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 謝通
摘要:我國老舊建筑在應用中,由于各類因素的影響,并隨著時間的改變,必將無法防止出現材料老化與結構損壞等問題,這也是一個客觀存在無法改變的事實。這些損傷不斷積累必將影響耐久性,降低其承載力。我國政府也對檢測結構與加固改造逐步增加了技術和資金等方面的投入,故本文對這些方面進行研究具有巨大意義。
關鍵詞:老舊建筑;混凝土結構;檢測加固
在老舊混凝土建筑結構中開展加固施工,有利于提升房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對其使用時間有效的延長。檢測加固主要是由于老舊建筑施工質量缺乏穩定性,一般在材料性質和幾何尺寸方面存在著不足;另外在缺少充足材料的前提下,擴建和改建老舊建筑,導致建筑需要加固補強,因此迫切需要利用檢測對其承載力積極明確,采取對應的加固方法,從而提升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水平。
一、檢測加固老舊建筑結構的意義
挽救病害建筑,關系到國計民生,不僅有效保證了既有建筑科學使用,也為廣大居民的人身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促使各種病害建筑轉危為安,對其使用時間有效延長。針對已經遭遇損壞的建筑物,應當采取檢測方法找到事故發生的原因,嚴格評價構件安全性,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加固方法實行挽救,進一步可以安全使用建筑物。根據新標準加固、修補建筑物,并且實施現代化修繕,相較于新建筑,舊房加固改造所需時間不長,成本投入相對低廉,不會產生廣泛的影響。通過加固處理建筑物結構,僅需較低的成本投入就已經達到重新修建的目標,幫助國家減少了大規模的資金投入[1]。
二、老舊混凝土結構檢測評價
(一)結構檢測
在混凝土建筑結構中大規模應用了鋼筋混凝土構件,同時產生了有關施工質量的巨大波動,在幾何尺寸與材料功能方面,極有可能出現露筋、保護層缺乏一定厚度、孔洞、開裂等問題。此外,構件材料表現出較強的特殊性,在具體應用中極有可能出現銹蝕、腐蝕、開裂等缺陷。為此,應當使用科學手段,認真檢測結構。在有關操作中包括構造、變形偏差、建筑損傷、力學性能、外界環境等內容。綜合分析,檢測構造涉及到構建本身和使用節點狀況。檢測變形變差時包括安裝與制作構件過程中形成的測量誤差,以及精準測量撓度和垂直度。界定損傷缺陷中,一般檢查銹蝕鋼筋情況、預應力構件錨具發生了松動問題,對連接點和支座等開展損傷性檢查,材料侵蝕程度、篩查化學成分,施工操作中檢查孔洞、漏筋和麻面等。力學性能方面,包括測試構件荷載、檢測操作應力、力學現場選擇樣本進行檢測,采取超聲波法、回彈法等綜合檢驗混凝土真實強度,按照整理歸納資料確定混凝土類型[2]。
(二)安全評價
在結構可靠性中安全是關鍵內容,具體是指在正常施工操作中,整體承擔可能出現的各種作用力,確保偶然事件產生以后,綜合穩定性依然可以達到應用要求。避免結構倒塌破壞的判斷標準是安全性,也是項目質量的重要內容。安全性密切聯系著施工操作水平,以及檢測維護結構等因素。在項目設計中,可以通過耐久性、牢固性等充分保證安全性。但在真實運用中,可以從結構構件與整體兩個方面著手。在構件安全性評價中,具體包括承載力、裂縫等,通常鋼材及混凝土質量直接聯系著結構承載力。可以將結構整體安全性評價劃分為三個環節,保羅系統維護、布置結構和支撐系統等,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是承重結構。當主體出現一定損壞時,應盡量防止安全性產生持續不間斷的破壞。混凝土結構應保持較好的延性,并且預留充分的冗余度,進一步減輕不良影響造成的損失。
三、加固技術應用
(一)擴大截面加固
在結構加固操作中,整體分析構件,并在其外部澆筑全新的混凝土,對構件原來截面有效增加,逐步提升承載力,并且可以適度降低柱子的長細比重。在操作中擴大截面十分便捷,并且在梁與柱加固中廣泛應用。在具體施工中,聯系結構原本受力情況,整體分析薄弱環節,結合加固需求擴大設計截面。比如利用添加上下側受力或者是對梁板配筋實施加固。結合不同的加固需求劃分為兩種方式:第一,對原有構件適度增加截面;第二,添加配筋。在具體操作中,結合真實情況開展選擇,或者是搭配應用[3]。
(二)外粘型鋼加固
具體在原來構件外部開展外包型鋼操作,進一步提升構件承載能力。在施工操作中,一般在構件截面的四個角,根據某段或者通長安裝角鋼,并在連接過程采取螺栓套箍,初步建立構件外包的整體結構。在加固操作以后,外包鋼構架可以對原本構件承載力有效取代,強化原本構件。在這一方法應用中,結束操作以后,在保持不改變截面的情況下提升了承載力,對混凝土延性進行了改進。在施工中,工期相對短暫以及操作便捷,可以在柱梁結構中進行加固,對其科學處理。其中外包鋼加固包括兩種方法,即干式與濕式。一般加固構件外科學使用干式,在承載負荷整體流程中,外包鋼與原來構件可以分別承載,因此,在設計操作中,需要根據科學比例分配承載力,嚴格計算構件的原本承載力,從而設計鋼架。在原本構件與外包鋼架之間的空隙應用濕式加固方法,可以將乳膠水泥或細石混凝土填充在空隙,對剪力科學傳輸,有效粘結原本構件從而獲得一個統一的整體。濕式加固可以嚴格約束原有混凝土,避免其形態發生橫向改變。當出現變形時,會降低承載力[4]。
(三)復合纖維材料加固
在加固構件過程中,通過纖維粘貼強化復合材料的方式在結構表面粘貼纖維布,這一方法可以積極提升構件的抗彎和抗剪承載力,達到加固補償結構的目標。纖維強化復合材料體現出極強的抗拉性,材質輕便,可以很好地抵抗高溫,并且操作便捷,可以有效加固處理各個構件截面折彎。加固操作中具體使用玻璃纖維、碳纖維等。并且已經逐步推廣應用纖維強化復合材料,與其他方式表現出顯著的優勢。纖維復合材料與混凝土材料擁有不同的性質,加固操作最關鍵的是統一承載力協調處理。深入分析這一材料,利用錨固手段可以最大程度發揮結構加固中纖維材料的作用。因此,在施工操作中產生了嚴格的要求,并且嚴控操作質量。
四、結束語
目前,我國出現了很多老舊建筑物,結構安全可靠性已經成為土木建筑行業普遍重視的問題。提升結構安全水平、減少安全隱患、適度延長結構應用時間可以利用加固方法。其選擇應當結合檢測結果,聯系結構性能以及降低承載力等共同確定,只有根據結構真實特點、全新的性能等才能獲得最好的加固效果。
參考文獻:
[1]景莉莉.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6(12):108.
[2]李冰.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加固改造技術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D].石家莊:石家莊鐵道大學,2016:12-13..
[3]賈國超,李林霖.房屋建筑鋼筋混凝土主體結構加固施工方法研討[J].門窗,2016(12):141+143.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大工程技術有限公司)