間的設計中,將換乘空間細膩化,深化地鐵在城市發展中兼具的獨特的文化價值,全面優化換乘空間的品質,具體可利用壁畫、雕塑、燈光等方面來植入當地文化因素[4],另外,文化因素的植入還要注意與整個換乘空間的整體劃一性,不可太過惹眼而忽視最主要的換乘功能,以提升空間品質和人們的出行體驗
(三)設施的完善
關于換乘空間設施的完善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個層面指的是相關設施的充足設置,換乘空間應該設置有足夠的座椅、查詢機器等基礎的設施,并完善各類疏通通道;第二層則指的是這些設施與地鐵換乘空間整體語言、風格的和諧化,除了最基礎的使用價值的實現以外,設施還應該與整個換乘空間統一,一同傳遞、表達信息,營造出一個和諧統一的換乘空間,可以從設施的用料與表面圖案入手,與整體空間相配合,另外還要注意這些設施的通用性,各種通道以及設施要盡量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結束語
要想城市地鐵持續穩定地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就必須進一步的優化換乘空間的使用體驗,本文旨在為換乘體驗的優化提供一些實際有效的建議,希望能對換乘空間體驗的優化起到一點作用。
參考文獻:
[1]嚴東.地鐵大空間地下多線換乘站建筑設計探究[J].建材與裝飾,2018(02):233-235.
[2]鄢婷.地鐵換乘空間設計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6(25):39-40.
[3]姚洪桃.城市地鐵換乘站建筑設計探究[J].低碳世界,2016(09):206-207.
[4]王冰冰,肖迎,王珊.基于扎根理論的地鐵換乘空間步行通達性影響因子研究[J].建筑學報,2018(37):129-134.
(作者單位: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